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期图文,我们就以5月柿子“重点病害”防控为话题,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柿子重点病害防控的专业知识。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5月是柿子树生长发育的健旺季,也是“重点”病害防控的关键时期。
本期图文,我们就以5月柿子“重点病害”防控为话题,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柿子重点病害防控的专业知识。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图片01~02):柿子果园
柿子炭疽病主要危害柿子地上植株的新梢和果实,对叶片的危害相对较小。
炭疽病危害柿子果实时,初期会形成深褐色至黑色斑点,之后随着危害时间延长,病斑开始不断扩大,呈现为近圆形凹陷,外围呈现黄褐色,病斑直径达到5~10mm,同时伴随灰黑色“轮纹状”排列小粒点出现。
图片03~04):柿子圆斑病
遇雨或者高湿时,溢出粉红色粘质物质。病斑常深入表皮层以下,形成“黑色”硬块。一个病果上有1~2个病斑,多者数10个,病果常提早脱落主枝。
柿子新梢感染炭疽病,初期病部产生黑色圆形斑点,之后病斑发展成为椭圆形,并伴随出现褐色纵裂,发病枝梢在外力作用下极易折断,严重的时候枝条枯死。
柿子炭疽病在枝条新梢上的发病时间多在6月上旬,果实上的发病时间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病害预防时间为5月中下旬。
在柿子“休闲”的萌芽季,要全园喷一次波美3~5度45%石硫合剂晶体溶液或者悬浮剂。
图片05~06):柿子炭疽病
在柿子生长季5月中下旬用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综合预防时,可以用5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水剂2500~3500倍液,或者25%噻菌铜中生菌素悬浮剂2500~3000倍液,或者43%戊唑醇乳油2000~3000倍液,或者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者50%咪鲜胺锰络合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茎叶处理即可。
柿子角斑病主要侵蚀柿子叶片。
柿子叶片受害初期在正面出现黄绿色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较模糊,斑内叶脉变黑色。
随病斑的扩展,颜色逐渐加深,呈浅黑色,以后中部颜色褪为浅褐色。
图片07~08):柿子炭疽病在枝条上发病
由于病斑扩展受到叶脉的限制,形状变为多角形,其上密生黑色绒状小粒点。
病斑背面开始时呈淡黄色,后颜色逐渐加深,最后成为褐色或黑褐色,亦有黑色边缘但不及正面明显黑色小粒点也较正面稀少。
柿蒂染病,由蒂的四角开始向内扩展,形状不定,病斑两面都产生黑色绒状小粒点。
柿子落花后20~30天时间内精准用药,是防控该病效果最佳时机,可用20%噻菌铜悬浮剂600~8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800~1000倍液,或者80%乙蒜素氯霉素乳油800~1000倍液,或者47%春雷霉素王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者75%异菌脲多菌灵代森锰锌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者70%氟吡菌酰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600~800倍液,或者80%精甲霜灵噁霉灵水剂1000~1200倍液喷雾茎叶处理即可。
图片09~10):柿子黑星病与炭疽病
“柿子圆斑病”主要危害柿子叶片,其次危害柿蒂。主要是危害这2个部位。
柿子树发病后常造成柿树早期落叶、柿果个小或畸形,早期变红、变软并早期脱落,导致树势衰弱,严重影响产量和经济收入。
柿子树叶片上发病初期产生圆形小斑点,正面浅褐色,无明显边缘,后逐渐扩大为圆形病斑,深褐色,中心色浅,周缘黑色,病叶渐变红色,病斑周围出现黄绿色晕环;病斑直径一般为2~3毫米,最大可达7毫米。
柿子圆斑病发病严重时,病叶在5~7天内变红脱落,仅留柿果,最后柿果也逐渐变红、变软,以至造成大量落果。
图片11~12):柿子果园
圆斑病危害柿果时,在果实表面产生黄色病斑,后渐变红色,果实品质低劣,甚至失去商品价值。
柿蒂发病时,病斑呈圆形,褐色,发病时间比叶片晚一些,病斑一般也较小。
在6月上中旬柿树落花后(二高山为5月中下旬),即子囊孢子大量飞散以前,喷布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保护叶片,可以大大减轻病情。
一般地区,只要能准确掌握子囊孢子的飞散时间,集中喷药1次即可;在重病地区在半月后应再喷1~2次以达到精准防治的效果。
图片13~14):柿子花期
还可以用50%百菌清嘧菌酯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者3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或者30%戊唑醇悬浮剂2500~3000倍液,或者69%烯酰吗啉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35%烯酰吗啉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或者75%异菌脲多菌灵代森锰锌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者66%甲基硫菌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者80%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百菌清水剂3000~3500倍液喷雾茎叶处理即可。
“柿子黑星病”主要危害柿子、君迁子等的叶片、新梢和果实等生长发育部位。
柿子叶片感病以后病斑呈黑色,近圆形,直径1.5~5mm。
图片15~16):柿子果园
