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叹!袁世凯,一世英名毁于称帝!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0-08-22 07:54 1

摘要:袁世凯夺取革命胜利果实后,加紧实施其统一全国的计划。首先,他对控制南方的革命党人千方百计地拉拢。为此,他三番五次地电邀孙中山、黄兴到北京晤商要政,实际上是要摸清革命党人今后的打算;还称他们为革命元勋,授予最高勋位,其用意是软化他们,将他们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

谋杀宋教仁

袁世凯夺取革命胜利果实后,加紧实施其统一全国的计划。首先,他对控制南方的革命党人千方百计地拉拢。为此,他三番五次地电邀孙中山、黄兴到北京晤商要政,实际上是要摸清革命党人今后的打算;还称他们为革命元勋,授予最高勋位,其用意是软化他们,将他们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

孙中山到京之前,袁世凯下令,接待仪式要十分隆重,供奉要十分丰盛,完全与大总统同等待遇。他还把总统府腾出来,修缮一新,让给孙中山居住。

9月9日,他又发布特令,授予孙中山筹办全国铁路全权。唐绍仪内阁辞职后,他为了利用由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人士留任阁员来装门面,对其在内阁中的领袖、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一再表示挽留。

但这些虚伪的姿态没有持续多久,袁世凯的真实面目就暴露出来了。

宋教仁

宋教仁是一位热衷于民主政治的革命家,他企图依靠国会中的多数席位组织内阁,掌握政权。因此,他置袁世凯的挽留于不顾,退出了内阁。

在1912年冬举行的全国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大显身手,在参众两院中获得了392个席位,占了绝对优势,取得了选举的胜利。

对此,国民党人陶醉了。宋教仁也兴高采烈,准备由国民党组阁,由他出任内阁总理。为此,1913年春宋教仁要到南方去,袁世凯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止,甚至亲自馈送五十万元进行收买,遭到了宋教仁的拒绝,支票被退了回来。因此,袁世凯对宋教仁衔恨在心,说“宋教仁意欲组织政党内阁,为什么这么不留情面呢!”宋教仁如期南下后,到处发表演说,抨击时政,言词激烈,情绪激昂,使袁世凯更加恼怒。他看到宋教仁在黄州的演说词后,忿忿地说:“其锋口何必如此尖刻!”

3月,宋教仁在上海进一步表明组阁的决心,同时还坚持国会要在南京召开。袁世凯在感到宋教仁的言行危及了自己的统治,并用重贿收买和威吓对其都无济于事的时候,便决定使最毒辣的手段了。他同国务总理赵秉钧经过一番密谋,派内务部秘书洪述祖勾结上海流氓头子应桂馨,指使其手下的亡命徒武士英谋杀宋教仁。

3月20日夜,准备由上海返回北京的宋教仁刚刚步入火车站内,惨遭枪击,伤势严重,迅即送往医院,抢救无效,22日晨,这位年仅32岁的杰出政治家为民主政治在中国的实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袁世凯

袁世凯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宋案,可是,他却在宋教仁遇难后贼喊捉贼,一面装模作样地下令追究主名、按法严办,一面在调查的前后,用种种狠毒的手段,陆续将武士英、应桂馨、赵秉钧以及披露内情的京师警察总监王治馨等处死,杀人灭口,掩盖罪行。

然而,纸里终究包不住火,不久,真相大白于天下,谋杀宋教仁的罪魁祸首就是他!黄兴在《挽宋教仁联》中愤怒地揭露道:“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谋杀宋教仁是袁世凯践踏民主、阻止进步的一次大暴露。曾在这时任总统府秘书的顾维钧回忆说,1912年秋,袁世凯在一次谈话中问他共和、“民国”的含义。通过谈话,顾维钧得出这样的看法:袁世凯对于民主的内容是一无所知的,他不懂得共和国是个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共和国为什么一定比其它形式的政体优越。

顾维钧进一步指出:不只袁世凯一个人是这样,“每一个军阀都想巩固其军权,以便将其意志强加到尽可能大的区域,而以统治全中国为其最终目的。军阀们虽身处民国,却从来未能理解民主为何物,或应取何种形式”。

“宋案”把国民党人从“议会政治”的梦幻中惊醒了。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等义愤填膺,纷纷谴责袁世凯的罪恶行径。而袁世凯却更加肆无忌惮,决心诉诸武力,发动战争,消灭南方国民党力量。

