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全球智慧,盛诺一家推出“全球就医战略咨询”服务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1 22:03 1

摘要:72小时对接中、美、日、欧顶尖专家,治疗全程层层把关、步步协同,5月10日,全球就医咨询服务机构盛诺一家携手新华社新华健康,举办中日肺癌MDT治疗前沿对话暨“全球就医战略咨询”发布媒体沟通会,正式推出“全球就医战略咨询”服务,为患者全球匹配最适合的医院医生和治

应对癌症,能否集合全球医疗智慧?足不出户,如何获得精准治疗方案,确保“不走弯路”?治疗过程,怎样实现实时跟踪、动态调整,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72小时对接中、美、日、欧顶尖专家,治疗全程层层把关、步步协同,5月10日,全球就医咨询服务机构盛诺一家携手新华社新华健康,举办中日肺癌MDT治疗前沿对话暨“全球就医战略咨询”发布媒体沟通会,正式推出“全球就医战略咨询”服务,为患者全球匹配最适合的医院医生和治疗方案,让普通患者享有“中央保健级”的医疗照护。

“全球就医战略咨询”肺癌国际MDT专家组聘任仪式

一、警惕四大决策误区:“癌症治疗,每一步都不能走错”

如果得了肿瘤,第一步你会做什么?

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赶紧手术”。但真相是:这一步很可能是错的。

“过去14年,我们服务了数千名癌症患者,发现绝大多数患者不是‘缺治疗’,而是‘缺判断’。”发布仪式上,盛诺一家副总经理、医学部轮值主席程潇钰说。

盛诺一家副总经理、医学部轮值主席程潇钰

自2011年来,盛诺一家先后为7000多个中国家庭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对接世界一流的医疗资源,其中70%是癌症患者。

在程潇钰接触的癌症患者中,“弯路”并不少见:有的未经活检直接手术,术后才发现是晚期,导致病情急速进展;有的遭遇误诊,最终错过了根治时机;有的执着于新药、新疗法,接受了不必要的过度治疗,并给后续治疗造成障碍……

面对癌症,中国患者常常面临四大误区:一是信息不对称:不知道去哪儿看、也不知道该先看哪个科;二是路径混乱:动不动就手术、化疗,顺序错了,结果就错了;三是片面听从单一建议:只听外科医生判断,不知可能更适合的是化疗或靶向;四是忽视全球治疗资源:有些患者其实可以用更先进的药物、甚至参加国际临床试验,但完全不知道哪里能申请。

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发布的中国癌症负担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482.47万,平均每分钟确诊9例。癌症已成为困扰国人健康的一大“杀手”。

“对癌症等重大疾病患者来说,就医的每一步都非常重要,一步走错,结果可能完全不同。”程潇钰说。

以肺癌为例,肺癌患者预后整体较差,更凸显出科学决策的重要性。“肺癌如果希望得到根治,局部治疗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局部治疗就包括了胸外科和放射治疗科,也需要包括影像、病理科、内科医生的参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教授李峻岭表示。他特别强调,有些患者诊断时就偏晚了,就需要更多的学科进行参与,才能最终让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最大的延长。如今,某一个单独的科室、某一个单独的医生能够解决患者所有问题的时代已经远远过去了。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教授李峻岭

在广州,一位60岁左右的患者,在医院确诊为肺癌迅速接受了手术。但仅仅2个月后,患者出现全身转移和肿瘤大幅进展,病情急剧恶化。后来再次检查发现,这位患者在术前已经发生了远端转移,属于肺癌晚期,并不具备手术机会,盲目手术反而造成癌细胞快速播散,适得其反。

“对疾病和治疗的了解,有很高的专业门槛,一开始的治疗选择极为重要。普通人面临的最大困惑是如何及时地找到合适的医院、合适的医生进行全面、规范的评估,制订尽可能适合的方案,并及时通过多学科(MDT)模式科学地开展治疗。”李峻岭说。

二、72小时全球快速响应:多学科“协同作战”破解治疗困局

面对重症考验,什么是理想的治疗途径?

