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苦战15年,方才勉强消灭自毁长城的后梁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1-01-28 07:02 1

摘要:朱温全盛的时期,实际上是在建立梁朝以前。河南经济的恢复,其效果多在9世纪的最后10年中发挥作用。以后由于朱温穷兵黩武的巨量消耗,这个政权除破坏生产以外,再也不会起别的作用了。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223,《五代史话》连载03(点击蓝字可查看上篇),欢迎收看。

朱温全盛的时期,实际上是在建立梁朝以前。河南经济的恢复,其效果多在9世纪的最后10年中发挥作用。以后由于朱温穷兵黩武的巨量消耗,这个政权除破坏生产以外,再也不会起别的作用了。

01、主骄将惰,强弩之末

朱温称帝的前一年,进驻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屯兵半年,把魏博一镇的蓄积消耗一空。同年九月,进兵围攻沧州(今沧州东南)。大河南北的粮草,从水陆两路送到军前,堆积如山。从魏州到沧州的长芦县,500里间,搬运的人夫不绝于路。

这一仗,朱温志在必得。不料到了闰十二月,潞州(今山西长治)降晋,朱 温怕李克用南下太行,直抵黄河北岸,威胁洛阳,只得烧营而退。大批粮草不是化为黑烟,便沉入河底。单单这一次,消耗便极惊人。

后梁建国以后,朱温已入暮年,用兵颇多失着,而暴虐荒淫,远比早年为甚,因此统治集团的内部越来越黑暗混乱,号为新朝,实同季世。

开平二年(908),朱温即位刚过一年,梁军便在潞州打了一个大败仗。梁军从沧州南撤后,不久便大规模反攻潞州。梁兵在城外筑成一道城墙,内阻守兵突围,外拒援军进击,叫做夹寨,围困得十分严密。

两军相持经年,晋李嗣昭固守州城,周德威率领援军,袭击梁军的运输线,打得十分激烈。

等到李克用去世,周德威便撤还晋阳,朱温以为攻破潞州有绝对把握,安居大梁,坐候捷音。围潞州的将领也以为晋援军不会再来,连斥候都不派人。

梁朝主骄将惰,已经种下了失败的根子。晋军方面,李存勖却把解潞州之围看作“取威定霸”的决定性一招,他料定朱温所惧,只有李克用一人,克用既死,必然松懈无备。

于是李存勖亲自率领周德威等众将,兼程前进,出其不意,打破夹寨,歼敌逾万,缴获的资粮器械,堆积如山。

这是一个真正的大胜利。朱温闻讯,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才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我的儿子只如豚犬而已!”

此役之后,朱温便对后梁的前途不敢乐观了。

不久,李存勖又获得了柏乡大捷。

02、李存勖成梁军克星

公元910年,原来附梁的镇州王镕、定州王处直联晋反梁。

晋的内部对是否联合王镕,颇有争议。有人以为王镕附梁已久,其中恐怕有诈,不如暂时采取观望态度。李存勖却断定王镕怕被梁朝并吞,所以遣使求助,如果疑而不救,王氏势必为朱温所灭,对晋不利,他果断地决定出兵。

朱温得到晋兵出动的消息,派大将王景仁等率大军北上,在柏乡(今属河北)与晋军会战。

王景仁,原名茂章,合肥人,先从杨行密,后归朱温。他早年率淮南兵,和汴军作战,指挥部队,气定神闲。朱温大为叹服,曾说:“假使我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

柏乡之战,两军隔野河对峙,王景仁命多造浮桥,他打算一待浮桥造成,渡河直逼晋军营地,使晋军骑兵没有利于奔驰的空间,无从发挥力量,从而一举歼敌。

但是晋将周德威估计到这点,献计撤退到柏乡以北30多里的高邑,用轻兵诱梁军离营决战。

王景仁既然不是等闲之辈,自然不肯轻易出击。两军从岁末对垒,直到新正,梁军才被挑战的晋军激怒,全军出击,终于大败而归。

这一仗,晋军斩获的首级就有两万之多。从此之后,从朱温到各级将士,对晋都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乾化二年(912),李存勖集中兵力,解决幽州的刘守光。朱温以为有机可乘,引兵渡河,号称50万,去打镇、定二州。晋将李存审和部将史建瑭、李嗣肱商议,决定用奇兵袭击。

当时朱温亲率主力,进攻褚县(今景县)。史、李二将捉了几百名四散伐木割草的梁兵,把绝大部分杀掉,只留几个人,砍掉一条臂膀,放将回去,对他们说:“回去告诉朱温,晋王大军已到!”