1913年4月8日,第一届正式国会在北京召开时,袁世凯用分化、收买等手段,瓦解了国民党议员,控制了国会。4月26日,他未经国会通过,非法同英、俄、德、法、日五国银行团签订了二千五百万镑的善后大借款合同。

有了帝国主义借给他的这些钱作为军费之后,他就调兵遣将,秘密下达战争动员令。

5月2日,批准赵秉钧辞职,派陆军总长段祺瑞代理国务卿,组成了“战时内阁”。 在做好了内战准备之后,他下了一道“除暴安良”令,矛头指向国民党,通电诬蔑国民党“危害民国”,表示已 “枕戈待命”了。

5月20日,他发表了“传语国民党人”的长电,恶狠狠地说:我自信政治军事经验、外交信用不下于人。彼等若敢另行组织政府,我即敢举兵讨伐之。”

6月9日,他以反对借款、不服从政府为借口,先后解除了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的职务和黄兴的陆军上将衔,全部夺去了国民党在南方几省的军政大权。

就在这紧急关头,孙中山从日本回国,在上海召开国民党会议,决定兴师讨伐袁世凯。袁世凯则下令撤销了孙中山筹办全国铁路之职。7月5日,他派北洋军队分三路南下,国民党起而应战。李烈钧奉孙中山之命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发动了“二次革命”。

由于袁世凯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大力支持,军力雄厚,而国民党方面政见不一,各自为战,徐州、南昌、南京等地很快被其攻占。

这样,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使北洋军阀的势力扩张到了长江流域。接着,袁世凯又于1914年2月,竭全国之兵力,费数万之资财,疯狂围剿了转战在河南、安徽等地的白朗起义军,杀害了起义领袖白朗。

镇压了“二次革命”之后,为了登上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宝座,袁世凯强迫国会演出了一出先选总统后制订宪法的丑剧。1913年1 月6日,他派出便衣军警和地痞流氓数千人,打着“公民团”的旗帜,包围了国会选举会场。国会议员们从上午八时到晚十时,被围在会场里达十四个小时之久饿着肚子,连续进行了三次投票,最后才把袁世凯选为正式大总统。这时,“公民团”才在“大总统万岁”的狂呼乱叫中散去,国会议员们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地走出了会场。

袁世凯

开倒车加紧复辟

袁世凯伪造民意当上大总统后不久,又开始了复辟帝制的活动。11月4日,他下令解散了国民党,撤销了国民党议员的资格,从而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名存实亡。1914年1月10日,他卸磨杀驴,宣布解散国会。

接着,被他拉拢、利用的进步党及熊希龄等人组成的号称第一流人才内阁,在帮助他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时立下汗马功劳之后,他也觉得失去了效用,便另搞了一套,召集了“政治会议”和“约法会议”,作为其御用工具。5月,他公然宣布废除曾宣誓遵守的《临时约法》,公布了按他旨意炮制的《中华民国约法》。

按照他的“约法”,又取消了国务院,在总统府里下设政事堂,以徐世昌为国务卿。5月9日,设立了“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由他亲自掌握。

这样,军政大权为袁世凯一人独揽,其权力扩大到同君主专制时代的帝王完全一样了。进步党和“第一流人才内阁”也自然被一股脑儿踢到一边去了。

1915年元旦,袁世凯又公布了新的《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以连任;总统的继承人由现任总统推荐,将其姓名“亲手书于嘉禾金简”上,藏在“金匮石屋”里。这样一来,他不但成了终身总统,而且他的子子孙孙也可以世袭了。这与封建君主相比较,除了一个称“皇帝”和一个叫“总统”的名称不同而外,已没有什么区别了。

但他仍不死心,要名副其实,当一个至尊至上的皇帝。

这时,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日本则认为这是它扩大侵略、独占中国的良机。于是,在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利益之后,又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日本为实现“二十一条”,就以赞助袁世凯复辟帝制为诱饵。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日置益越过中国政府的外交部门,破例地直接向袁世凯递交条款,并对袁世凯说:“总统如接受此种要求,日本政府从此对袁总统亦能遇事相助。”

