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得志”的伊藤美诚,可怜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1-07-30 04:04 1

摘要:在今天中午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半决赛的比赛中,中国小将孙颖莎以4:0横扫日本选手伊藤美诚,成功与陈梦会师决赛。

在今天中午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半决赛的比赛中,中国小将孙颖莎以4:0横扫日本选手伊藤美诚,成功与陈梦会师决赛。

这场比赛的关注度可谓是相当之高,赛后许多朋友纷纷在朋友圈或是微博表示大快人心,“打死XRB"等言语也是纷纷出现。

按理来说,乒乓球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曾经还出现过领奖时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的名场面,击败日韩选手那更是家常便饭。

堂堂礼仪之邦,何以对一个日本年轻女选手生出如此大的”仇恨“?

这都要从两天前的另一场比赛说起。

在周二晚间结束的乒乓球混双决赛中,许昕刘诗雯组成的”昕雯组合“以3:4不敌日本选手水谷隼和伊藤美诚收获银牌。

这是日本乒乓球队自1988年以来首次在奥运会中击败中国,而伊藤美诚在比赛中由于日本队处于优势,直接多次露出了像下面这样的表情:

很多中国观众看了之后觉得她这种已经藏不住的笑容和喜悦看起来非常令人讨厌,一副没赢过的”小人得志“的嘴脸。

说实话,站在自己国家的立场,这么想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在还没赢下比赛的时候就面露笑容的确显得有些不尊重对手。

所以,在今天输给孙颖莎之后,伊藤美诚万分沮丧的表情才会引得众多网友表示大快人心。

我一开始也是和大家是相同的感受,直到我看到了一段伊藤美诚关于她母亲的采访和日本国内一段有关她母亲的采访视频:

大部分平时不怎么关注乒乓球的观众可能是在这次奥运会上才认识了伊藤美诚,但关注乒乓球的朋友应该知道,伊藤美诚绝非等闲之辈。

她早在2018年也就是18岁时就先后在日本公开赛和瑞典公开赛中击败了中国选手获得女子单打的冠军。

在日本国内被称为天才少女和最有希望在奥运会上击败中国的选手,被寄予厚望,而这次东京奥运会她也的确在混双项目上做到了。

伊藤美诚的母亲美乃莉曾经也是一名乒乓球职业运动员,在自己的职业生涯毫无亮点的情况下,她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在伊藤美诚四岁时,她便辞去工作,负债2000万日元(约140万人民币)专心培养伊藤打球。

就像视频里说的,为了激励伊藤,她每天都会在伊藤睡着的时候向她灌输”能战胜中国的只有你”这种信念 。

一个小女孩,本该是最快乐的年纪,却被迫背上了如此沉重的包袱。这个包袱里包含了母亲未竟的理想,包含了民族荣誉感,可谓是“国仇家恨”一起上。

所以伊藤美诚在接受采访谈及自己的母亲时,竟形容自己的母亲是“魔鬼”,可见她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了些什么。

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何在有机会战胜中国队时,伊藤美诚会露出那样的表情,因为那真的是一种发自内心无法掩饰的激动与喜悦。

也是压抑许久的压力终于得到了释放。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伊藤美诚母亲的教育方式究竟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首先就是那个听起来就很可怕的“洗脑”教育法:在“浅睡眠”阶段不停地在耳边进行某种观念的灌输。

伊藤美诚的母亲提到的深睡眠浅睡眠阶段的的确确是存在的,但可能与她所认为的并不符合。

人的睡眠过程是循环式的,每一个循环大约90-100分钟,分为五个阶段。

前三个阶段都属于浅睡眠,总共持续约70分钟,除了最开始的十分钟人容易惊醒外,剩下的时间人都不容易被叫醒。

第四个阶段人开始进入深睡眠,一切系统都放松下来,持续约20分钟。

这四个阶段后人就会进入第五阶段——快速动眼期,眼球不断地上下左右移动,此时梦境开始出现。

从伊藤母亲的视角来说,她所观察到的所谓“浅睡眠”阶段,很可能是人正在做梦的快速眼动阶段,而并非真正的浅睡眠阶段。

相信大家都有过以下类似的体验:睡着时憋尿,梦里就会一直找厕所;睡着时手压住了胸口,梦里可能就被人掐住了脖子……

这说明人在快速眼动期时如果受到外界的刺激,是会在梦中有所反应的。

而可怜的小伊藤,怕是在小时候会经常梦见“可怕”的大魔王中国队吧。让孩子在梦中都要想着中国队,这手段未免有些残忍。

其次,伊藤的母亲是典型的那种将自己未竟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的“鸡娃”家长。

这种教育方式无视了孩子的独立人格,将孩子作为自己实现理想的“工具人”,把孩子与功利深度捆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找到目标与建立自信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而这样被“鸡娃”出来的孩子,又何谈目标与自信。

目标是家长早早设立好的,而自信也只能建立在完成家长设定的目标上,可以说是可怜又可悲的。

我想说,像伊藤美诚这样的“可恨”之人,也必有其可怜之处。

就是不知道,她赛后的泪水里,又有多少是为自己而流呢?

来源:读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