摘要:自2021年初达到高点以来,中国医药股经历了67.95%的回调,直到现在已经持续调整超过三年。尤其是在2025年春夏之交,医药股或将迎来新的机遇,尤其是聚焦于创新药的领域,市场信号逐渐显现。
(转自:ETF炼金师)
自2021年初达到高点以来,中国医药股经历了67.95%的回调,直到现在已经持续调整超过三年。尤其是在2025年春夏之交,医药股或将迎来新的机遇,尤其是聚焦于创新药的领域,市场信号逐渐显现。
首先,美国的关税政策变化为医药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自3月底以来,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高关税政策成为全球金融市场最大的变数之一。虽然整体市场受此影响波动较大,但一些行业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尤其是以内需为主的行业。与之相对的是,少数被豁免高关税的行业则开始受到关注,其中医药行业便是典型代表。
根据美国政府的豁免清单,自2月4日起实施的新关税政策中,医药产品,包括成品药、原料药及关键中间体被明确列为不受影响的类别。这一政策的实施源于美国政府对“关键物资不可受阻”的承诺。而另一方面,一些一次性医疗器械则未能获得豁免,随着高额关税的到来,其成本增加和潜在短缺问题逐渐显现。
随着医药股的回暖,可以看到这一领域独特的宏观支撑。在此背景下,创新药的地位愈发显著,成为医药行业的“明珠”。全球范围内,创新药的成功不仅依赖研发,更与市场的资本流动密切相关。特别是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波动,对创新药行业的估值产生了直接影响。当美债收益率下降时,创新药的估值折现率随之降低,投资者的乐观情绪也随之提升。
当前市场普遍关注美联储的降息动向,降息的预期将可能引导长期债务利率回落,从而利好创新药行业的发展。根据CBOE的数据显示,对美联储降息的市场预期明显增强,预计降息至3.5%-3.75%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这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创新药产业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
在中国市场,创新药的研发热潮正在兴起。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企业研发的活跃创新药数量已达到3575个,位居全球首位。此外,本土企业研发的创新药在国内获批的比例显著上升,从2015年的不足10%提升至2024年的42%。这种变化不仅显示了国产创新药的崛起,也为国内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外部授权交易的增长也值得关注,2024年中国药企的对外授权交易总潜在价值达到了519亿美元,显示出国内创新药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正如谷歌Gemini Deepresearch的研究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创新药产业正在从简单的“快速跟随”向“首次创新”转变,表明行业发展的深刻变化。
在政策支持方面,创新药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扶持。国家医保局通过优化医保谈判规则,支持医药创新发展,预计新进医保目录的创新药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些政策不仅有助于提升创新药的市场准入,还将促进整个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港股市场,创新药同样展现出强劲的表现,港股通创新药ETF成为了今年市场关注的焦点。自3月26日成立以来,该ETF的流通份额快速翻倍,显示出投资者对港股创新药的高度关注与信心。分析表明,港股创新药的价格弹性更强,其市场表现通常优于A股,相应的投资机会不容错过。
总的来看,创新药领域的持续发展与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密切相关,未来的投资机会也将集中在这一细分市场。医药股的春天仿佛已经来临,尤其是创新药领域的强劲信号,或将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机遇。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