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望2024年,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又背负减费让利责任,能保持营利双增已是不易。增速还能跑在行业前列,南京银行如何做到的?光鲜背后还有无隐忧挑战呢?
独立 稀缺 穿透
越是形势向好,越要居安思危!
作者:闻道
编辑:李莉
风品:大鹏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2024年三大亮点撑起的业绩,2025年能否经得住三重考验?
4月21日,南京银行发布财报。2024年营收502.73亿元,同比增长11.32%,归母净利201.77亿元,同比增长9.05%。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A股42家A股上市银行全部披露2024年报。南京银行营收增速排名高居前三,净利增速也排名靠前。
回望2024年,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又背负减费让利责任,能保持营利双增已是不易。增速还能跑在行业前列,南京银行如何做到的?光鲜背后还有无隐忧挑战呢?
1
夯基垒台、稳增长稳回报
改革红利释放
LAOCAI
总结2024年业绩亮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多项经营指标创新高、经营根基夯实。截至2024年末,南京银行资产规模超2.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5%;负债规模超2.39万亿元,增长13.41%。存款总额超1.49万亿元同比增幅9.26%;贷款规模突破1.25万亿元,同比增加1573亿元,增速达14.31%。
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降至0.83%,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连续15年控制在1%以内;拨备覆盖率维持在335.27%高位。风险抵御能力稳健,资产质量长期处于上市城商行第一梯队。
其次,业务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南京银行坚持资产端收益提升与负债端成本压降并举,推动资产负债表结构持续改善。资产端,强化大类资产配置管理,贷款及垫款等核心资产占比提升0.65个百分点,生息资产收益率保持稳定。负债端,积极拓展低成本核心存款,优化负债期限结构,中长期负债成本持续下行,付息负债综合成本进一步降低。2024年末,南京银行净息差达1.94%,位居上市银行前列。
良好息差控制能力加持下,该行盈利能力持续加强。报告期内,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分别为12.97%和0.83%,盈利能力保持行业较优水平。
再者,积极拓新、增长动能加强。2024年南京银行重点加大对“两重一薄”、新质生产力等关键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2024年末,该行对公贷款总额超9360亿元,较年初增长14.86%,存贷比连续三年稳步提升。
业务布局方面,南京银行积极拓展财富管理新赛道,推动积存金、柜台债等创新业务快速发展,战略业务实现规模与质量双提升。客户基础持续扩大,公司价值客户突破1.6万户,零售价值客户超302万户,新增代发企业客户1.1万户。
自身业务转型方面,该行收入结构持续优化,非利息收入贡献度提升3.4个百分点,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4.62%,多元化盈利格局更加稳固。其中,零售业务方面,AUM规模破8260亿元,同比增长12.77%,私行AUM增长15.53%,个人消费贷款和经营性贷款余额超2275亿元,南银法巴消金公司贷款规模增幅达61%。
资本市场是公司长期价值的称重机,较扎实的基本面也吸引该行重要股东集体增持,法国巴黎银行、江苏交通控股、东部机场集团投资公司等主要股东全年累计增持超70亿元,继而点燃了中小投资者投资热情,wind数据显示,2024年,南京银行股价累涨57.96%,排在42家上市银行的第5位。
投资者回报方面,2024年末南京银行在中期分红37.1亿元的基础上,拟再度分红23.44亿元,合计占归属公司股东年度净利润的30%。拉长维度看,上市以来,公司已累计分红近460亿元,派息率维持在30%以上,近三年累计分红超171亿元。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表示,面对低利率环境和息差收窄的行业挑战,2024年南京银行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发力财富管理赛道、深耕重点领域信贷,多管齐下夯基垒台,改革红利加速释放。一份有质有量有速的发展答卷,展示了国内重要区域性城市行的成长韧性,也为推进金融强国建设贡献了“南京”力量。
2
资本充足率下降、投资收益转亏
警惕业绩大起大落
LAOCAI
不过如同硬币两面,亮丽成绩单不代表无懈可击。南京银行A面背后,也暗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挑战。这种AB面的喜忧反差,也折射了当前银行业发展的典型特征。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考验:一是资本充足率下滑,需警惕限制资本扩张能力;二是债券投资收益波动较剧烈,盈利稳定性存疑;三是零售业务陷入亏损困境,资产质量迷雾重重。
首先,资本充足率已成“达摩克利斯之剑”。2022-2024年,南京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都在连续下降。2024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9.36%,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滑至8.89%,创下历史新低。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52%及13.02%,较2024年末也下降0.6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
上述到行业视角,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15.74%,较上季末上升0.12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2.57%,环升0.14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00%,环升0.13个百分点。均高于同期南京银行的13.72%、11.12%、9.36%。
相关业内人士指出,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资本监管的核心指标,用于衡量银行用高质量资本覆盖风险加权资产的能力。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偏低,将导致银行面临资本不足的问题,从而限制资本扩张能力。
其次,债券投资业务是把“双刃剑”。2024年,受益债市牛市行情,南京银行实现投资收益209.9亿元,占营收比高达41.8%。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暴增329.5%,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考量在于,债券投资波动较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过多依赖容易让业绩大起大落。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一季度,南京银行债券投资业务受债市调整影响,公允价值收益由正转负,从2024年同期赚18.1亿变亏损2.2亿。起落间是否折射盈利模式的脆弱性值得深思。
