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植物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不良环境条件或病原物的侵害下,其代谢作用受到干扰和破坏,导致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在内部或外部形态上表现出病态,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局部或整株死亡的病理现象。



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不良环境条件或病原物的侵害下,其代谢作用受到干扰和破坏,导致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在内部或外部形态上表现出病态,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局部或整株死亡的病理现象。


植物病害的发生

植物病害根据有无病原物的参与以及病害能否蔓延传播分为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寄主、环境和病原生物三个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发生作用而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是指寄主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所受到的损害,只有寄主和环境两个因素。

植物病害的症状由病状和病征两部分组成。病状是指植物本身外部和内部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病征是指植物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结构,如细菌的菌脓、真菌的菌丝体、子囊壳等形成的霉、粉、粒等结构。

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等。

病征类型: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脓状物、索状物、伞状物等。

病毒病只有病状,无病征。


植物病害的防治

针对侵染性病害,我们可用杀菌剂进行防治。杀菌剂是对病原物(真菌、细菌、病毒等)具有抑制和毒杀作用的化学物质。一般杀菌剂对人、畜的急性毒性较小,但由于杀菌剂要求有较长残效期,所以残毒问题较大。

杀菌剂防治病害主要有保护、治疗和免疫三方面。保护是指植物未患病时喷施药剂以防止病害入侵;治疗是指植物染病后喷施药剂以阻止疾病继续发展,使植物恢复健康;免疫是指提高植物自身对病菌的抗性,以免于发病。常用的杀菌剂分为无机、有机、内吸和抗菌素等。


1

无机杀菌剂

波尔多液:在杀菌史上波尔多液是最早发现和应用的保护剂之一,是由硫酸铜和生石灰配制而成的胶悬剂,有黏着力强、不易被雨水冲刷、残效期长达15~20天等优点,杀菌主要成分是碱性硫酸铜。波尔多液因为是保护剂,应在病菌侵入前使用,对多种真菌病害如霜霉病、炭疽病、猝倒病有效。

石硫合剂:可防治白粉病、锈病、多种叶斑病,使用浓度需根据作物种类、防治对象、天气条件而定。

2

有机杀菌剂

有机硫杀菌剂:具有高效、低毒,对人、畜、植物安全及谱广等特点。

有机胂杀菌剂:可防治炭疽病、白粉病等,但由于砷会在人体内积累导致中毒和砷会破坏土壤理化性质,目前已逐步被限制和禁止使用。

3

内吸杀菌剂

内吸杀菌剂具有被植物吸收并在体内输导的功能,因此对侵入到植物体内的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有些种类还兼有提质增产的功能。

有机磷杀菌剂:如乙磷铝为双向传导内吸广谱杀菌剂,对疫霉、霜霉、白粉和菌核等多种病害有特效。

苯并咪唑类:广谱杀菌,有明显向植株顶端输导的性能,可用于喷叶、拌种、灌施等,可防治恶菌、赤霉、黑穗、菌核等多种子囊菌病害。主要品种有多菌灵、苯来特、甲基托布津、抑霉唑等。

羧酰替苯胺类:主要有萎锈灵、邻酰胺等,是丝核菌、黑穗菌、锈菌的种子和土壤消毒剂,甲霜灵对霜霉、疫霉、霉腐等病害有特效。

甾醇抑制剂:甾醇是菌体细胞膜组成物,甾醇抑制剂对甾醇有抑制作用,并有向顶端传导及熏蒸的作用,具有杀菌谱广、施药量低、药效期长等特点。如丙环唑、粉锈宁对防治锈病有特效;三环唑、稻瘟灵对防治稻瘟病有效;戊唑醇可作为防治禾本科纹枯病和黑穗病的种子处理剂,也可喷雾用于防治白粉、菌核、纹枯、锈病等多种病害。

锈病


丙环唑为三唑类杀菌剂,属于甾醇抑制剂,可用于防治花椒锈病。


4

芳烃类

如百菌清可防治果树和蔬菜的多种病害。

5

二甲酰胺类

如乙烯菌核利、速克灵可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等,咪唑霉对麦类黑穗病也有效。

6

农用抗菌素类

这类药剂很多已从单纯微生物生产扩展到人工合成、半合成产品,具有内吸、高效、选择性强、生物降解快和对人畜安全等特点。这类杀菌剂在水稻病害方面应用比较广泛。

7

其它

另外还有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复配型杀菌剂等新产品可防治抗性病。

炭疽病


苯甲.咪鲜胺为三唑类与咪唑类的复配型杀菌剂,属于内吸性杀菌剂,可用于防治花椒炭疽病。

根腐病



白绢病

霜霉.噁霉灵属于复配内吸性杀菌剂,可用于防治花椒白绢病、根腐病等根部病害。

通常农药包装上会说明药剂的类型

来源:惠椒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