“通过深度分析患者病情,筛选国内、国外该疾病领域权威专家,组建患者专属的‘全球多学科团队’,把癌症治疗的每一步都‘管’起来。”程潇钰说。

综观全球,在面对重大疾病时,美国前总统卡特、英国凯特王妃等许多国家元首、政要正是通过多学科(MDT)医疗团队,享受到最科学、最优质、最前沿的治疗,大幅延长生存期或彻底实现“无癌”生活。

对于普通患者,该如何科学规划癌症治疗,提高治愈希望?

程潇钰表示,通过“全球就医战略咨询”服务,患者可以实现72小时快速对接全球癌症权威专家,包括NCCN癌症治疗指南制定者、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主席、癌症登月计划团队成员,组建“中央保健级”的“智囊团”,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可以选择在国内实施,也可以对接国外权威医疗机构治疗。

“癌症是非常个性化的复杂疾病。以肺癌为例,要综合考虑患者病情来确定和实施治疗方案,不能简单地一切了之,重量不重质是对患者的背叛。”日本顺天堂医院呼吸外科教授铃木健司表示。从业30多年,他被誉为日本肺癌手术“第一人”。

日本顺天堂医院肺癌外科教授铃木健司

在铃木健司看来,提高癌症治愈率,需要影像、病理、外科、药物、康复、并发症应对等多学科“协同作战”,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最佳治疗”。

李峻岭则表示,MDT是精准医学和规范化诊疗的基础。近年来,通过推行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我国肿瘤患者3年生存率从58%提高至66%,缩短了约50%的治疗等待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更大幅提升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会上,李峻岭和铃木健司同时受聘为盛诺一家“全球就医战略咨询”服务的肺癌国际MDT专家组成员,未来将以跨国别、跨学科的国际多学科团队模式,为国内重大疾病患者提供高度个体化、穷尽全球选择的精准医疗服务。

三、四大阶段实时守护:“不放弃任何一点希望”

“多一个人陪你看病,少走一条弯路、减少一次误判、抓住每一点希望。”提到推出“全球就医战略咨询”服务的初衷时,程潇钰这样说。

常规来看,肿瘤患者的病程一般分为四大阶段,确诊与分期、治疗规划与执行、支持治疗与副反应控制、康复与复发预防。

“每个阶段,我们都会匹配最合适的全球专家资源,确保实现真正的全周期科学规划。”程潇钰表示,即使面对没有更好治疗方案的晚期癌症患者,多学科团队也会穷尽全球资源,覆盖最新临床试验、新药应用、个体化疗法、基因靶点筛查、免疫策略等内容,为每一位患者寻找突破口,不错过任何机会,不放弃任何一点希望。

在铃木健司看来,不放弃任何一点希望也意味着在医生的专业领域里,要做到“以工匠精神对待每一位患者”。

“常规的肺叶切除术不管肿瘤大小,哪怕是一公分的肿瘤,都会切掉5片肺叶中的一片,对患者预后造成很大影响。现在我们正处于历史性转折的时期,肺叶‘区域切除’和‘楔状切除’术不断精进,可以尽可能减少肺叶切除范围,减轻患者负担。”铃木健司表示,不仅是早期肺癌,日本也在致力于为可以手术的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挽救性手术,年龄最大的患者为90岁。

在日本,铃木健司每年主导开展数百例肺癌手术。其中,肺癌区域切除术将5片肺叶细分为18个区域,并通过机器人开展微创手术,只需要切除很小一部分肺,大幅提升患者术后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据《柳叶刀》2000-2014年全球癌症生存率变化趋势监测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日本肺癌整体5年生存率高达32.9%,领跑全球。

中日肺癌MDT治疗前沿对话圆桌论坛

李峻岭表示,在多学科团队的介入下,通过专业判断和路径梳理,能让癌症治疗的每一步都更迅速、更准确,帮助患者实现生命全周期管理,实现肺癌慢病化管理,促进肿瘤诊疗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新华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癌症仍然是全球人类面临的最严峻且紧迫的健康挑战之一,需要各国医疗机构携手共同为癌症防治努力,通过推动全球医疗合作,实现癌症治疗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

来源:正和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