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第11军横山勇率部强渡长江,突入江南,让重庆的蒋介石大为震惊,他立即电令第六战区代理司令长官孙连仲组织部队反攻,在十天之内务必将突入江南之敌打回江北去。
1943年4月16日,日军第11军各部开始集中,5月4日集中完毕,自5日起,各部开始行动。
日第11军横山勇率部强渡长江,突入江南,让重庆的蒋介石大为震惊,他立即电令第六战区代理司令长官孙连仲组织部队反攻,在十天之内务必将突入江南之敌打回江北去。
此时,以坚守台儿庄而一战成名的孙连仲手中握有十几万兵马,横山勇进行鄂西作战的部队不过十万人,已经突入江南建立桥头堡阵地的则只有区区三万人左右。
当天,日军第3师团由藕池口附近向百弓嘴中国军队第10集团军第87军新23师阵地进攻;高品彪独立混成第十七旅团由藕池口东向茅草街第29集团军第73军第15师阵地进攻;小柴支队由石首向团山寺第十五师阵地进攻;户田支队由华容附近向三仙湖第73军暂5师阵地进攻。
守军当即进行了坚强的抵抗,在南、华、安三县,两军展开了你死我活的大血战。
日军第17旅团步兵第9大队大队长舛尾芳治中佐被击毙,第40师团第234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安村修三少佐重伤。
当晚,中国守军不支,日军占领了长岭嘴、紫金渡、麻壕口等阵地。
高品彪少将指挥的混成第17旅团,拥有两个步兵作战联队,一个炮兵联队,还有骑兵等混成部队,其战斗力完全可以和澄田睐四郎指挥的第39师团那样的乙等师团媲美。
汪之斌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5月6日晨,汪之斌第73军第77师与第15师协力反击,与日军激战于梅田湖、芝麻坪、三仙湖、黄石嘴、八股头一线,反复争夺,至7日晚,日军主要突击方向上的安乡县城首先被第17旅团及第3师团一部攻占。
同时,第73军与集团军司令部及战区长官部失去联系。
8日,为挽回颓势,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王瓒绪曾准备组织第29集团军及第10集团军,再次实施反击。
可是,由于通信不畅,不少部队又失去掌握,在调整部署尚未完毕之际,日军又集中兵力向南县方向进攻。
随后,日军第3师团、独立混成第17旅团向安乡攻击前进,第40师团向南县攻击前进,第34师团之第218联队,则打算遮断南县、安乡后方洞庭湖上的水面交通,对安乡、南县附近的第29集团军形成包围网。
然而,第29集团军并没有被日军的嚣张气焰所吓倒,英勇抗击日军的进攻。
5月11日,在高卓东第87军和王泽浚第44军侧击救援下,第73军残部从河湖港汊中拼死突出重围,到达常德东面的酋港、沅江等地。
此役,日军成功地使用钳击战术,在短短七天时间里,击溃第73军大部,中国军队死伤1.3万多人。但终因地形不熟,配合的不好,加上空隙太大而未达到目的,仅占领南县、安乡两座空城。
得到南、华、安防线被日军突破的消息后,湖北省政府与第六战区的战时驻节地恩施顿时乱作一团,有的机关和人家率先出逃,全城人心惶惶,已呈不战自溃之险象。
这年二月,陈诚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奉命赴滇,而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的重担,也仍然压在他肩上,所以家眷仍留恩施。
陈诚夫人谭祥原本决定于四月间回重庆,等到一应事情处理完毕,带着孩子们正要启程,却逢中国军队兵败的噩耗传至恩施。
此时,她所携带的行李已经上车,谭祥马上就要启程的时候,陈诚老友、时任湖北省参议会议长的石瑛对谭祥说:
“陈长官不在,孙长官又去了前线,眼下全城百姓的眼睛全都盯着你,你这汽车往大街上一开,众目睽睽,人心马上就乱了呀!”