接着,二将各领300骑兵,穿上梁军服装,乘黄昏时天色昏暗,到营门口,杀死门卫,冲进去杀人放火。乱发弓箭,闹了一阵,扬长而去。梁营中纷扰混乱,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那些断臂人又跑回来说:“晋王大军来了!”

朱温大惊,连夜烧营逃走,沿路抛弃辎重器械,不计其数。当地农民痛恨梁军掳掠,见他们溃退,都拿起锄头,追杀散兵。梁人当是追兵,心里越怕,跑得越快。

最后待朱温得到确实情报,队伍已经完全瓦解,再也没法收拾了。

03、荒淫无道,被儿子刺杀

朱温即位后,没有立太子。生活却是十分腐化,甚至让儿媳侍寝。

乾化二年(912),他命儿媳王氏到东都(汴州开封府)召朱友文到洛阳,想把后事付托给他。张氏在旁,得知此事,立即告诉丈夫朱友珪。

朱友珪听了,心情已十分紧张。六月初一,朱温命敬翔宣旨,派友珪去做莱州刺史。

友珪原任左右控鹤都指挥使,是禁卫军的长官,外调是降职。当时降职常是赐死的先声,友珪更加紧张,便勾结禁卫将士杀了朱温。

事变突起时,朱温大惊起身,问:“反者是谁?”

朱友珪悍然道:“并非别人!”

朱温恨道:“你如此悖逆,天地岂能容尔!”

朱友珪竟回骂一声:“老贼万段!”这个老贼死时,年61岁。

朱温确实是老贼,死有余辜,但朱友珪绝不是可以杀他的人。事后,朱友珪还杀了朱友文。次年二月,朱友贞以讨逆为名,杀友珪自立。朱友贞便是后梁的末帝。

清算后梁政权的执行人,在当时形势下,就只能是它的老对手李存勖了。

后梁末帝朱友贞在位的时候,梁已有必亡之势,然而,晋却也无必胜之道,其结果是夹河苦战,达10年之久。

04、李存勖无法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李存勖攻梁,常受侧背牵制的影响。幽州刘氏背叛李克用,是他的宿仇。

相传李克用临终前,给李存勖三支箭,对他说:“梁是我的敌国;燕王是我所立,契丹与我约为兄弟,而都背晋附梁。这三桩是我的遗恨。给你三箭,你切勿忘了你父亲的愿望!”

之后,李存勖把三箭供奉在祖庙之中,每逢用兵,就先祭告李克用,请出箭 来,装在锦囊中间,由专人保护,凯旋时送箭还庙,向李克用的亡灵报告战果。

这个说法不一定十分可靠,所以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伶官传》中讲这件事时,前面加有“世言”两字,然而它反映的情况是可信的。

李存勖要攻梁,不能不尽可能地先解决侧背的问题。后梁末帝初年,李存勖大破幽州,擒获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得到卢龙一镇。

这是一个大胜利,得来却并不困难。这有两个原因。其一,刘氏父子都是既残暴又极昏庸之辈,内部分崩离析,并不是强敌。刘仁恭的情形,前文已有涉及。守光的骄侈贪暴,比他更甚。

公元907年,守光囚禁父亲,自为幽州之主。其兄守文据沧州附梁,与他相攻。909年,守文兵败被擒,次年,被守光所杀。

兄弟内战,使刘氏的实力大减。守光却不知天高地厚,要做河朔盟主,于911年自称燕帝。他即位的当天,契丹兵攻占平州(今河北卢龙),幽州城中,人情惊恐。他不知警惕,还要想兼并易、定。

912年,李存勖因王处直求救,出兵攻燕,不仅以强击弱,也可以说是以顺讨逆,自然不难成功。

其二,时机对晋有利。李存勖初出兵,只派周德威一军3万人,战斗力虽强,攻城的力量不足,到了幽州城下,打不下来。那时朱温尚在,李存勖不能集中力量对付刘氏。但是就在这一年,先是朱温兵进河北,以大溃退告终。继之,梁朝发生内变,政局不稳。