经过几个月的秘密谈判,日本以最后通牒的方式给袁世凯施加了压力。

袁世凯

袁世凯为了实现他的皇帝梦,不惜大量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于5月9日,接受了除第五号各条“日后协商”外的其余各号要求。这时,日本又秘密对他说:对于帝制“自另力为援助,可除一切障碍”。

英国公使朱尔典也不甘落于日本之后,对他说:“若国中无内乱,则随时可以实行。”西方各国也都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怂恿他的复辟活动。

袁世凯感到,复辟帝制在外交上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总的看,时机还不成熟,条件也不具备。

袁世凯,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人称老猿一样精明的大官僚张之洞深知其人,评价袁世凯说:“人谓袁世凯不学有术,予谓不独有术,且多术。”这一点,在他的复辟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来,他的复辟活动由来已久,但只因时机未到而绝口不谈,相反,却装出了另外的一种姿态。

早在1913、1914年,曾刮起过一股要求复辟之风。对此,他发布命令说:“本大总统受国民付托之重,就职宣誓,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永不使帝制再现于中国。皇天后土实闻此言。”信誓旦旦,还有谁能不相信呢!他甚至愤怒斥责搞帝制活动是光天之下的“鬼蛾行为”是败坏共和,谋叛民国,要按律惩戒。

果然,对当时要求复辟、恢复帝制的人,按照他的命令,有的被“查拿惩治”,有的被“押解回籍”了。直至1915年,恢复帝制都已成了人们街头巷尾公开谈论的话题时,他对自己的一些至交和亲信仍是讳莫如深,假面相向,一派正经。

1915年6月22日,冯国璋到北京,与其谈及帝制问题。当时的亚细亚报和总统府公布了他们谈话的内容。

冯国璋说:“帝制运动,南方谣言颇盛。”

袁世凯说:“华甫,你我多年在一起,难道不懂我的心事?我想谣言之来,不外两种原因:第一,许多人都说我国实行共和制,国人程度不同,要我多负点责任。第二,新约法规定大总统有颁赏爵位之权,遂有人认为改革国体之先声,但满、蒙、回族都可受爵,汉人中有功民国者岂可丧失此种权利?这些都是无风生浪的议论。”

他又说:“华甫,你我是自家人,我的心事不妨向你明说,我现有地位与皇帝有何区别?所贵乎为皇帝者,无非为子孙计耳。我的大儿身有残疾,二儿想作名士,三儿不达时务,其余则都年幼,岂能付以天下之重?何况帝王家从无善果,我即为子孙计,亦不能贻害他们。”

冯国璋说:“是啊,南方人言喷喷,都是不明了总统的心迹。不过将来中国转弱为强,则天与人归的时候,大总统虽谦让为怀,恐怕推也推不掉。”

袁世凯勃然变色说:“什么话!我有一个孩子在伦敦求学,我已叫他在那里购置薄产,倘有人再逼我,我就在那里做我的冤裘,从此不问国事。”

他的这一番肺腑之言,使冯国璋信以为真,帝制是不会发生的。

同年8月,他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一再声明:“无论帝王总统均非所愿恋”、“余万无为皇帝之事,盖在道德上、名誉上俱说不下去也”。

其实,这一切仍是他的诡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袁世凯

就在他一面施放这些烟幕,掩人耳目的此时此刻,他又一面呼风唤雨,大造舆论,刮起了恢复帝制的狂风恶浪。他的宪法顾问、美国人古德诺发表了一篇《共和与君主论》的文章,公开宣扬“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

他的法律顾问、日本人有贺长雄也发表文章,更加露骨地鼓吹要其当皇帝。接着,他授意自己的心腹谋士杨度说:“共和不可维持,汝盎在外约集数人,一鼓吹之”,并给其二十万元作为活动经费。

8月14日,杨度、孙毓筠、刘师培、严复、李燮和、胡瑛等带头组成了筹安会(以筹一国之安之意)。他们在宣言中表明,美人之大政治学者古德诺博士即言:世界国体,君主实较民主为优,而中国则尤不能用民主国体。

8月19日,又发出通知,说其宗旨是研究君主民主国体二者何以适于中国。此外各事,概不涉及。可见,筹安会的学术团体招牌和“研究”宗旨,既是自欺又是欺人之谈。因此,它一出笼,就有人要求袁世凯取消它。而袁世凯以绩学之士所组、学者舆论自由、“政府未便干涉”为辞,加以庇护。

