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在政治方面的傻白甜思维是如何养成的?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4 04:20 1

摘要:摸过《胡适文存》的人都知道,胡适对美式民主的信任已经到了无脑膜拜的程度,仿佛任何国家在任何年代只要采用美式民主制度,一切社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1、

摸过《胡适文存》的人都知道,胡适对美式民主的信任已经到了无脑膜拜的程度,仿佛任何国家在任何年代只要采用美式民主制度,一切社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美式民主究竟好在哪里,当下的美国给出了最直观的答案。它究竟是一剂良方还是一剂毒药,只要不聋、不瞎、不蠢,都知道“美式民主”这四个字治不了任何社会病。

无论是现在还是胡适留美求学的那些年,美式民主都没有“包治百病”的能力,但是为什么从胡适那一代留美知识分子开始到现在的留美海归,都对美式民主产生了盲目的崇拜?

今天咱们就从胡适的文章、日记、书信、回忆录里留下的线索,了解一下胡适在政治方面的“傻白甜”思维是怎么养成的。

先说结论吧:胡适那一批庚款留学生求学期间所参加的社会活动都是被设计好的,美国人在有意识地隔离他们对美国社会全貌的窥探,有意识地塑造他们对美式生活、美式政治制度的崇拜心理,俗称洗脑。

2、

胡适在自己的口述历史自传里面就讲得很清楚,他们刚刚到美国的时候是由北美基督教青年协会负责接待的。当时的协会主席叫约翰·穆德,他的儿子后来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捐建的纽约“国际学社”执行书记。

这个协会最常干的事情就是号召美国当地的基督教家庭接待中国来的留学生,以方便留学生了解美国基督教家庭的生活状况,让他们接触美国社会中最善良的男女,了解在美国基督教整体中美国家庭的生活和德性。

其实就是传教,至于在传教的过程中有没有暗示些什么,这个就不好说了。这个套路,美国人一直用到现在,网络上已经有美国回来的留学生在爆料了,感兴趣的自己去搜一下。

胡适当时接触的基督教家庭都是美国的白人新教中产阶级家庭。他们暂时收起了老祖宗打家劫舍的手艺,开始“仓廪实而知礼节”了,穿上西装礼服摇身一变就成了绅士,他们的后代在今天叫“白左”。

言谈举止彬彬有礼,博爱且宽容,特别符合胡适那一代读了点儿四书五经、保留了一部分传统士大夫思想的留学生的审美情趣。胡适在1911年分别写给章希吕和许怡荪的信中就表明了自己信奉基督的意愿,只是没有受洗。

在胡适接触过的教派中,有一个叫匮克会的教派对他影响最深,这个教派极端信奉不争、不抵抗的教义。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国会以388票支持、1票反对通过对日宣战,唯一的一张反对票就来自于这个“匮克会”。

当我读到这些资料的时候,我就特别想知道那些把胡适吹成“主战派”、功绩比肩班超的沙雕们,究竟有几个是真正花了功夫去了解胡适的?

胡适的所谓“和平主义”思想究竟是怎么被洗出来的,后面我会单独出一期,接下来说说胡适在美国接受的政治训练。

3、

胡适对美国政治的兴趣发生于1912年的美国大选期间。那年的大选,威尔逊是民主党候选人;共和党分裂为保守党和进步党,保守党的候选人是塔夫脱,老罗斯福是进步党候选人。

当时的胡适选修了康奈尔大学的政治系教授山姆·奥兹的课。奥兹要求胡适和他的同学们分别订了支持三位候选人的报纸,每份报纸订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他们要把每一天的新闻都读一遍。

读完大选的新闻消息之后,学生们还要做新闻摘要,再根据自己做的摘要写成报告。同时还要把当时美国48个州违法乱纪的竞选事迹做一个比较研究。

除了读报纸、写报告,这位奥兹教授还要求他的学生们参与康奈尔大学所在地伊萨卡市的每一次政治集会。

胡适就是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见证了两次美国大选,1912年他支持老罗斯福,1916年支持威尔逊。

在胡适的日记和口述自传里,胡适还记录了1913年纽约州州长因为选举用款不实被弹劾、1915年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的马路大游行这两桩政治事件,应该都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可惜的是胡适虽然在美国经历了一系列美式民主政治的训练,但他仍然没有看透美式民主背后的玄机。这是因为他对美国社会的观察,早就被有意识地限制了范围。

比如美国华工的悲惨遭遇。胡适那一批庚款留学生去美国的时候,虽然美国已经过了排华高峰期,但是《排华法案》并没有废止,华工在美国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并没有丝毫改善。但是我们在胡适的日记、书信、口述历史回忆录里,看不到任何文字记载或感想。

再比如当时美国的社会主义思潮和社会党的诞生,胡适同样没有任何相关的文字记录。

4、

综合以上信息来看,胡适对于美国社会的观察是不全面的。

对于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他的认知来自于对白人新教徒中产阶级生活的有限观察;政治方面的训练主要来自于校园里的小范围训练以及政治集会的现场观摩;社会活动方面主要由参加各种社团和演讲组成。

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始终缺乏对美国底层劳工生活的考察,缺乏校园和宗教活动之外的社会实践,更缺少对具体的社会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但是,他确实体验到了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的优越性,看到的也确实是当时美国社会美好的一面。并且胡适每个月还有80美金的生活费,而当时美国的汽车工人日薪也才2美金左右,一个月干满30天才60美金。1914年福特汽车把工人的日薪从2美金涨到5美金,到今天还被誉为资本家的良心。

胡适,作为一个享受着中产阶级生活的人,一个被虚伪的白左思想蒙蔽了心智的人,一个从未真正睁眼看过底层普罗大众的人,把自己留美期间的优渥生活归结于美式制度的优秀,再对比一下同期中国社会的现状,自然也就滋生出了对美国盲目崇拜的心理。

这种情况下,你让胡适来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除了对标美国,我想不出他还能拿出什么别的方案。

于是,一个善于空谈且幼稚的“政治傻白甜”就这样诞生了。所以他也就只能写点儿“好政府主义”、“自觉的改革”之类浅薄且空泛的“传世名篇”了。

好了,今天就暂时讲到这里,下期跟大家聊一聊胡适的“极端和平主义”是怎么来的,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白话夜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