913年底,李存勖抓住这时机,一举解决了问题。

李存勖凯旋告庙,意气风发,然而侧背威胁的问题仍然存在。

卢龙与契丹邻接,刘氏若在,晋倒可以用它作掩护,避免与契丹冲突。尽管契丹被列为李克用遗恨之一,然而以晋的实力,要彻底打败契丹,是不可能的。

李存勖对契丹,只能采取防守的办法。后来晋兵几次在攻梁得手之时,因契丹兵入境,不得不掉转身去抵御。

此外,镇、定二州也有反复,使晋的兵力不能专注一方。

我们还必须了解,在后梁保有魏博的时候,梁、晋交战的战场常在现在河北省中部的邢州一带,梁兵虽败,只要魏博不出乱子,大梁在黄河北岸有现在的冀南、鲁西、豫北大片地区做屏障,不致受到直接的威胁。

因此,晋要灭梁,不把魏博夺到手,就不能达到目的。然而,夺魏博不是易事,它从唐朝中叶以来,素有地广兵强的名声,显然是一块硬骨头。

后梁乾化五年(915),后梁末帝君臣替李存勖解决了这个问题。

05、后梁末帝的神助攻

魏博本来有一支“牙兵”(节度使的亲兵),世代继承,形成职业的军事集团。牙兵是节度使的卫队,也是节度使的杀手。他们一不如意,便杀死主将,另立新帅。

唐末天祐三年(906),节度使罗绍威想解除这个肘腋之下的威胁,求助于朱温。朱温和罗绍威是儿女亲家,恰好朱温的女儿死了,朱温派一员将官,选1000精 兵,扮做担夫,声称到魏州会葬。朱温自己率大军随后北上,说是 去打沧州。

牙军并不生疑。罗绍威派心腹潜入军械库,把弓弦、甲瀑弄断。当天晚上,罗绍威带几百名心腹和1000梁兵进攻牙军。牙军惊起,想要抵抗,无奈弓都是开不得的,甲都是不能穿的。

牙兵从唐广德元年(763)起,存在了144年。罗绍威一时解除了心腹之患,但是魏博将士恐惧,屡次发生叛变,都靠朱温武力解决,其结果是魏兵从此衰弱,加上供应汴军所费,“弱”字之外,又加 上一个“贫”字。

因此,罗绍威悔之无及,对人说:“合魏博六州四十三县,也做不得这个错(错即护)!”

6年以后,梁大将杨师厚做了天雄(魏博的军号)节度使,想培植个人势力,便仿旧日牙兵的制度,设立一支“银枪效节都”。这年,杨师厚死后,后梁末帝听赵岩等的话,决定把魏博六州分成两镇,把魏州的将士、府库都一分为二,搬一半到相州(今河南安阳)去,削弱节度使的力量,以防割据称雄。

这样,却逼反了魏博这支“银枪效节都”,投靠了李存勖。

李存勖得到魏博,有两大好处。一是大大地改善了战略地位,晋兵一动,便迫近黄河,后梁极容易感受威胁。另外一件便是得到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原来的梁兵变成了李家灭梁的突击队。

以后几年,两军的主战场在德胜、杨刘一带的黄河两岸。德胜在今河南濮阳,当时的黄河河道经过德胜后,逐渐由东流变为东北流。杨刘在今山东东阿县东北,位于黄河南岸。

晋军于公元917年冬天乘黄河冰冻,渡河占领杨刘。河南谣言大起,洛阳谣传晋军已到大梁,一时几乎有不可终日之势。

投闲置散已久的后梁开国元勋敬翔目睹局势危急,忧心如焚。他上疏陈事,说:“陛下居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皆左右近习,岂能扯敌国之胜负!”他劝末帝博采众议,别求良策,并自告奋勇,愿意担当守边的任务。

