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虹于1992年进入东巴文化研究院工作,30余载一直致力于东巴文化的研究、传承和保护等工作。日前,记者专访了和虹,记录她与东巴文化传承保护及发展相关的故事。
和虹于1992年进入东巴文化研究院工作,30余载一直致力于东巴文化的研究、传承和保护等工作。日前,记者专访了和虹,记录她与东巴文化传承保护及发展相关的故事。
“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巴文化,东巴文化才能真正传承下去。”和虹说,东巴古籍文献,记载了纳西人从原始社会到农耕时代的语言文字、社会风貌、宗教信仰、哲学思考、文学艺术、天文历法,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是人类文明不可替代的重要文献。
和虹在学习《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摄)
为了保留好民族的记忆,近年来,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等有关单位通过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全力让古籍里的东巴象形文字“活”起来。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前身为1981年成立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丽江东巴文化研究室,主要承担着抢救整理东巴文化遗产和开展东巴文化多学科的研究、东巴文化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东巴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宣传普及等工作。
和虹长期以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译注、纳西族社会性别、东巴古籍文献的理论等为主要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翻译了几十部东巴古籍,是目前唯一仍在职的参与过《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翻译工作的人员。在她30余年的工作生涯中,参与编撰、出版了《纳西族人口》《纳西族东巴文应用》《丽江黎明乡调查笔记》《纳西族社会性别的演变》《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纳西东巴文献字释合集》等著作,主编、编纂出版了《纳西族童谣》《丽江妇女口述史》等多部作品,为丽江东巴文化研究事业和非遗传承、妇女口述史抢救记录等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工作上,和虹对一些有疑问的字句,不厌其烦地与东巴们深度交流、沟通,做到字斟句酌,这种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致使她从最初开始从事翻译时只能做到简单释义,到熟练掌握后可以游刃有余深析文字哲理。
东巴们赞叹道,跟和虹老师一起工作,也是对他们能力的一次锤炼和提升。在和虹看来,东巴们既是良师也是益友,他们给了自己很多工作上的帮助和支持。和虹常说自己的传统知识来源于东巴、来源于田野、来源于一切给予她知识的人群,尊重无私传授知识的人们就是尊重自己,也呼吁社会关注并保护这些人群的切身利益。
和虹在整理东巴古籍文献资料。(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摄)
作为纳西族东巴文化载体的东巴象形文字,历经千年沿用至今,有记载的单字超过1400个,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保护好、传承好东巴文化,让东巴文化活在当下。”这是和虹最常说的话。
2000年,和虹就已致力于东巴文字的传承实践。她曾多次前往黄山完小开展东巴文字教学,并于2006年完成了《纳西象形字东巴文应用》一书的编写及出版。这些举措打破了“古籍=文物”的传统认知,使孩子们通过学习祖先的文字,了解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虹还曾参与到《丽江市玉龙县白沙完小乡土知识教育的实践》项目的实施和书籍的编写。“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唤醒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和虹说,只有当年轻一代了解并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热爱文化遗产时,这些宝贵的文化才能真正得到传承和发展。
纸是东巴古籍的物质载体。在和虹提出“东巴纸”这个称谓以前,书写东巴古籍的纸张没有明确称谓。和虹于1997年对当时丽江县大具乡的造纸艺人进行调查后,根据纸的书写者是“东巴”,故而在其发表于当年《民族团结》第11期的“最后的东巴造纸传人”中将其称为“东巴纸”。自此,“东巴纸”这一称谓逐渐被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纳西族的手工造纸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和虹始终关注着这项技艺的发展。担任丽江市政协委员后,她提交了一份关于打造一个纳西族传统手工造纸村的提案,旨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与传承,进一步推动丽江旅游市场的商业化与传统知识、非遗传承之间的良性互动。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东巴文化,和虹和同事们还积极收集东巴古籍里的智慧故事。目前,东巴文化研究院已完成东巴古籍里的故事精选工作,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个生动活泼、寓意深远的东巴故事将被收录在册,走进社会、走进寻常百姓之家,让读者更为直观地了解东巴文化的内涵。
和虹还和同事们一道,将东巴文化带到社区,通过一个个讲座,将东巴文化的点滴知识融入课堂, 让更多新、老丽江人学习东巴字和东巴文化,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世界记忆遗产纳西东巴古籍文献馆,和虹还经常和年轻的同事们一起交流、探讨学习,提升讲解能力。“这里的每一册古籍、每一份文献、每一种影像,都传递着东巴文化方方面面的信息。”和虹说,观众通过参观文献馆,就能直观地了解东巴文化到底是什么,文献里包含了什么内容,从中明白和感悟东巴文化的独特魅力,体悟东巴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我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东巴古籍文献的翻译整理,以及年轻研究人员的培养工作,把东巴文化传承好。”和虹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她和同事们将充分挖掘、整理东巴古籍中蕴含的处世智慧、民族团结和生态文明理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提供可靠、可信、可用的珍贵资料。研究院还将竭尽全力讲好丽江故事,促进对外交流。进一步拓宽古籍数字化保护研究新路径,建立东巴文化数据库,创新文化遗产呈现与展示方式,探索东巴文化数字化与AI人工智能融合的保护利用等工作。
和虹深知,东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她也坚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东巴文化一定能够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记者/赵庆祖
责编/和真羽
二审/和众学
终审/杨国钧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丽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