谭祥听石瑛这么一说,马上叫人搬下行李,并带着孩子从郊区长官部驻地土桥坝,步行前往恩施城中,这家店进那家店出,在大街上走了好几个来回,提高声调与熟人招呼。
谭祥的这一举动,起到了很好的安定作用,等到陈诚关山飞渡,赶回恩施,人心浮动现象,立见好转。
1943年4月末、5月初头这段日子里,在湘北南县、安乡一带,季节仿佛出现了错位。本应是莺歌燕舞草长莺飞,荷叶田田风月无边的春末夏初时节,却提前二三十天出现了不该有的梅雨天气。
其他的不消说了,单是看看这些日子里如滚滚潮水般日夜不断地从南县东北面的石首、华容等方向涌过来的军队和难民,南县人就明白,日本人离他们是越来越近了!
两个月前,日军就在新洲口、湖口、万婆潭子、沙湖垸一带强渡长江,攻占了离他们不远的石首、华容、弥陀寺、藕池口几座城镇。
从江防工事上落花流水溃退下来的中国军队与从后方疾如星火赶上火线去的援军,又在石门、茅草街、鲇鱼须、宋家嘴、三仙湖一带掘壕布阵,扎起防线,和日本人杀了个昏天黑地。
南县是个湖区小县,面积不过方圆百余里,人口二十余万,地处湘鄂两省交界之地,滨湖水乡,莺飞草长,蝶舞花香,波光粼粼的洞庭湖就紧靠在她的东边,属湖泽密布的洞庭腹地,自古以来便是天高地远,地肥水美的鱼米之乡。
这里的每一条河流小溪,每一个水塘,每一条沟渠,都与洞庭湖紧紧相连,融为一体。
第六战区政治部办的《阵中日报》于1943年7月6日这天发表了赵军鹤撰写的一篇战地通讯中写道:
在炮火连天的时候,江南南县一带民众正当农忙时节,耕种插秧极为忙碌。
同时闻有大军镇守前方,南县民心非常镇定,并不因长江对岸的火药味而影响播种插秧,城乡除少数民众将妇孺谷米迁移他处外,大多数仍未开始疏散。
恰在黄梅时节,每日雨声不绝,湖水陡涨,人民行动困难。故当南县沦陷之时,物资毫未疏散,所以损失之大,尚非数目字所能统计。
同时,此次敌寇入侵,为南北并入,双管齐下,非但城乡陷敌,各村镇,每一村庄,每一垸子,每一保甲,家家户户,无一不受暴敌铁蹄所践踏……
南县县长黄其弼带着南县百姓抬着白花花开了边贴了红的猪羊到第73军军部驻地三仙湖劳军那天,汪之斌作为当地的最高长官,自然就得说上几句鼓舞民心的话,他说:
“国土沦丧,是我军的奇耻大辱,若不踏平三岛,本官以何慰英灵而谢国人?耻不雪,毋宁死!”
汪之斌生于1886年,湘西永顺县长官乡土家族人,这时已是离花甲不远之人。
他自幼家境困难,无力深造学业,小学毕业后便到沅陵去当兵,由于作战勇敢,深受团长王东原赏识,后入湖南讲武堂学习。
毕业后,汪之斌加入刘湘部任排长。1918年,他保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在湘军某部任营长。
1922年,汪之斌在周澜部任副团长,奉命随团长鲁阳开在常德市刺杀黔军总司令袁祖铭,提升为团长,不久转入王东原部。
由于他的勇敢与机智,总是不断地被提升。以后,王东原每每升官,他也就随着晋级。
1935年,汪之斌升为旅长。抗战初期,又升为第73军15师师长,并奉令开赴江浙,参加“八一三”淞沪战役,守卫银行,他要求部下不辱中国军人称号,苦战月余,其部伤亡惨重。
南京失守后,汪之斌入重庆陆军大学特五期将官班深造,毕业后出任第73军副军长兼暂编第5师师长。1941年,日军聚集4个师团进攻长沙,长沙中国军队腹背受敌,30架敌机封锁湘江,汪之斌率部用轻重机枪对空射击,火力掩护援军渡江,保卫了长沙。
1943年,汪之斌荣升第73军军长。
永顺县文史资料记载:
他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抗战期间,每遇日寇飞机滥施轰炸,汪军长总是带领士兵坚守阵地。
他手下的老卫士毛朝贵几十年后回忆说:
“汪老军驻防石门、安乡、南县时,每次带卫士去前沿阵地巡视。有时在大堤上走,卫士们劝他走堤下,免得挨小鬼子打黑枪。
他就骂卫士:‘你们怕死就给老子滚到堤下去,既然怕死,何必出来当兵?在堤下走啥子都看不见,还巡视个啊!’结果,卫士只好硬着头皮,冒着丢命的危险随他在大堤上大摇大摆地招摇。”
