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砍伐减缓了?揭开印尼“90%砍伐下降”背后的真相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1 07:47 1

摘要:近年来,印尼政府频频对外宣称,全国森林砍伐率在过去十年间下降了高达90%。这样的说法一经发布,不仅在国际社会中引发广泛关注,也被视为印尼保护热带雨林、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成就之一。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立研究和卫星遥感数据的公布,这一令人欣喜的数据背后似乎藏着更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文 | 王昆山

摄影:韩建林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工作组

本文约3200字,阅读约6分钟

近年来,印尼政府频频对外宣称,全国森林砍伐率在过去十年间下降了高达90%。这样的说法一经发布,不仅在国际社会中引发广泛关注,也被视为印尼保护热带雨林、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成就之一。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立研究和卫星遥感数据的公布,这一令人欣喜的数据背后似乎藏着更多复杂的真相。

事情的起点,要追溯到一项由挪威生命科学大学与印尼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研究。这项研究通过对印尼官方发布的数据与多家独立平台(如“全球森林观察 Global Forest Watch”)的数据进行比对,发现虽然森林砍伐确实有所下降,但远远没有政府宣称的90%那么高。具体来说,从2016年到2023年,GFW数据显示,森林砍伐的降幅约为69%。如果换用更稳妥的数据处理方法,真实的下降幅度可能在50%左右。

▲上图:这份69页的报告,通过整合空间土地利用数据、深入的利益相关者访谈和严谨的统计分析,对印度尼西亚自2015-2016年以来显著下降的森林砍伐现象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其亮点在于不仅量化了森林砍伐至少减少了50%这一重要成果,更深入剖析了包括公共政策(如暂停许可证和火灾管理)、私人企业政策(如NDPE承诺)、公民社会压力、商品价格以及部分地区的森林稀缺性等多重因素如何共同驱动了这一积极转变,从而为理解和进一步促进印尼乃至全球的森林保护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图源:Angelsen, A., Dermawan, A., & Ladewig, M. (2025).

那么,为什么印尼政府会声称下降了90%呢?答案隐藏在一个看似不起眼却极具影响力的细节——基准年份的选择。

印尼政府选择了2015年作为“起始年”,即作为之后每年森林砍伐情况的比较标准。问题在于,2015年是印尼森林砍伐历史上最严重的年份之一。这一年恰逢厄尔尼诺现象极端发作,导致全国气候极度干旱。再加上棕榈油种植公司和纸浆公司为清理土地而大规模焚烧森林,整整有260万公顷土地被烧毁,其中超过100万公顷为森林。这个面积几乎是印尼旅游胜地巴厘岛的四倍之多。

如此极端的年份被选为基准,就意味着此后的任何一年,无论实际砍伐情况是否真正改善,都会显得比2015年“好多了”。因此,90%的下降幅度其实是在一个“高起点”上做出的比较结果。如果改为以2010年为基准年,下降幅度将显著缩小,情况也会更接近事实。

不过,这样的选择并非完全没有依据。一方面,2015年确实是当时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也被称为“佐科威”)执政的第一年,从政治上看有其象征意义。另一方面,印尼与挪威有一项“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引发的温室气体排放”合作协议(REDD+),若印尼能减少排放,挪威承诺支付高达10亿美元作为奖励。从这个角度来看,2015年的选择也许是“战略性”的,以便最大化减少数据、争取更多援助。

除了基准年的选择,另一个问题是印尼官方对“森林”的定义与国际常规存在较大差异。在印尼的官方统计中,树木种植园(如用于造纸的相思树、或种植橡胶的橡胶林)也被算作“森林”。这就导致一个悖论:一家公司砍掉一片天然林种上工业树种,从官方数据上看,这不但不算“砍伐”,反而会被统计为“复林”或“绿化”。而国际上主流做法,如GFW,则将自然森林和人工种植园严格区分。因此,同样一块地,在不同数据体系下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这种“定义差异”进一步助长了“数据挑选”的空间。正如研究者所言,这不仅容易产生误导,也让公众和国际社会难以获得一幅真实、全面的森林变迁图景。

那现实中,印尼的森林砍伐到底有没有下降?答案是:确实有,但没有那么多,而且原因也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根据多项研究与遥感分析,森林砍伐的下降并不主要是近年来新政策的成果,而是许多早期措施积累效应的体现。比如,早在2011年,印尼政府就启动了一项全国性禁令,禁止新开发原始森林和泥炭地。这项政策在当时由苏西洛总统推行,为今天的保护成效打下了基础。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在一些地区,森林砍伐之所以变少,并不是因为人们更重视环保了,而是因为已经没多少森林可砍。这被称为“森林稀缺效应”。当一个省份的森林覆盖率降到40%左右时,剩下的森林由于更加零散、不易获取或者保护压力更大,砍伐成本上升,从而使开发活动自然减少。比如苏门答腊岛上一些省份,就已进入这一阶段。

但与此同时,那些尚有大量原始森林的地区,比如东部的巴布亚和苏拉威西岛,面临的砍伐威胁正在迅速上升。数据显示,仅2022到2023年,印尼的森林砍伐率就上升了21%。独立平台Nusantara Atlas更指出,棕榈油产业的扩张导致相关砍伐上升了36%,纸浆林也增长了15%。而采矿业,特别是煤炭和镍矿的开发,则是近年快速增长的另一个推手。