敬翔挂帅,未必便能挽回危局,但是总会比当时的执政搞得好些。但赵岩、张汉杰等不肯让敬翔当权,说他“怨望”,末帝听他们的话,根本不考虑敬翔的建议。

06、夹河苦战

梁军在平原上很难抵敌晋军铁骑。公元918年,梁将谢彦章决开黄河堤防,淹没了一大片土地,晋军无法进兵,战况平静了几个月。

但是一片浅水,深度有限,李存勖亲临杨刘前线,实地勘察了水情,毅然决定徒涉进攻。

晋军一鼓作气,大破谢彦章军,攻克沿河几座营寨。李存勖得了手,便集结军队,想一举灭梁。八月中,晋军集结完毕,从杨刘西进,到达濮州(治今山东鄄城北) 地界的麻家渡,后梁贺璞、谢彦章屯兵濮州以北的行台村,和晋军对峙,相持了100余天。

这个情况说明:深沟高垒以消磨晋军锐气的战略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贺、谢二将主张不同,贺主速战,谢主坚守。贺疑谢彦章通敌,请他赴宴,伏下武士,把他杀死。

李存勖见后梁将帅自相屠戮,认为是进兵的大好时机,决心不攻梁营,引兵直指大梁,迫使贺璞出营决战,于是而有后梁贞明四年十二月的胡柳陂之战。此时,公元已在919年初了。

胡柳陂在濮州以西的临濮县(今鄄城西南)境,在行台村的西面。贺璞得到晋军巳经西去的清报,也弃营而西,反在晋军的后面。

晋军随带魏博民夫3万人,每日宿营,都由民夫构筑营栅。侦骑报告梁军从后而来的时候,正在黎明时刻。周德威主张利用宿营用的营栅,主力采取守势,只用少数骑兵牵制敌兵,使他们不得休息,无法从容扎营,到黄昏时乘其疲乏,大举进击,可以一战成功。

这是正确的策略。但李存勖是一勇之夫,嫌周德威胆怯,领亲军先出,和梁军决战。周德威无可奈何,只得引所领幽州兵也投入战斗。

这是一场混战。梁军骑兵先败,向西逃往濮阳。晋军的辎重队在战线的西面,见梁军骑兵往西急驰,误为攻击,惊慌溃散,溃兵窜进了幽州兵的行列,幽州兵以为遭敌兵奇袭,队伍大乱,自相践踏,周德威父子都死于乱军之中。晋军的败局差不多定了。

中午时,李存勖引骑兵攻占了一座土山,才得到喘息的机会。午后申时 (3至5时),后梁步兵在土山的西面列阵,声势浩大。晋军诸将多数主张收兵还营,到明天再战,只有勇将阎宝等几个人主张决战。

阎宝对形势分析得最深刻。他认为山下只有步兵,用骑兵从高而下冲击,必可取胜;反之,若引军退却,敌必来攻,再受一次挫折,全军势必溃散。梁人乘此机会,大举反攻,河朔也将望风降梁,所以“王之成败,在此一战"。

李存勖听了他们几个人的话,恍然大悟,决定决一死战。晋军几员大将当先,引骑兵大呼陷阵,果然大获全胜。

这一仗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双方都丧失了2/3的兵力,无法再战。

公元919年,晋军在德胜筑南北两城,北城在北岸,就是现在的濮阳,南城在南岸。

德胜南城和杨刘是晋军在南岸的两个桥头堡。梁军非争不可,晋军非保不可,战况十分剧烈。

杨刘、德胜一带的恶战至此已足足进行了两年。此后,战况转而沉寂,形成了相持的局面。

公元920年,梁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朱温的义子)袭取同州(今陕西大荔),归附李存勖。梁晋战争一时改以同州为焦点。

