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前,西藏大学教务处发布通知,宣布2024年申请撤销的信息工程和表演2个本科专业获教育部备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布消息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年撤销3个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日前,南昌大学教务处发布《关于南昌大学2025年拟撤销本科专业的公示》,拟撤销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等8个本科专业。
南昌大学2024年拟撤销专业名单
此前,西藏大学教务处发布通知,宣布2024年申请撤销的信息工程和表演2个本科专业获教育部备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布消息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年撤销3个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4月22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关于备案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申请撤销的本科专业的通知》。2024年全国高校撤销专业点1428个、停招2220个,数量远超新增的1839个专业点。这意味着:那些跟不上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前沿趋势的“老专业”,正在加速退出舞台。
在此之前,2月16日,山东大学发布《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本科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称学校现有本科专业126个,当前在招专业99个,金融工程等27个专业暂停招生,书法学等10个专业被撤销,引发广泛关注。
实际上,早在2024年,已有部分“双一流”高校公布2024年专业调整名单,官宣撤销专业。其中,四川大学撤销三十多个专业的消息被媒体广泛报道。
此后,西南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宁波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陆续发布关于2024年专业设置优化调整的公示,宣布撤销多个专业。
这些专业,“淘汰”最多!
事实上,随着高校专业结构布局调整的步伐加快,近年来,在全国高校中,本科专业布点被撤销的数量都非常之大。
据统计,近5年(2019-2023)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5年间,共计4000余本科专业布点被撤销,被撤销专业数量呈总体上升趋势。
2019年被撤销本科专业布点仅有367个,而到了2022年,共有925个本科专业布点被撤销,2023年撤销的专业布点数进一步增加到1670个,撤销专业数为历年最多。
从具体专业上看,近年高校撤销的专业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2个专业遥遥“领先”,成为学科专业设置改革上一个焦点和代表。
据2018-202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共有100所高校撤销,排名第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共97所高校撤销,排名第二;此外,服装与服饰设计(70)、产品设计(66)、信息与计算科学(65)、教育技术学(51)、市场营销(5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49)、广告学(46)、工业设计(45)和生物技术(40)被撤销也较多,且已多年位居前列。
从撤销专业的学科门类来看,工学、管理学门类撤销总量最多,理学和艺术学门类紧随其后。
淘汰专业TOP10,撤销原因分析
0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融合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能够从事信息管理及系统开发、运维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该专业成为高校撤销的“重灾区”,近五年被100余所高校撤销,2022年单年撤销数量达27所,位居撤销榜首位。
撤销原因分析如下
全国超过500所高校开设该专业,但许多普通院校盲目开设,缺乏相关师资和实验条件,培养质量难以保障。而每年毕业生规模达3.4万-3.6万人,远超市场需求,就业竞争非常激烈,起薪和就业满意度均低于同类专业平均水平。
此外,名称中的“信息”易被误解为纯计算机专业,前期吸引大量对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入学后却发现课程偏重管理,导致心理落差,专业转出率高。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崛起,企业更倾向招聘细分领域的专业人才(如数据科学家、AI工程师),传统信息管理岗位需求被挤压。
02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公共管理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政策分析能力及公共服务技能的人才。根据教育部数据,近五年全国共有83所大学撤销该专业,成为撤销数量最多的本科专业之一。
撤销原因分析如下
该专业常被诟病为“大而全”,核心课程与其他管理类专业(如行政管理、工商管理)高度重合,缺乏独特性和竞争力。许多高校的课程体系拼凑自其他文科专业,导致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和实践性,转专业率高。
例如,部分学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未结合行业需求(如医疗、教育等),仅以“考公务员”为宣传点,但实际课程与公务员考试内容关联有限,毕业生在体制内竞争中并无明显优势。
除了专科课程不合理,就业率持续低迷也是该专业被撤销的直接原因。教育部统计显示,其就业率在2012年已进入“低就业率专业”名单,此后逐年下降,2020年较2019年降幅达37%。毕业生薪资水平普遍偏低,约49.4%的岗位月薪集中在4.5-8K区间,且市场需求在2024年较2023年进一步下降4%。
03服装与服饰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是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分支,旨在培养具备服装设计、制作、营销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核心课程包括服装结构设计、立体裁剪、服装CAD、时装画技法等,涵盖从创意到成品的全流程技能培养。
撤销原因分析如下
设计师岗位初期薪资低、工作强度高,且创作自由度受限(需迎合老板或市场短期需求),导致大量从业者转行。据调查,设计师助理阶段薪资普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职业吸引力下降。
此外,服装产业高度集中于广东、江浙沪等地,而北方及中西部地区产业链薄弱,导致当地毕业生面临“就业难”困境。例如,山西、河北等省份多所高校因无法对接本地产业需求而撤销专业。相比之下,东华大学、深圳大学等产业发达地区的院校,依托区域资源深化产教融合,专业竞争力显著。
04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是一门融合艺术、技术、商业与用户需求的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设计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掌握工业设计、用户体验(UX/UI)、3D建模、材料工艺等核心技能,并熟悉设计工具如Adobe系列、Figma等,能在产品设计、展示设计、交互设计、设施设计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尽管产品设计被部分机构视为“绿牌专业”,但近年来多所高校,如四川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撤销了该专业。
