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党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的重要会议,擘画了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旅游产业作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需要各级各类旅游专门人才的专
2024年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党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的重要会议,擘画了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旅游产业作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需要各级各类旅游专门人才的专业指导、投身专业实践并作出专业奉献。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协同作用,为建设旅游强国贡献力量。
培育专业人才 夯实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而人才是第一资源;必须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培育适应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级各类人才。高校作为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现代旅游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定位和民生幸福产业的要求出发,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持续为旅游产业输送政治思想过硬、专业素养扎实、技术能力优异、创新意识超群的旅游时代新军。具体而言,一要强化学科专业建设。设置旅游学科专业的高校要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注重加强旅游规划和地理方向的人才培养,为旅游业输送大量懂得规划管理、土地利用和低碳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同时,部署实施“双千”计划,积极探索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建设,瞄准旅游市场化最新需求,开展研学旅行、智慧旅游和民宿康养等就业能力提升项目。二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旅游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旅游+外语、旅游+教育、旅游+地理、旅游+文化产业等跨学科融合培养机制,提升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三是推进产教融合。高校要与旅游企事业单位搭建广泛深入、持久有效、互利共赢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多元系统的实习实践机会,强化旅游人才培养的复合化、多技能化、高素质化。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深度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大力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增强专业本领及能力,为旅游产业培育和夯实专业人才基础。
突出科技创新 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旅游研究事关产业发展和民生福祉,高校旅游专业类教师作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一分子,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急产业发展之所急,解民生需求之所困,将科学研究与旅游产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一是加强智慧旅游新技术开发,培育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为旅游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并带来创新契机,高校要加大对数字技术的研发,推动与旅游业深度融合,通过构建智慧旅游体系、引入AI和元宇宙等新业态以及沉浸式新场景,为游客带来全方位创新体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资源管理,进而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竞争力。二是深化文旅融合研究,赋能研学产业。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将自然地理环境、传统文化遗产、红色革命思想等知识融入旅游过程中,大力加强文旅融合,赋能研学产业,打造高质量的旅游业态,使游客在畅游山水、感悟文化的过程中汲取科学知识,提升文化修养。三是拓展旅游研究对外交流,传播中国声音。应充分利用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平台,积极展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和旅游领域生动实践,增强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强化社会服务 彰显高校旅游教师智力支持作用
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智力支持和科研帮扶作用。一是加强旅游战略规划研究与资政献言。高校旅游类专业教师应积极投身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旅游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产业发展的纲领性规划中,发挥专业研究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引领性,为地方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二是强化现场指导与实践应用。高校旅游专业的教师应深度参与国家级5A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文旅品牌的规划、建设、评审、检查和现场指导工作。通过专业引领,推动中国旅游供给侧改革向提质增效的高质量方向前进。三是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高校旅游专业的教师应广泛参与制定旅游相关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旅游产业发展确立规范的标准引领,并以此搭建国际旅游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和平台。四是广泛参与文化和旅游领域各级各类的专业培训。高校旅游专业教师携手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文旅企业,系统开展文旅领域各层级专业培训,不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五是助力乡村振兴建设。高校应积极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智力优势,选派优秀旅游专业教师通过挂职、担任顾问、开展课题研究、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为乡村旅游提供智力指导和社区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新时代新征程,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设置旅游学科专业的高校作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摇篮责无旁贷、任重道远。高校及其二级学院应致力于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完善人才奖惩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旅游强国建设贡献高校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