梁用刘鄩为帅攻同州,晋的精兵猛将也多西调去对付刘鄩。后来刘鄩兵败而归,被诬与朱友谦通谋,后梁末帝命西都(洛阳)留守张全义逼令服毒而死。

此后两年,李存勖深受侧背方面的影响。镇州兵变,将领张文礼杀节度使王镕。晋兵围攻镇州,兵连祸结,达1年以上,主将史建瑭、阎宝、李嗣昭、李存进先后战死。

定州王处直于晋兵围镇之初,担心镇州亡后,定州孤立,北联契丹,与晋为敌。契丹兵南下河北,李存勖更不能不用全力去对付。

我们前面已说:李存勖攻梁,常受侧背牵制的影响。这个影响在921、922两年中最为强烈。李存勖在黄河前线不仅毫无进展,而且几乎尽弃前功。

921年,戴思远乘晋攻镇州之机,从杨村进袭德胜北城,被伏兵击败。922年,他再攻德胜北城,又无功而退。

德胜是晋兵防守的重点,后方虽则紧张,这里也不会放松。戴思远两战无成,并不足奇。

同年,梁将段凝袭破卫州(今河南汲县),却是一次大捷。梁军乘胜扩大战果,重新占领澶州以西、相州以南的黄河北岸地区,缴获晋军1/3的军实。梁的军势为之一振。

公元923年初,李存勖还在左支右绌的状态中,北边形势险恶,灭梁似乎还是遥远的事情。恰好后梁的一员叛将送来一项极有价值的情报:“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守兵不满千人,守将又不得人心。”

晋内部的智谋之士对于这项情报都不太相信。李存勖和李嗣源(李克用养子,即后唐明宗)都乐于出奇取胜,他们两人密商决定,由李嗣源率5000精兵,从德胜进袭郓州。

他们靠天黑夜雨的掩护,袭破州城,这一着,从桥头堡的杨刘进了一大步, 打开了向大梁进军的道路。

07、还是奸臣帮大忙

后梁形势危急,敬翔入见末帝,苦劝用王彦章做大将。末帝病急乱投医,就派王彦章做招讨使。

王彦章骁勇异常,打仗时用两支铁枪,一支架在马鞍上,一支执在手中,运 转如飞,传说每支都重100斤,号称王铁枪。他一鼓作气,大破德胜南城,沿河东进,猛攻杨刘,恶战多日,还是打不下来。

晋军的援兵在杨刘以东博州(今山东聊城)对岸的马家口,再筑一城,形成一个新的桥头堡,保待与郓州的联系。

王彦章移兵往攻,也没有攻下,再去攻打杨刘,兵力损耗过多,已成强弩之末,只得向西撤往德胜以西去了。

这一仗虽没有成功,毕竟给李存勖很大的震动,事实上攻守双方打得两败俱伤。晋军积在德胜的粮草全部丧失,后方常有警报,并不具备发动大规模攻势的条件。

但是,后梁权臣赵岩不怕李存勖,偏怕王彦章。他们风闻王彦章声称,打了胜仗就要还朝杀尽奸臣,所以在王彦章出兵的时候,特地派贪鄙无能的段凝做副使,起监视的作用。王彦章既然没有成功,他们便解除王彦章的职务,派段凝做招讨使。梁的将士心都不服。李存勖知道了,大为高兴。

后梁统治者见攻击无效,怕晋军从郓州直取大梁,便在滑州决开河堤,让黄河的浊流滚滚东下,淹没鲁西、豫东一带,堵塞对方进军的道路。

这不过是重演谢彦章的故伎,两次人为的水灾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在军事上却没有多大作用。

这年十月,李存勖在郓州中都县(今汶上)擒获王彦章,直取大梁,轻易地灭了梁朝。招讨使段凝率全军投降。

在这之前(923年,灭梁的同一年),李存勖已宣称自己是唐王朝帝位的合法继承人,取消了晋王称号,改称皇帝,被称后唐帝国,定都洛阳。现在,梁已亡,各地节度使便见风使舵,都纷纷表示服从新朝。

五代的第一个王朝就此完结了,第二个王朝后唐开始。

有几个人的下落,读者也许愿意知道,在这里交代一下。

后梁末帝朱友贞在都城大梁陷落时,让将领皇甫麟将自己杀死,终究算是有些骨气了。这样算来,他做了11年的后梁皇帝,比他爹朱温要多快一倍了——朱温只当了6年皇帝,就被儿子朱友珪杀死了。

朱温的两个谋士下场不同。敬翔自缢,李振投降后仍被处死。

后梁权臣赵岩投奔受他好处最多的许州刺史温昭图,反被他杀死。

王彦章被擒后拒绝投降,被李存勖所杀。此人是个斗将,并非大将之才,但 还算一个直性汉子,比起李振、赵岩之流,高出甚多,但是别无什么可以称道之处。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与“读史”联袂打造的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五代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来源:读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