第73军属于第29集团军麾下,集团军总司令官王缵绪,抗战爆发后,他呼吁停止内战,枪口一致对外。并动员拉起25个团的兵马,组成第29集团军,投入到开赴前线的滚滚川军洪流之中。
5月5日拂晓时分,辽阔的江汉平原上鸡不鸣狗不吠,一望无际的洞庭湖水碧波荡漾。沿着长长九都大堤布防的第73军第151师的官兵全都沉入了梦乡,只有肩扛步枪的哨兵还在堤上游动,清晨的微风,送来缕缕荷花的清香味儿。
日军汽艇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突然,哨兵蓦地一震,瞳孔大睁,惊讶地发现河面上一支黑压压的庞大船队,疾速地穿过张罩在江面上的晨雾,正向江南驶来,他什么都来不及想,第一个反应便是扣动了扳机。
报警枪声一响,顷刻之间长长的九都大堤便“活”了过来,到处火光闪烁,炮声枪声震耳欲聋。
也就在这同一时刻,大河上突然升起一颗血红色的信号弹。船队上的轻重机枪、掷弹筒、小钢炮一齐吼叫起来,弹雨像狂风似的刮上了九都大堤。
正当中国守军猝不及防一片混乱之时,大批敌机又骤然而至,对纵深阵地进行狂轰滥炸。紧跟着,船队便纷纷靠岸,日军官兵呐喊着踏上了江南的土地。很快,九都大堤上的中国守军全面崩溃。
5月7日下午,不少南县人看到,从县城北门通往华容方向开始冒出了滚滚浓烟。
一场通天大火喷吐着火舌,舔舐着一座座山坡,一片片平坝,熊熊地燃烧着,火焰呼啸着贪婪地吞食着散落在公路、大道两侧的原野和山坡上的房舍、竹林,又漫过青石板小路,朝着人口更为密集的乡场、镇子扑来。
鄂西会战中,日军进攻行军途中旧照
中国的全面抗战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了,一旦战况危急,中国军队在被迫放弃防区撤退之前,以霹雳手段执行最高统帅部下达的“焦土抗战”的方略:
放火烧掉防区内任何可供资敌的财物、设备和房屋,达到以空间换时间之战略目的。
8日上午,正在指挥部队边打边退的第73军第15师师长梁祗六接到军长汪之斌的电话,听说南县城里发生溃兵抢劫银行、钱庄,奸淫妇女等事,令他马上派部队进城弹压。
梁祗六当即拒绝,说:
“军座,现在城内正处于极度慌乱之中,往南县方向退的不光是我73军,还有各县的保安团、警备队,到底是哪支部队在抢人,哪个分得清楚?若是我部进城弹压,就完全有可能被人诬告是我15师在城内抢劫,一切严重后果,追查起来就全要你我承担了。”
汪之斌一听,连连点头:
“言之有理,要不是你提醒,我差点办了件蠢事。”
傍晚时,梁祗六率部路过南县,第二天上午,日军开进南县城。
1943年5月10日,日军大本营陆军部杉山元参谋总长亲临武汉视察,指挥江南歼击作战(中方称鄂西会战)。
11日,日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把指挥所推进到了沙市前线。
日军追击中国军队来到南县西南角一个叫作厂窖的地方,这里位于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西北岸、南县的西南角上,三面环水,形如半岛。
据南县厂窖镇镇志载:
厂窖又名汉太垸,原属汉寿县,解放后划归南县。由众多小垸组成,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有耕地4.1万亩。一百多年前,这里还是洞庭湖中一片水域,后来由于泥沙淤积,逐渐形成了这块巨大的舌头形状的沙洲。
厂窖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盛产稻米、棉花、菜油、鲜鱼,是典型的美丽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
5月9日上午,第29集团军第73军万余人仓促间分头经酉港、厂窖向常德方向“转进”,这个由13个小垸组成的湖洲大垸,彻底暴露在了日军追兵面前。
来源:子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