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段私人录音的曝光,或将使投资数千万的古装剧《赴山海》陷入生死危机。这场因女二号李凯馨争议言论引发的舆论海啸,不仅撕开了娱乐圈对外籍艺人的信任裂痕,更让行业再度审视资本与风险的致命关系。
一段私人录音的曝光,或将使投资数千万的古装剧《赴山海》陷入生死危机。这场因女二号李凯馨争议言论引发的舆论海啸,不仅撕开了娱乐圈对外籍艺人的信任裂痕,更让行业再度审视资本与风险的致命关系。
事件始于某社交平台流出的两分钟音频。画面外的女声以戏谑语气谈论拍摄期间遭遇的防疫政策,其中“中国人真是小题大做”“早该放开不管了”等言论引发轩然大波。经声纹比对,网友锁定发声者为新加坡籍演员李凯馨的私人助理,而背景杂音中不时响起的熟悉笑声,被指与李凯馨在综艺节目中的笑声高度吻合。尽管剧方火速下架相关宣传物料,舆情已在24小时内席卷全网。
这场风暴的核心痛点,直指李凯馨的双重身份困局。作为在中国影视圈发展八年的外籍艺人,她曾在多个访谈中强调“把中国当作第二故乡”,主演的《九州海上牧云记》《山寨小萌主》等剧集更让她积累了大量观众缘。然而录音事件中涉及对国内公共政策的轻蔑态度,与其塑造的“亲华”形象形成强烈反差。某知名娱乐评论人犀利指出:“外籍艺人享受市场红利却缺乏身份认同,这是触碰了行业底线。”
深挖其成长轨迹可见端倪。生于1999年的李凯馨虽在新加坡长大,但自17岁起便在中国接受系统演艺训练。北京电影学院进修期间,她因清纯外形获得资本青睐,接连出演多部A级剧集。这种“外来者”身份曾是她差异化竞争的利器,如今却成为舆论反噬的导火索。业内人士透露,其团队长期以“文化桥梁”定位进行营销,此次事件彻底瓦解了这种精心构建的人设。
《赴山海》剧组此刻正面临三重打击。首先,已完成80%的拍摄进度意味着若换角重拍,至少需要追加2000万制作费;其次,该剧原定登陆暑期黄金档,如今延期风险可能导致卫视排播违约;更棘手的是,已有七家品牌方提出植入广告的索赔协商。某制片人算了一笔账:“包括前期宣传、场地租赁、后期制作的沉没成本,整体损失可能突破5000万。”
这场危机暴露出影视投资的脆弱性。近年来随着“限籍令”等政策的实施,制作方对外籍演员的背调愈发严格。但李凯馨事件表明,常规的政治审查难以触及私人领域的言行监控。某法律顾问透露,多数剧组与外籍艺人签订的合约中,关于“个人言论导致损失”的赔偿条款存在模糊地带,这给事后追责留下巨大隐患。
观众用收视率投票的时代已然来临。在《赴山海》官微宣布“严肃处理”的声明下,累计37万条评论中,“换人重拍”的呼声占据九成。某视频平台数据显示,该剧预告片收藏量暴跌82%,同期竞品《长风破浪》的搜索量却激增140%。这种此消彼长的市场效应,让行业清醒认识到:当艺人的社会形象崩塌时,再精良的制作也难逃被观众抛弃的命运。
资本与道德的博弈从未停歇,但市场的选择永远诚实。李凯馨录音门的最终结局,或许在舆情爆发的那一刻就已注定——那些被伤害的情感信任,终究需要有人付出代价。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