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通过“智慧+上门”服务模式、全病程精细化管理、护理技术革新方向,将人文关怀融入诊疗全流程。在江汉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一键预约的便捷护理到24小时响应的专业守护,从“零距离”居家照护到精准化健康宣教,江汉区基层护理团队用脚步丈量医患温度,以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通过“智慧+上门”服务模式、全病程精细化管理、护理技术革新方向,将人文关怀融入诊疗全流程。在江汉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一键预约的便捷护理到24小时响应的专业守护,从“零距离”居家照护到精准化健康宣教,江汉区基层护理团队用脚步丈量医患温度,以技术创新诠释人文内核,为医学人文关怀提升品牌实践提供了鲜活的基层样本。
北湖街社卫中心护理团队进社区开展关爱女性健康活动。
■ 一键直达:居民指尖畅享便捷护理服务
早上8时,江汉区北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手机响起提示音——“e护到家”平台收到新订单:一位糖尿病足患者急需伤口护理。这已是她本周第4次通过智慧平台接单。作为武汉市中心医院“医护到家”平台的社区合作伙伴,北湖中心创新打造的“e护到家”服务品牌,将多项基础护理服务搬上云端。居民只需在微信小程序填写需求,就能享受上门拆线、伤口换药、导尿等专业服务。
在辖区某老旧小区7楼,70岁的张爷爷正通过小程序查看护理进度。老人因糖尿病足在三甲医院进行植皮手术后,伤口持续溃烂达鸡蛋大小。家属通过“e护到家”预约后,护理团队风雨无阻上门换药,历时三个月实现创面完全愈合。“她们每次来都带着智能温控药箱,连敷料温度都控制得刚刚好。”张爷爷指着手机上清晰可查的护理记录感慨。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社区中心的服务做得越来越好了,上门抽血让我们省了不少心,老人也不用来回折腾。”最近,江汉区新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一位患有心衰的90岁奶奶提供了多次上门抽血服务。老人行动不便,中心安排专业医护人员上门服务。在老人每一次需要复查前,医护人员提前与老人及家属沟通,了解病情及抽血需求,制定详细的上门服务计划。在约定时间,医护人员携带专业抽血设备及必要医疗用品,准时到达老人家中。在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的前提下,顺利完成抽血操作,并做好后续工作,按时给患者进行回访。
■ 全域覆盖:建档万份织密健康防护网
在江汉区新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余名护理人员涵盖全科护理、公卫护理、狂犬病防治护理等多个领域。她们以全科医疗护理、慢性病管理、老年护理、儿保为重点,为辖区1.2万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定期随访、健康宣教等服务。针对辖区行动不便居民,推出“上门”服务。
她们“全天候”应急响应,狂犬门诊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开通急救绿色通道。打造“智慧+互动”宣教墙。该中心护理团队于2024年创新推出“护理健康宣教墙”项目,线上线下精准传播健康知识。
健康证办理工作涉及面广,关系到广大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公共卫生安全。江汉区新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团队不断优化健康证办理流程,从体检登记、项目检查到证书发放,严格把关。同时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解决企业健康证办理难题,该中心护士李梦主动带团队走进辖区内的各大企业,为从业人员提供上门体检服务。在上门办理健康证现场,她认真组织体检工作,合理安排体检项目,确保体检工作有序进行。李梦还利用休息时间,为企业员工解答办健康证的预约流程和体检注意事项,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新华街社卫中心护理团队进工地为工人检查身体、科普宣教。
每年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宣传月期间,江汉区新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团队都会走进社区,为居民群众讲解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三减三健”相关知识,讲解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重要性,倡导居民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日常饮食减油、减盐、减糖。新华街道循礼社区居民徐芳说:“在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健康知识,医务人员还给我发了油壶和控盐勺,这样每天做菜时盐和油的用量就一目了然啦!我觉得今天的活动举办得特别好,提醒我们注重自身健康,行动起来,做到‘三知一管’,摒弃不良习惯,做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 全时守护:方寸间毫米级生命托举
八旬老人吴奶奶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低蛋白血症,脑梗后遗症左侧肢体偏瘫。以往吴奶奶的子女叫救护车送去三甲医院更换管道,来回搬动,十分不便。吴奶奶的女儿通过24小时服务热线,找到江汉区汉兴街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吴华,希望中心能派人上门更换胃管、尿管。连续3个月时间里,无论是疾风骤雨还是炎炎烈日,护士长吴华带着方琪、刘海榕等护理人员,每次骑行数分钟到患者家中,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后,用娴熟规范的技术解决问题,同时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营养、防误吸、防坠床、防烫伤、皮肤护理等全方位的居家护理健康教育,并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家属激动不已:“你们的上门服务真是太好了,太方便了!护士服务热情周到、技术过硬插管一次成功,减少了老人痛苦,解决了我家的难题,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最近,江汉区民意街道友谊社区一位卧床在家的八旬老人的留置鼻腔肠管堵塞,需要立即更换,江汉区民意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护士王琳琳得知情况后,立即上门,展现“毫米级”护理技艺,精确测量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距离,采用30°右侧卧位徒手置管,腹部X线显示管道精准抵达十二指肠悬韧带远端,一次性成功徒手置入鼻腔肠管,减轻了居家高龄老人的痛苦。
王琳琳去年3月至6月期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NCU(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进修学习胃管、徒手置肠管等相关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技术,其徒手置鼻肠管的成功率达到100%。
当技术创新遇见人文关怀,人文浸润彰显护理的温度刻度,健康江汉的具体实践让医学的温度既存在于高精尖的诊疗设备中,更蕴藏在护理人员风雨无阻的脚步里。
来源:武汉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