再次,零售业务发展令人担忧。2024年,该行个人银行业务贡献营收125.6亿元,总利润亏损近12亿元,较2023年同期暴跌40.5亿元。亏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零售营业成本同比大涨41.3亿元,反映出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攀升。另一方面,则是信用减值规模同比增加17.6亿元。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信用减值规模增加,显示出个人银行业务资产质量堪忧,消费金融领域的不良风险加速暴露。南京银行若不能及时调整业务结构、强化风控措施,零售业务可能会进一步拖累业绩增长。在利率市场化、金融监管趋严、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商业银行普遍面临规模扩张与质量管控、短期业绩与长期发展、传统业务与创新转型间的多重平衡难题。能否业绩增长的同时,有效化解风险,直接决定发展质量。
的确,化解三重挑战,南京银行需采取系统性的应对策略。欣喜的是,该行管理层已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在年报中提出“稳健经营、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只是,转型升级从不是轻松话题,能否如愿还需时间来检验。对投资者而言,关注表面业绩的同时,更需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评估银行的长期投资价值。
3
罚单与投诉 扎牢合规篱笆
LAOCAI
爬坡较劲时刻,良好的内外营商环境、扎实的合规经营底座是重中之重。
2025年1月9日,因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严重不足,导致流动资金贷款被违规挪用,同时涉及办理无真实交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及信用证业务,南京银行泰州分行被罚145万元。时任分行高管万玉新、徐峰分别被警告,并处6万和7万元罚款。
据台海网,2024年,南京银行屡次因内控不严出现在监管部门的处罚名单。据不完全统计,南京银行总部及其子公司、下属机构(含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及营业网点等)等全系统(含相关个人),全年共收到监管罚单14张,被罚金额合计758万元。其中,涉及信贷业务违规的罚单有12张,被罚金额合计691万元。超100万元罚单有3张。
单笔被罚金额最高的达265万元,具体情形为2024年5月23日,南京银行淮安分行因“票据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不严、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虚增存贷款规模”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
2024年1月,因固定资产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贷前调查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个人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违规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南京银行宿迁分行被罚200万元。
此外,2024年12月,内蒙古牙克石市法院一项判决中,南京银行因不具备互联网贷款业务资格,其与借款人签订的消费贷款合同被判定无效,银行收取利息属于违法,借款人只需返还本金。
查阅黑猫投诉,截至2025年5月9日,南京银行累计投诉量为1049条,其中涉及网络平台贷款引发的暴力催收、侵犯隐私等是一个质疑焦点。
如2025年4月25日,平台过审投诉编号17382274402显示,一消费者表示,自己2024年通过网络平台借款17000元,借款方为南京银行,出现逾期后,消费者遭遇第三方催收的暴力催款。
再如4月24日,平台过审投诉编号17382257573显示,一消费者表示,自己通过网络平台借钱,由南京银行放款,目前遇到困难无法按期还款,希望能延期还款。但遭遇遭到暴力催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再如4月28日,平台过审投诉编号17382382335显示,一消费者表示,自己在南京银行的贷款出现逾期,在与银行取得协商沟通情况下,有自称南京银行的直接跑到家里催收,导致人家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以上投诉均已经过平台核实)
客观而言,银行业罚单时间跨度大、罚单都有滞后性,不代表当下情形。用户千人千面,人人满意并不现实,上述投诉或有偏颇片面处。可面对百万级重罚、声声投诉,尤其多集中在信贷业务违规、互金业务领域,还是拷问南京银行风控能力、内控体系建设。毕竟高质量、强监管已是行业大势,如何把好风控篱笆、防患于未然,兼握成长之矛、固本之盾是一道严肃考题。
4
转型赋能、转危为机
做透五篇大文章
LAOCAI
变是唯一的不变。转型应变是企业应对一切危机的最好手段。只有在变化中查漏补缺、消除隐患,才能增强业务韧性和运营效率,提升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欣喜的是,多重考验挑战面前,南京银行并没坐以待毙,一直饱有改革韧性、加速推进战略转型。2024年在服务实体经济、优化业务结构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正逐步实现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截至2024年末,南京银行科创贷款余额已达1272亿元,服务科技企业超1.7万家。不仅体现了支持力度,也彰显了专业赋能能力,推动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绿色金融是另一大亮点。截至2024年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超2216亿元,较年初增长25.20%,连续七年保持20%以上增速。
普惠、数字金融也可圈可点。截至2024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50亿元,覆盖4.9万户小微企业,超额完成了监管目标。通过优化金融服务流程、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南京银行切实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稳定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通过数字化转型,南京银行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的金融解决方案,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比如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快增,形成了独特竞争优势。
可以说,持续赋能实体、深耕区域经济,做透“五篇大文章”,已是南京银行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抓手。随着协同效应加强,开辟出的新增长点也为后续业绩打下注脚。2025年一季度,南京银行延续了增长态势:营收141.9亿元,同比增长6.53%,净利61.08亿元,同比增长7.06%。其中,利息净收入增幅达17.8%,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83%的优良水平,核心数据整体表现稳健。
“开门红”增加了内外信心,可喜可贺。不过还是那句话,越是形势向好、越要居安思危。上述梳理的成长性三重考验、以及合规方面的罚单投诉,也意味着南京银行在负重前行。2025年如何化解积弊,在复杂多变形势下持续高质量发展,如烹小鲜又时不我待,考验管理层的大智慧。
冰火交融中,危中有机、危中寻机,克服了“危”就是“机”。
来源: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