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尔泊肽“头对头”完胜司美格鲁肽,千亿GLP-1市场迎“双寡头”时代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10:21 1

摘要:5月11日,礼来公司公布的SURMOUNT-5研究数据犹如重磅炸弹引爆全球减肥药市场——其新型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在减重20.2% VS 13.7%、腰围减少18.4cm VS 13.0cm等关键指标上,全面碾压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GLP-1赛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巨头之间抢市场的博弈越来越明显。

5月11日,礼来公司公布的SURMOUNT-5研究数据犹如重磅炸弹引爆全球减肥药市场——其新型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在减重20.2% VS 13.7%、腰围减少18.4cm VS 13.0cm等关键指标上,全面碾压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

根据礼来披露的数据,在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中,替尔泊肽与司美格鲁肽相比实现了1.47倍的相对体重减轻。基于治疗方案估计目标的研究数据显示,在第72周时,替尔泊肽实现平均减重比例达20.2%,而司美格鲁肽为13.7%。替尔泊肽组平均减重22.8kg,司美格鲁肽组平均减重15.0kg。

另外,在该研究的关键次要终点中,替尔泊肽在所有减重目标中均优于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组实现体重减轻≥15%的参与者比例达64.6%,而司美格鲁肽组为40.1%。此外,替尔泊肽组平均腰围减少达18.4cm,而司美格鲁肽组为13.0cm。

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场被业界称为"GLP-1世纪之战"的头对头试验,被认为不仅改写了肥胖症治疗指南,更预示着全球千亿级市场的格局重构。

“未来两年GLP-1市场将呈现‘2+N’格局——礼来与诺和诺德合计占据80%以上份额,其余厂商争夺剩余蛋糕。”上述券商行业分析师预测。

两大巨头抢占市场

根据2025年世界肥胖地图,预计到2030年,全球成人将有超29亿成年人处于高体重指数(BMI≥25kg/m2 )状态。另据2018年数据统计,一半以上中国成人已超重/肥胖, 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超65.3%,中国超重/肥胖症相关医疗费用将达4180亿元,占全国总医疗费用的21.5%。

肥胖治疗的三大主要手段:包括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抗肥胖症药物治疗及代谢外科手术等。其中,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是长期体重管理的基石。随着药物研发的进展,减重药物的应用已成为长期体重管理领域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

也是凭借其明星产品GLP-1药物,礼来与诺和诺德展现了强劲的业绩增长态势。

根据5月1日礼来公司发布的第一季度业绩报告,礼来公司第一季度营收127.29亿美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27.59亿美元,同比增长23%。从地区来看,礼来美国第一季度收入84.89亿美元,同比增长49%;欧洲23.89亿美元,同比增长66%;中国收入4.51亿美元,同比增长20%。值得注意的是,礼来替尔泊肽凭借两大适应证合计为礼来贡献61.5亿美元的收入,占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的比重约48%。

另据诺和诺德公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总营收780.87亿丹麦克朗(约112.16亿美元),同比增长18%;研发投入103.08亿丹麦克朗(约14.81亿美元),同比增长19%。按地域分布来看,2025年一季度,美国市场收入443.16亿丹麦克朗(约63.65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中国市场收入达到56.22亿丹麦克朗(约8.07亿美元),实现了22%的同比增长。

一季度,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合计收入569.34亿丹麦克朗(约80.11亿美元),同比增长31%,这一业绩高于礼来的替尔泊肽(61.50亿美元)。

前述分析师指出,从目前全球GLP-1药物市场规模来看,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度拉糖肽占据前三。2025年预计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美元,诺和诺德凭借先发优势,礼来凭借减重效果(平均减重20% vs 司美格鲁肽14%),双方均在加速抢占份额。

根据行业机构统计,2024 年全球已获批上市 GLP-1 多肽类药物整体销售规模预计达 518 亿美元规模,同比增长 42%。预计到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增至600亿美元左右,到2030年,市场规模可能进一步增长至800亿美元甚至更高。

三大竞争维度白热化

近两年,在GLP-1赛道,礼来诺和诺德围绕药物安全性、有效性、适应症扩展方面暗自较劲。

而要想在全球市场上竞争,对国产创新药而言,开展“头对头”试验是最好的方式,来验证这是一款更好的产品。所谓“头对头”研究,是指采用临床上已使用的治疗药物或方法作为直接对照,在同等试验条件下开展的临床试验,可视为两种药物的“直接单挑”。

根据此次礼来披露的“头对头”研究,SURMOUNT-5 (NCT05822830) 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3b 期试验,旨在评估在肥胖或伴有至少一种合并症(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疾病)的超重成人(且不合并糖尿病)中,替尔泊肽(tirzepatide)与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两个治疗组的参与者均接受了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的咨询。

研究结果显示,该试验入组了来自美国和波多黎各共约751名患者,并以 1:1 的比例随机分组,患者分别接受最大耐受剂量的替尔泊肽(10 mg或 15 mg)或司美格鲁肽(1.7 mg或 2.4 mg)治疗。替尔泊肽治疗组中,89.3%的参与者接受了至少一次15mg剂量;司美格鲁肽治疗组中,92.8%的参与者接受了至少一次2.4mg剂量。该研究的主要目的为证明替尔泊肽相较于司美格鲁肽在第 72 周时,体重自基线降低的百分比的优效性。

前述分析师认为,礼来此次“头对头”临床试验的成功验证了多靶点协同的巨大潜力。而目前全球进入III期临床的GLP-1药物中双靶点占比达67%。“不仅如此,两大巨头正将战场从单纯减肥扩展到代谢综合征全链条管理。”

例如,司美格鲁肽的研发已从糖尿病和肥胖症扩展到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NASH等领域,并通过口服制剂和产能扩张巩固市场地位;替尔泊肽在改善MASH和肝纤维化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礼来方面披露,III期数据预计2026年公布;此外,阿尔茨海默病关联方面,GLP-1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成各家药企研究的新热点。

面对跨国药企的技术壁垒,中国GLP-1军团正采取"差异化突围+产业链整合"策略加速布局。例如,华东医药通过原料药自产将单位成本压缩至进口药的40%;石药集团布局mRNA-LNP递送系统,计划三年内实现GLP-1药物成本下降60%;微芯生物开发"GLP-1+二甲双胍"复方制剂,瞄准糖尿病前期人群;君实生物探索GLP-1药物与中医药联用方案,挖掘代谢调控新机制等。

在这场重塑人类代谢健康的科技革命中,中国药企既面临技术鸿沟的挑战,也迎来了弯道超车的机遇。能否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成本效益的最优解,将成为决胜未来市场的关键钥匙。随着GLP-1赛道从"蓝海"变为"红海",礼来、诺和诺德已抢先进入决赛圈,而对本土药企来说,唯有持续创新方能穿越周期,书写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