因为筹安会是袁世凯的代言人,所以,颇有号召力。他在各地的死党、爪牙以及投机分子,不仅在当地也拼凑起了筹安分会,还积极响应筹安会的号召,派代表分途到京,组成“公民团”,向参政院请愿。“公民团”的“公民”们手里拿着“筹安会”发的小旗,边走边喊,向参政院递交了由“筹安会”代拟的请愿书,内容是要求袁世凯顺应“民意”,早早面南正位。

霎时间,闹得乌烟瘴气,形成了一般复辟的逆流。

袁世凯

逆流称帝

在复辟逆流的冲击下,人心浮动,举国不安。袁世凯为了更审慎,派政事堂左丞杨士琦代表他出席参政会,提出要以“征求多数国民之公意”作为改革国体的妥善之上法。

如果说,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些话还比较隐讳的话,那么,他这时在私下里的口头禅就十分露骨了。他说:“如果全国老百姓一定要我做皇帝,我就做。”于是,他的大谋士徐世昌就按照他的意图,想出了一个由“国民代表”决定国体、选举皇帝的办法。

但是,按规定,召开国民会议需要许多手续和较长的时间,而袁世凯又内定1916年元旦登基,这样,“国民代表”之法就远水不解近渴了。然而,他们可以为所欲为。9月19日,梁士诒等发起成立了又一个伪造民意的机构“全国请愿联合会”来加速复辟帝制的步伐。为了“同心急进,计日成功”,它接二连三地发动了请愿活动。

最为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北京八大胡同的妓女们也组织了请愿团,到总统府去请愿。袁世凯为了表示自己尊重民意,也公然派代表予以接见。

9月28日,参政会开会,以“全国人民迫切呼吁,实见君主立宪为救国良图,必宜从速解决”为由,通过了梁士诒提出的另组“国民代表大会”决定国体 的建议和由他拟就的《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10月18日,袁世凯唱着“尊重民情”的高调,下令公布了这个“组织法”。

根据这个组织法的规定,10月25日,在各省军政长官的严密控制和监督之下,“代表”用三天时间就“选”出来了。28日,“代表”们即在当地进行所谓“国体”投票。11月20日,全国各地投票宣告结束。12月11日上午9时,参政院宣布:“汇查全国国民代表一千九百九十三人,得主张君主立宪票一千九百九十三张,是全国民意业经决定君主立宪国体。”

袁世凯

同时,参政院还根据各省“国民代表大会”的格式完全一样、文字也完全相同的“推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的推藏书,当天就以“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的名义上书“劝进”。

这一活动,从时间上看,不到两个月;从意见的表达上看,完全一致;从“成果”上看,代表们虽然是决定国体的,可是,不仅决定了国体,而且连皇帝也一气呵成,推戴出来了。这真是古今中外选举史上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惊人之举!

参政院第一次上书“劝进”后,袁世凯又继续演戏。当天,他就假惺惺地把“劝进书”退回,还发了一个不承认帝制的咨文,说:“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义无可自解者也。”还在这一天,参政院又开会决定“再劝进”,十五分钟就写成了二千字的第二次推戴书,并宣读通过,当即进呈。

显然,这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了的,不然,神笔也不会在十五分钟就写成二千字的文章来。第二天,即12日,他来了一个大转弯,发布了一个承认帝制的咨文,改国号为“中华帝国”,以下年为“洪宪元年”。13日,接受百官朝贺。15日,封爵封赏。18日,改原总统府为新华宫。19日,设立“大典筹备处”。

至此,袁世凯复辟的丑剧闹到了高潮。对他的复辟活动,国人皆骂。梁启超曾撰《袁政府伪造民意密电书后》一文,不愧为大手笔,揭露得深刻,文字也很精彩。文中说:自国体问题发生以来,所谓讨论者,皆袁氏自讨自论;所谓赞成者,皆袁氏自赞自成;所谓请愿者,皆袁氏自请自愿;所谓表决者,皆袁氏自表自决;所谓推戴者,皆袁氏自推自戴,举凡国内国外明眼人其谁不知者……

质而言之,此次皇帝之出产,不外右手挟利刃,左手持金钱,啸聚国中最下贱之少数人,如演愧偏戏者然,由一人在幕内牵线,而其左右十数婪人炕坟而动;此数十婪人复牵第二线,而各省长官乃至参政院蠕蠕而动;彼长官等复牵第三线,七百余不识廉耻之辈,冒称国民代表者蠕炕而动,其丑态秽声播于社会者何音千百万事!