撤销原因分析如下
在产品设计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更倾向于具备跨学科知识、能将设计与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深度融合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然而,传统设计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上,难以满足此类高端岗位的要求,导致大量基础设计岗位人才过剩,而高端岗位却 “一才难求”,整体就业率持续走低。
05信息与计算科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隶属于理学门类下的数学大类,旨在培养具备扎实数学基础、掌握计算技术和信息科学理论的应用型人才。
尽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就业率(普遍85%以上)和升学方面表现尚可,但其近年来成为高校撤销数量最多的专业之一(2022年21所高校撤销)。
撤销原因分析如下
该专业横跨数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课程覆盖面广,但容易导致学生“样样通、样样松”。例如,编程能力可能弱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数学理论深度又不如纯数学专业。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专业兴起,考生更倾向于选择名称更“热门”的专业,企业招聘时也更倾向于选择针对性更强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毕业生,导致信息与计算科学学生在求职中处于劣势。
06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融合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能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设计、教学系统开发、教育信息化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撤销原因分析如下
一方面,传统教育领域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有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领域又更倾向于招聘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人才。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可能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
由于就业前景不明朗,许多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会避开教育技术学。这导致该专业的招生人数逐年下降,部分高校甚至难以维持该专业的正常运作。
07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分支,聚焦于市场分析、消费者行为研究、品牌管理及营销策略制定。毕业生可从事市场调研、销售管理、广告策划、电商运营等工作,覆盖金融、零售、互联网等多个行业。市场营销曾是商科热门,如今超过40%的高校已撤销或停招该专业。
撤销原因分析如下
企业更看重实践能力而非纯理论,营销岗位入行门槛低,但上升瓶颈明显。互联网营销已形成全新的技能需求体系,难以令人信服的是,很多高校的市场营销课程体系仍停留在传统4P理论层面,与数字化营销实践脱节严重。
08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门融合电子技术、信息处理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涉及微电子、光电子、通信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
撤销原因分析如下
传统课程(如机械工程、平面设计)与新兴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脱节,学生难以掌握前沿技能。部分院校将专业整合为计算机或人工智能方向,原有体系失去竞争力。
毕业生数量远超行业需求,传统岗位因自动化技术普及而减少,高端岗位则要求更高技能。例如,集成电路行业虽属战略重点,但普通院校学生缺乏竞争力。
北大等高校撤销信息与工程科学部,新增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将电子类专业与计算机、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弱化传统独立学科地位。
09广告学
广告学是一门融合创意、传播学、营销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品牌策划、创意设计、媒介投放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自1983年厦门大学设立中国首个广告学专业以来,该专业曾因行业黄金期(如电视广告、经典案例“脑白金”“益达”等)成为热门选择。
撤销原因分析如下
文科缩减的大潮进一步加剧了广告学的危机,而且大学课程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大部分人的课表都是“大杂烩”,不仅要学Ps、Ai、Pr等 Adobe全家桶,还要学摄影、Python编程等课程。
到找工作时,一些毕业生更是焦虑,搞创意比不过艺术生,写文案不及汉语言文学,做海报、剪视频又不如设计学、广播电视学学生,尤其是当下还多了个“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来抢饭碗。
广告市场并非没有前景,但市场越来越细分,传统广告公司的饭碗越来越难端得住。传统的广告投放方式,例如硬广、海报、TVC已不是市场主流,品牌更倾向于社交媒体营销、短视频营销、电商广告 。深谙流量密码的自媒体的兴起,使得传统广告公司在创意领域的优势逐渐不再明显。近年来广告行业招聘职位数持续下滑,广告学毕业生的就业出路也越来越窄。
10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一门融合工学、美学、材料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性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产品创新设计、系统开发及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就业方向包括汽车、家电、智能硬件、家具设计等领域,毕业生可进入美的、广汽等企业,或转向交互设计、用户体验等新兴岗位。
撤销原因分析如下
全国开设工业设计的高校超250所,导致人才供给远超市场需求,部分院校毕业生从事对口工作的比例不足10%。高端设计岗位稀缺,低端岗位受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如AI辅助建模、自动化设计工具),高强度加班、薪资增长停滞,削弱专业吸引力。
部分院校仍以机械设计、平面设计为主,缺乏智能设计、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内容。作为交叉学科,学生可能面临“工学不精、艺术不专”的尴尬,竞争力不及计算机或纯设计类专业。
一般来讲,撤销专业代表该专业的市场需求已经供大于求或不符合当前的市场需要。当然,除了社会上的供需关系,还有一些撤销,不是专业的发展问题,而是学校不具备举办这类专业的实力。此外,有些专业可能并不适合在本科阶段开设,如管理学,对本科生而言可能并不合适。
“严格来讲,撤销的专业并不等于就业一定不好,每年专业的撤销和增设是常态,往往是根据学校特色定位、以及社会需要不断在做调整。”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
总之,生源不佳、就业不理想、不能适应社会变化需求、不符合学校的特色定位等,都有可能成为专业停招或裁撤的原因,考生和家长需要理性看待,在选择专业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综合研判。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