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与数字智能化深度交织的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源泉,更是不同文明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它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智慧与精粹,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深厚的文化根基,
作者:丁强(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在全球化与数字智能化深度交织的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源泉,更是不同文明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它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智慧与精粹,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深厚的文化根基,也为全球文明互鉴、对话与合作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在数智技术的加持下,如何以更加高效、精准且富有温度的方式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是当下亟待深入思考与实践的课题。
进入数智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范围大幅提升,全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数千年文明的结晶,也代表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能帮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哲学与思想,还能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智慧和人文关怀。
数智时代的文化传播机遇
在数智时代,数字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文化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信息化带来了更快的传播速度和广泛的覆盖面,数字平台和社交媒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不再受限于实体展览或地理位置,借助短视频、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方式,传统文化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其次,智能化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提升了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和沉浸感。人工智能通过用户行为分析,能够实现个性化和精准化的内容推荐,使得文化传播更加符合受众的兴趣和需求。而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则使受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中华文化,无论是虚拟的博物馆游览,还是沉浸式的传统节庆体验,都让文化传播更加生动、立体,增强了受众的文化认同感。
最后,在全球化背景下,数智时代为不同文化间的融合创造了条件。合理应用数字技术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工作提质增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数字形态,构建数字化档案,进行永久性保存和活态化传承,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出去。这些技术的结合,不仅提升了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也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可能性。
尽管数智时代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使其面临挑战,如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障碍。尽管互联网和社交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更便捷的传播渠道,但语言和文化差异依然是文化传播中的重要障碍。很多传统文化内容,特别是与哲学、伦理相关的部分,难以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有效传达,文化的深度往往被简化或误解。再例如,数字平台的内容同质化问题。在数字平台,内容的传播往往受到算法的影响,导致文化内容的同质化和碎片化。另外,由于海外受众对中国历史、语言、习俗缺乏了解,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注重跨文化的沟通与互动,让文化的传播与受众的需求和兴趣相结合。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
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应采取多方位的策略,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首先,我们应意识到,加强内容本地化与翻译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文化传播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思想和价值观的传递。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且深邃,涵盖了哲学、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经典作品的本地化翻译,尤其是那些在海外受众中尚未普及的经典著作,确保文化精髓能够准确传达。同时,要根据海外不同文化背景和受众的特点,调整传播内容和方式。例如,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文化差异,避免生硬的直译,而是采用更符合目标文化语境的表达方式,让文化内容既保留原汁原味,又具备吸引力和易懂性,以促进海外受众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数字平台的传播优势不容忽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平台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尤其是短视频、虚拟现实、在线展览等新兴形式,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渠道和平台。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更迭、生产、传播,催生出许多现代创意产品和消费场景,这些都是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文化相互转化的成果。通过这些形式,中华文化能够跨越地域限制,快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不仅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也能够使更多海外观众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传播不仅是单向的输出,更是双向的交流。为了深化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共融,我们需要加强与海外文化机构、学术团体的合作,开展中外文化对话与互动。通过设立文化中心、举办文化节、开展文化交流项目等形式,可以让更多的海外民众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度。同时,这些文化交流活动也能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沟通提供一个互动平台,促进不同文化的互鉴与融合。例如,通过中外学者的互动讨论,可以增进对中华传统哲学、艺术及历史的深入理解,拓宽海外观众的视野,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文化传播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持,尤其是那些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因此,我们应积极鼓励年轻人学习外语、了解海外市场,培养既懂中国文化又懂海外文化的传播人才。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教育,培养一批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文化传播的专家,为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只有拥有这些专业人才,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应对跨文化传播中的挑战,推动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扩展和深入人心。
总之,文化自信与数字化融合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开拓数字化传播新格局,需要多方位的努力,通过内容本地化、数字平台建设、文化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综合施策,才能实现文化影响力的最大化。以数字技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不仅体现在对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的技术赋能,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不同历史时空中的文化对话。中华文化提倡的“和而不同”“和谐共生”和“求同存异”等理念,能够为全球提供不同于西方的文明视角,帮助世界各国在多样化的文化中寻找到共同点,推动跨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中华文化中的“和合”之道,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国际合作与世界和平的重要思想支撑。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