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9日,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特色产业专委会、天津振威国际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中国郑州汽车先进制造技术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来自行业协会、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校、配套产业相关企业、供应商等200余人,共聚2025郑州工博会现场,共商汽车产业数字
中国工业报记者 张楠
5月9日,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特色产业专委会、天津振威国际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中国郑州汽车先进制造技术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来自行业协会、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校、配套产业相关企业、供应商等200余人,共聚2025郑州工博会现场,共商汽车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路径。超11.3万人在线观看了此次活动。
▲会议现场
汽车制造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就业有重要支撑作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链对GDP的贡献约为7%。2024年中国汽车总产量达到3128万辆、总销量达到3144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40%;汽车出口量达586万辆,同比增长19.3%,连续两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助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原主任陈刚在题为《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及关键要素研究》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汽车制造业发展意义重大。产业协同层面,汽车制造业与钢铁、橡胶、电子等产业协同发展。以钢铁为例,每辆普通轿车用钢量约1吨,促进钢铁技术升级。尤其是促进电子产业发展,乘用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比例持续提升:20世纪70年代约3%,2010年增至20%,预计2025年达60%,2025年全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3060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8.13%。
▲陈刚
在双积分、购置税减免等政策组合拳的持续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技术跃迁+市场扩容”双轮驱动模式加速变革,形成全球最具韧性的电动化生态体系。陈刚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新能源汽车市场受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和环保意识驱动,销量持续增长,市场渗透率提升;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和出口领域的发展助力行业突破瓶颈。政策支持、市场拓展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生态构建,但需解决技术标准和配套能力问题。
其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系统重塑产业格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汽车制造业迎来基础设施需求驱动的海外市场机遇;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建立组装厂、拓展销售网络和并购方式,实现全球化布局。此外,汽车共享与出行服务多样化发展,改变传统购车观念,通过智能调度优化资源,降低拥堵;新型合作模式和数字化营销正重塑产业链价值链。政策支持推动中国汽车制造业产业升级与转型,尤其在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领域;新能源汽车发展显著,但面临资金、技术挑战,需平衡政策与市场调节。
在商用车方面,其新能源发展势头亦不可当。2024年,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53.2万辆,同比增长28.9%,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17.9%。今年1-4月,我国新能源中重卡累计销量达3.8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66%。今年一季度,新能源重卡销量达到3.03万辆,同比增长177%,市场渗透率达19.7%,相比2024年同期的8.1%,上升态势明显。
▲会议现场
据悉,2024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海外累计销售41.7万辆,同比增长71.9%,增速位列中国汽车品牌第一,其商用车为2024年新能源客车出口销量冠军。作为当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领导品牌,比亚迪坚持乘商并举,协同发展。商用车也凭借垂直整合的产业、供应链的自主能力、三电的优势以及全球化市场的融合能力,打造了一条属于比亚迪商用车发展之路。
国创品牌共解智造“密码”
论坛上,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制造工程部智能制造专家杨扬分享了汽车C2B智能定制业务实践。上汽大通C2B内涵是以用户驱动企业,实现全价值链数字化直联。公司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建设了数字化用户运营、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研发制造三大体系,并通过我行MAXUS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全价值链数字化直联。杨扬表示,上汽大通不是闭门造车,产品开发真正由“客户驱动”。在自建平台上有众多粉丝和用户,从产品定义、设计、验证、质量问题解决包括定价都让客户深度参与决策。公司自建“工程师问答平台”,500多位核心产品开发工程师实时在线与客户直接互动交流。并且,通过“数字化运营体系”把决策权交给客户,真正实现用户驱动。
▲杨扬
当前,业界普遍认为,安全已成为汽车制造业第三个产品质量维度。针对如何测评汽车的AI功能,方滨兴院士团队在汽车网络与数据安全领域带头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刘川意认为,开放道路测试具有其局限性,虚拟仿真测试是进行自动驾驶预期功能安全评估的有效手段。使用虚拟仿真平台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模拟测试,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另外,可以测试在真实车辆上的测试工作无法开展的极端场景,如暴雪、暴雨、台风等,极大地降低了测试的危险性和检测成本。
为此,该团队研发了自动驾驶预期功能安全开源平台AutoSVT,通过3D emulator构建符合物理世界规律的test cases,放到AI靶场上评测自动驾驶,也能通过test cases对模型增强,完善鲁棒性。汽车AI功能仿真平台适用于算法或软件研发、系统测试以及评测机构安全性评定等多种使用场景。
▲刘川意
汽车制动系统作为车辆安全的核心保障,经历了从传统机械制动到电控化、线控化的技术跃迁。博世、大陆集团、采埃孚天合等国际巨头凭借先发技术优势和全球化布局,长期垄断国内中高端市场,尤其在电控及线控制动领域(如ESC、EPB、EHB)占据超70%的份额。格陆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阮修春在题为《从液压1box到EMB,智能线控制动及底盘域融合发展》演讲中介绍,成立于2016年的格陆博,拥有超过20年以上线控底盘研发及产业化经验。线控制动相关产品年产能均能达到100万件(套)以上,自产自研电磁阀,年产能达1000万只。
▲阮修春
电磁阀是汽车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发动机、燃油系统、刹车系统等多个关键部位。据介绍,格陆博自主研发的高精度线性精密电磁阀产品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噪音控制好等优势,能实现毫秒级(≤3.5ms)快速通导,可精准响应可控制需求,针对PSV阀杆采用高性能塑料材料,解决了长时间开合磨损问题。
来自济南邦德激光股份有限公司行业解决方案专家刘近华,围绕新能源汽车行业高反光材料切割难题,提出了“邦德方案”。作为行业第一家实现流水线生产的激光企业,邦德激光拥有覆盖1500W到200000W功率段的板材、管材、型材、板管一体切割机、自动化设备,以及激光焊接机等不同类型产品。其中,激光扫描切割机改变激光切割机问世以来一成不变的加工方式,将静态光斑切割升级为动态光板切割,每切割1米,光斑行走30米,大幅提高加工材料对激光能量的吸收效率。而且,扫描切割时,光束自带倾斜角,大幅减少回反光,真正实现对高反材料的批量切割。
▲刘近华
来源:中国工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