由此观之,则此一出愧倡戏由袁氏一人独演……主犯实在袁氏之一人。故此次阴谋一切表里之责任,皆应有袁氏一人完全负之,可断言也。

就在袁世凯帝制高唱入云时,还有一位是别唱一调的。这一位竟是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他以名士自居,不想去继承皇位,因此,头脑比较清醒。于是,他就写了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两句:怜绝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袁克定得到这首诗后,立即抄送给了他父亲。一心要过皇帝瘾的袁世凯,迷梦正酣,看到诗后,大为扫兴,要惩戒袁克文。不过,这位名士消息也很灵通闻讯后便逃往上海去了。

袁世凯

由于新皇事事效前清,使历史走了一点回头路。然而,不能否认,辛亥革命以来,民主共和思想在中国已空前深入人心,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这个历史的总趋势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

袁世凯称帝之日,正是他败亡之时。孙中山发布了《讨袁檄文》,痛斥他“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表示要“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为此,孙中山积极策动了广东、福建、湖北、四川、安徽和东北等地的反袁武装起义。

资产阶级各党派中最坚决的反袁力量中华革命党,以居正为总司令,在山东攻克了十余县城。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联络各派反袁力蠹,首先组成“护国军”,并宣布云南独立,使袁世凯感到形势不妙,不得不取消了元旦登基的计划。

1916年元旦,云南军政府成立,唐继尧为都督,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分别任一、二、三军总司令,分路进军四川、广西和贵州。

随着护国战争的进行,全国迅速掀起了反袁斗争高潮。袁世凯看到事态严重,不得不在2月下令缓办帝制。这非但未能改变其不利的形势,反而使反袁斗争进一步发展,贵州、 广西等省也先后宣布了独立。

这时,西方列强面对中国人民反对帝制的强烈怒潮,也转了舵。从而,袁世凯陷入了内外交困的绝境。正如康有为在致袁世凯的一封信中所说:“今公之心腹亲旧,宰相若徐世昌、唐绍仪,大将若段祺瑞,亲旧若张睿、费树蔚,皆纷纷远引,其他黎元洪、熊希龄等纷纷挂冠……朝宇皆空,槐棘无人,即强留率退一二人,或畏死复来,然人心可见矣。”

当时,何止是心腹亲旧对他如此,就连他的六弟袁世彤也在信中表示了“兄弟不同德”,并对他二十多年所为之事“不能不以大义相责也”。

无可奈何花落去,袁世凯看到帝制已不可能再实现了,便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一场皇帝梦就这样破灭了。

袁世凯

然而,他不见棺材不落泪,仍不肯退出历史舞台,还厚颜无耻地自称大总统同时,把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之流拉出来,妄图利用他们来谋求同南方反袁势力妥协。但是“护国军”态度坚决,蔡锷明确表示:“无术可以调停,请转项城,速行宣告退位。”

在此期间,广东、浙江等省又宣布了独立和中立,奉天将领张作霖把居于袁世凯“养子之列”的心腹段芝贵赶回了北京,地处边陲的黑龙江也酝酿独立之事;不少地方群众团体发表函电,宣布他背叛民国的罪状,坚决反对袁世凯继续冒充总统;十九省公民代表联合发表告全国同胞书,指出:“袁逆不死,大祸不止”呼吁国人“速以决心,再接再励,捕杀此猓,以绝乱种”;南方独立各省军政首脑及各派知名人士也纷纷发出通电,迫使他下野;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很多亲信也在四川、陕西、湖南等地宣布独立,反戈相向。

四面楚歌的袁世凯,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这时,任其权谋诈术,诡计百出,数终难逃了。他因长期忧愤成疾,加之尿毒症并发,不得而治,于6月6日一命呜呼。他死后,尸体葬在老家洹上村东北;洹上村车站曾立有他的一块神道碑,碑文被人们铲去,刻上了“窃国大盗”四个字……

来源:读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