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回望我们党的奋斗征程,青年始终是奔涌向前的先锋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热情关怀青年、充分信任青年,对青年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推动我国青年发展事业实现全方位进步、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浪潮中,广大青年医者用奋斗和创新诠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健康报开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专栏,集中展示新时代医者的青春风采。摘要: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回望我们党的奋斗征程,青年始终是奔涌向前的先锋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热情关怀青年、充分信任青年,对青年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推动我国青年发展事业实现全方位进步、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健
“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今年五四青年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滋润了广大青年的心田,在刚刚获评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医务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
到患者最需要的地方去
青年的使命,从来都与时代紧密相连。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为改变西部的落后面貌,一批批像孙联珍、路生梅、秦艳娥这样的青年医者从五湖四海奔赴西部,书写了一曲曲扎根基层、无悔奉献的青春赞歌。今天,新时代青年医者肩负着更加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读了总书记的回信,2025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孙兵感慨万千。13年前,36岁的孙兵带着一腔热血加入北京市第七批援疆医疗队。他认为,这是一场青年理想与西部发展的“双向奔赴”。
“青年医生到西部去,参与医疗资源下沉工作,为当地带去先进的诊疗技术与管理理念,可以帮助当地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对于大城市医院的医生而言,面对基层落后、复杂多样的医疗状况,不仅能锻炼临床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磨砺不怕困难和敢啃硬骨头的品格,还能在带教和帮扶中收获职业成就感。”孙兵说。
让孙兵记忆犹新的是,他用半年时间帮助当地医院建立南疆第一个规范设置的呼吸重症监护病房(ICU)。孙兵到受帮扶医院前,那里尚无呼吸ICU,遇到需要治疗的患者,只能让其转诊到乌鲁木齐市。“没有,就自己动手建!”孙兵回忆,当地医院批了几间房,他带领当地医务人员一起,既做泥瓦匠又当工程师,按照标准一砖一瓦进行改建,又建立相关制度、开展人员培训。“不久前,当地医生给我发来信息说,这个ICU在近几年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中成了主力军。”孙兵自豪地说。
“在西部,我不是奉献了十几年,而是成长了十几年。”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甘肃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郭龙飞的话,道出了他对西部这片土地的热爱。37岁的他,曾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攻读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甘肃。
扎根西北医疗一线13年,他深知偏远地区重症救治的困难,就先后主动请缨到甘肃省渭源县和武山县挂职。挂职帮扶期间,郭龙飞发现,有的医院虽有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但医护人员缺乏操作经验。于是,他决定从“授人以渔”做起。
2023年,他牵头举办甘肃省首届ECMO技能大赛,免费培训全省医护骨干。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在他的帮扶下,成功开展了ECMO救治,如今已能独立操作。
除了技术帮扶,郭龙飞还致力于优化基层转诊机制。过去,许多重症患者因基层识别不及时,错过最佳救治时机。如今,他帮助两家县医院建立了危重症快速评估体系,并打通上下级医院的“绿色通道”。
今年,他计划将ECMO培训做得更加精细化——进行“小班制”培训,每期带教20~30名基层医护人员,确保人人能上手。“总书记的回信更加坚定了我扎根西部的决心!甘肃是我的家乡,这里的百姓需要什么,我就努力做什么。”郭龙飞说。
青年医者主动作为
新时代好青年什么样?广大青年医者身上拥有“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具象表达。他们扎根基层、坚守临床、创新服务、勇担责任,不仅大有可为,更主动作为。
“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深感振奋,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熟练护理本领,用专业所学服务基层的初心。”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综合外科护士长王莹表示。37岁的她,已在护理岗位坚守16年。从临床一线到管理岗位,她始终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
在综合外科,王莹面对的不仅是多样的疾病,还有形形色色的患者。去年,一名有抑郁症病史的高龄患者术后情绪低落,甚至拒绝接受护理。翻身、拍背、呼吸训练、协助排便、踝泵运动……王莹悉心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渐渐地,老人的心结解开了,不适症状得到缓解。“最后,爷爷主动冲我微笑,还合影留念。”王莹说,更让她感动的是,老人出院后,其家人专程到医院送上表扬信,这份信任让她更加坚定地主动为患者服务。
王莹还把主动服务延伸到基层社区和公交集团。她组织青年医护团队定期开展义诊和急救培训,将健康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近年来,民航总医院启动对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人民医院的京蒙协作医疗帮扶。当地居民结石高发,但鄂托克旗人民医院没有独立的泌尿外科,更缺少专业的医务人员和设备。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民航总医院泌尿外科李锦楠主治医师主动请缨,到鄂托克旗开展短期医疗帮扶。
起初,李锦楠并不适应那里的工作节奏。“一天下来只有4~5名患者,这与在北京一天40~50名患者形成鲜明对比。”李锦楠在琢磨,“这是为什么呢?”一次义诊中,李锦楠发现,除了受限于当地医疗条件,更重要的原因是部分老百姓健康管理意识薄弱。“很多患者太能扛了,不到万不得已不来医院就诊。”李锦楠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健康宣教的道路上,广大医务工作者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李锦楠身体力行,学习新媒体技术,在多个新媒体平台以“锦男医生”为账号科普泌尿外科及男科领域的医学知识,全网粉丝累计超过20万,多个医学科普视频播放量达到百万人次,为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水平贡献了力量。
“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明白,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奋斗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与全民健康事业紧密相连。”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凌益主治医师表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高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凌益深知,在贵州这样的山区省份,不少患者因交通不便、经济困难而延误治疗。为此,他长期坚持“送医下乡”,主动深入剑河县等偏远地区义诊。5年来,他年均接诊近2000人次,管理住院患者1000余人次。“看到患者从卧床不起到能自己走路,就是最大的成就。”凌益说。
创新之光照亮青春路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这是凌益从事苗侗医药研究的座右铭。“总书记的殷殷关怀激励广大青年医生做好医学科技创新,敢于走出‘舒适区’、挑战‘无人区’。”凌益说。
如今,34岁的他作为全国名老中医龙运光教授的得意弟子,在中医药防治风湿免疫疾病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发表论文32篇,研究成果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为苗侗医药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活力。
凌益的创新之路充满挑战。他与团队日夜攻关,揭示了相关药品抑制炎性因子的作用机制,不仅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还推动了科研成果转化,近5年新增产值约46亿元。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临床。”凌益常说。他指导学生开展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培养了一批既懂传统医药又掌握现代科研方法的青年人才。他所在的团队被评为贵州省科技人才创新团队,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中医药的传承创新需要代代接力。”凌益说,“我们这一代青年医者,既要守住根脉,又要敢于突破。”
“青年人要与时俱进,创新是责任。”这是王莹16年护理生涯的真实写照。从专科生到研究生,王莹利用业余时间苦读,从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顺利毕业。“想为患者做得更多,就必须不断学习。”王莹说。她带领一支以青年人为主的护理团队,用创新提升服务质量。今年,她和团队已投身于识别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声带功能异常的智能预警机制研究,希望以此将患者术后康复做得更加细致。
创新是青春鲜明的底色。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敢于创新、勤于实干,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征程上,展现着青春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风貌。
文:健康报记者 郭蕾 杨世嘉
编辑: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87G1CZ9】获取授权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