以后病斑逐渐增大,中部褐色边缘黑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叶背面产生黑色霉状物。
新梢被侵染后病斑呈黑色,梭形或椭圆形,中央凹陷龟裂,溃疡状。果实上的病斑多发生于蒂部,呈黑色,近圆形,略凹陷。
抓好休闲季的柿子树清园,晚秋或冬季清除园内落叶等病残体,结合冬剪剪除病梢,清除树上残留病柿蒂,集中烧毁或深埋。
然后在柿子树的生长发育季节,5月间病菌形成分生孢子进行侵染时,用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者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者70%啶氧菌酯水分散粒剂5000~6000倍液,或者30%吡唑醚菌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者25%吡唑醚菌酯微乳剂2000~2500倍液,或者6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或者50%嘧菌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或者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或者30%嘧霉胺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者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00~6000倍液,或者4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或者30%氟环唑悬浮剂2500~3000倍液,或者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或者24%睛菌唑悬浮剂2000~3000倍液喷雾茎叶处理即可。
图片17~18):坐果的柿子
柿子灰霉病为真菌性病害,常常危害柿子的花,幼果,叶及贮藏期中的果实。
5月份,在柿子树上发病的主要是灰霉病侵染柿子的花及幼果与叶片。
花染病常常变褐腐烂,严重影响柿子坐果。幼果染病,常在柿蒂处出现“水渍斑”,后延展到全果,果顶一般保持原状,湿度大的时候,会在果表出现灰白色的霉状物。
叶片上病斑的周缘呈波纹状,病班大小2~3厘米。潮湿天气下,病斑上产生灰色霉。幼果的萼片及花瓣上也生有同样的霉层。落花后,果实的表面产生小黑点。
图片19~20):花后坐果的柿子
可以在5月份柿子树谢花以后,用76%烟酰胺乙霉威嘧霉胺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者42%啶氧菌胺水剂600~800倍液,或者26%木霉菌异菌脲水剂800~1000倍液,或者75%嘧霉胺异菌脲水分散粒剂1200~1500倍液,或者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200~1500倍液,或者43%乙霉威异菌脲悬浮剂1200~1500倍液,或者55%异菌脲乙霉威水剂800~1000倍液,或者50.5%烟酰胺小檗碱嘧霉胺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茎叶处理即可。
柿子树疯病是由“类细菌”病原菌入侵柿树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
图片21~22):健壮生长发育的柿子
染病后的柿子树,生长异常发芽晚生长迟缓,叶脉黑色,枝干木质部变为黑色。
展叶以后,柿子树枝条丛生或直立徒长,或枝枯或新梢焦死,结果少。果实提早脱离主枝,有的柿子树不结果,少结果,果实畸形,甚至于枯萎死棵。
不死棵的柿子树树势衰弱,产量锐减。叶片大,但薄而脆,叶面凹凸不平,叶脉变黑,有时叶面上可见黑色叶脉。
病株表皮粗糙,质脆易断,从断处清楚可见黑色纵横条纹。主侧枝背上枝徒长、直立,丛生徒长形成“鸡爪枝”。病果果面凹凸不平,成熟前易变红、变软、早落。病情严重时枯萎死棵。
图片23~24):花后的柿子
由于柿子疯病主要由类菌原体引起,且传播媒介昆虫种类繁多,化学防治相对困难。
但可以通过除虫防病、严格检疫、药物防治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在柿子树入冬前要喷3~5度45%晶体石硫合剂或悬浮剂,主干、主枝要刮粗皮。主干基部周围60厘米内堆土,堆高20厘米左右。
在柿子树发芽前,要将近地面树干上环状粗皮刮净,宽20厘米左右,然后涂石灰浆或者“治愈灵”或喷5度石硫合剂或5%的柴油乳剂,以铲除病残体及树上越冬病虫卵。
图片25~26):柿子果园
在树干周围0.5~0.8米以外土施辛硫磷颗粒剂,每亩1600g~2000g。
在柿子树发芽后喷0.2度石硫合剂,或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轮换进行使用进行病害预防。
在柿子树生长季可以用45%中生菌素肟菌酯水剂800~1200倍液,或者55%中生菌素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或者20%噻菌铜悬浮剂600~800倍液,或者47%春雷霉素王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者3%多氧霉素乳油800~1000倍液,或者80%乙蒜素氯霉素乳油800~1000倍液,或者80%乙蒜素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茎叶处理即可。
图片27~28):柿子果园
综上所述,针对田间柿子树的6大病害,需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化学防控、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在化学防控方面,要注意药剂的选择、使用浓度和使用时间,避免产生药害和抗性。同时,要加强果园日常管理,提高柿子树在田间的综合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图片29~30):柿子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来源:清江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