该研究特别指出,虽然采矿本身直接清理的森林面积可能不多,但它带来的间接影响却更为巨大。例如,修建矿区道路、迁入工人家庭、发展配套设施,这些活动最终可能对周边森林造成数倍于矿区本身的破坏。

特别是在镍矿方面,印尼是世界第一大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近一半。政府也在大力推动镍产业,以支持电动车电池产业链的发展。但最新研究发现,印尼的镍开采对土地的使用冲击比原先估计高出近20倍,其带来的森林破坏规模也远超外界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趋势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当前政府的发展策略密切相关。

Mongabay的一篇报道指出,现任印尼总统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将经济增长定为执政重点,设定的目标是8%的年增长率。为此,该国政府推动了多个被列为“国家战略项目”的大规模土地开发计划,比如“粮食产业区”工程——这项计划将清理约300万公顷的土地,大部分位于森林覆盖率极高的巴布亚,开发水稻和甘蔗种植园。这相当于45个雅加达市的面积。

令人担忧的是,这类项目通常不受森林保护政策限制,不在禁止开发的范围内,从而形成政策的“灰色地带”。而在另一些领域,如煤炭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相关政策甚至和保护政策直接冲突。

比如说,这份研究报告揭示了:煤炭和镍等贵重矿产的开采日益成为森林砍伐的“新兴力量”。数据显示,采矿业在全国森林砍伐中的份额从2010-2017年的不足1%上升到了2021-2022年的5.4%,在苏拉威西岛,这一比例甚至高达30%。

在这样矛盾频出的背景下,民间社会组织成为监督森林变迁的重要力量。正是这些非政府组织,借助独立数据平台,如MapBiomas、Nusantara Atlas等,揭示了很多被官方忽视甚至掩盖的森林砍伐活动。它们还能进一步分析砍伐背后的“元凶”——究竟是棕榈油、纸浆林,还是采矿项目。

“要真正理解森林的变化,就必须同时看清谁在砍、砍在哪里、砍来干什么。”研究人员如是说。

正如印尼环境法律中心的一位专家所强调的那样,数据的透明度、定义的统一性和执法的协调性,是今后森林保护能否成功的关键。她指出,即使官方数据表面看起来“向好”,但实地调研发现,很多森林正因大型开发项目被合法清理,这些“合法砍伐”在数据里很容易被忽视。

森林减少不是某一年的“好转”能决定的,它是一场长期拉锯的博弈。一棵树的倒下,也许在卫星图像上只是一块像素的变化,但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可能意味着灭绝与繁衍的分界线。

未来的印尼森林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是否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答案也许并不乐观。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全面、真实、透明地看待森林砍伐的现状与趋势,才可能制定出真正有效的对策。

感兴趣的“海洋与湿地”读者可以参看全文(69pgs):

Angelsen A, Dermawan A, Ladewig M. Explaining the recent reduction of Indonesia’s deforestation[J]. 2025.

https://main-bvxea6i-kdsvgmpf4iwws.eu-5.platformsh.site/sites/default/files/2025-02/CLTS_Report_01_25_full_pg.pdf

本文仅代表资讯,供读者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

资讯源 | Mongabay,

文 | 王昆山

审核 | Linda

排版 | 绿叶

海洋与湿地·印度尼西亚

往期相关报道

May 2025

● 渔民转行记——印尼小岛的“鲨鱼保卫战”

● 印尼的布纳肯国家海洋公园的珊瑚(摄:周浩郎)

● 鳄鱼暴雨后逃出养殖场,或从印尼游到新加坡!只抓回23条

● 第六届国际海洋空间规划论坛在印尼巴厘岛成功举办

● 新增三处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印尼、圣多美与奥地利的典范实践

● 印尼巴瑶族:天生潜水的民族,海上的“吉普赛人”

● 家燕栖息地调查:印尼油气集中站迎来几千只燕子

● 印尼最后的儒艮猎人——沉痛挣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难题

● 印尼近85%的泥炭地未受保护

● 印尼正在研究通过养殖金枪鱼促进水产养殖并减少过度捕捞

● 运往新加坡的印尼龙虾幼体揭露出走私网络所扮演的角色

● 在印尼的龙目岛上,海平面上升迫使渔民从事其他工作

● 不曾预见的原因导致印尼红树林恢复面积远低于目标

● 印度尼西亚命名第八个国际重要湿地


【本文参考资料】

https://main-bvxea6i-kdsvgmpf4iwws.eu-5.platformsh.site/sites/default/files/2025-02/CLTS_Report_01_25_full_pg.pdf

Heijlen, W., & Duhayon, C. (2024). An empirical estimate of the land footprint of nickel from laterite mining in Indonesia. The Extractive Industries and Society, 17, 101421. doi:10.1016/j.exis.2024.101421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蝙蝠保护行动网络”(Bat Conservation Action Network,简称BCAN)是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组在2023年6月20日发起的一个物种保护倡议,旨在促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提升媒体与公众对蝙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意识,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