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军队病根子深得很,最显眼的就是他们那套装备,简直就是个“万国军火超市”的大杂烩,空军那边,主力是俄罗斯的苏-30MKI,通讯用的是S-108,新宝贝是法国的“阵风”,数据链又是Link-16。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自家导弹打自家飞机,听起来只存在于电影里的情节,却真真实实的出现在了印巴战场当中。
2025年5月10日,印度的一架民用直升机,在飞行的过程中,直接被自己家的防空导弹打中,机上的6人,直接当场死亡。
前脚6架战机刚被击落,后脚又“送出”6条人命,印度的国防水平真就如此不堪吗?
印度军队病根子深得很,最显眼的就是他们那套装备,简直就是个“万国军火超市”的大杂烩,空军那边,主力是俄罗斯的苏-30MKI,通讯用的是S-108,新宝贝是法国的“阵风”,数据链又是Link-16。
苏-30MKI
天上飘着的侦察兵,不少是以色列的无人机,控制系统RADIOSITY,又是另一套玩法,陆军海军也是各有所爱,美式的、英式的、还有自己鼓捣的,五花八门,热闹是真热闹。
这种“全球购”模式,听着是挺豪横,感觉能集各家之长,可真到了要命的战场上,麻烦就大了,不同国家、不同技术体系的装备,好比一群操着南腔北调的人硬凑一块儿开会,谁也听不懂谁在嚷嚷啥。
“阵风”
数据链不兼容,战场信息没法实时共享,那个敌我识别系统(IFF)也时常跟着犯糊涂,你说你让俄国飞机怎么跟法国飞机用对方的“土话”聊天,结果只能是各打各的算盘,一盘散沙。
连印度自家的国防专家都忍不住吐槽,这装备库看着花团锦锦,真打起来,效能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要把这堆“八国联军”似的装备给整合起来,那花的钱、费的劲,比买装备本身还要多得多,还不光是钱的事儿,时间、人力都得搭进去。
“光辉”战斗机
就连他们自家好不容易捣鼓出来的LCA“光辉”战斗机,想跟进口的“阵风”搭上线说句话,这技术对接愣是拖黄了好几回。
维修保养更是老大难,据说修一架苏-30MKI,技术员旁边得摆着俄语、法语、希伯来语三本词典轮流查,这哪是修飞机,简直是在考外语六级。
苏-30MKI
这种技术上的“代沟”,平时在训练场上晃晃悠悠可能还不太扎眼。可一旦到了真刀真枪的战场,特别是碰上像巴基斯坦那样,已经把作战单元用统一数据链给串起来的对手,那简直就是送人头。
人家那边,预警机眼睛一尖发现目标,信息唰一下,0.8秒就能同步到歼-10C的座舱里,后方的红旗-9P防空导弹也立马知道该打谁,形成“发现即摧毁”的夺命闭环,你这边呢?可能还在为“打的是不是自己人”吵得面红耳赤。
歼-10C
装备不配套,那是手脚不听使唤。指挥系统老化,那可就是“大脑”反应迟钝了,据说印度好多基地的指挥系统,还在用着上世纪90年代的TACS-2平台。
这老爷车级别的信息处理能力,扔到如今这种高速、高强度的信息化战场上,早就被远远甩在后头,超负荷运转都算客气的。
有美国情报口的人说话可不客气,直接说印度空军的作战网络“就像用胶水粘起来的乐高积木”,看着花里胡哨,一碰就得散架,话糙,理不糙。
战场上的事儿,那真是瞬息万变,情报处理慢个半拍,指挥命令晚下达几秒钟,可能就是天上地下的区别,一条命就没了。
这次民用直升机被自家导弹轰下来,人家民航的飞行计划明明报备得清清楚楚,怎么就成了“可疑目标”被锁定了呢?
据说当时空管中心慌里慌张启动了所谓的“紧急模式”,结果非但没把效率提上去,反而让本来就乱成一锅粥的系统更是雪上加霜,最后酿成了这起谁也不想看到的悲剧。
技术上的窟窿,指挥上的迟缓,这股压力一层层传下去,最后肯定会压在一线操作人员的心尖上。
巴基斯坦那边,歼-10C挂着能打200公里的霹雳-15E导弹,还有预警机在天上盯着,能玩超视距打击,就是说,印度飞行员可能连对方的影子都没瞅见,自己脑门上就被导弹锁定了。这种被人“降维打击”的滋味,换了谁心里都得七上八下,直打哆嗦。
人一紧张,判断就容易出岔子,这次北阿坎德邦的误击事件里,那位倒霉的雷达操作员据说已经连续绷紧神经工作了48个小时,眼睛都熬红了,长时间的高度戒备,疲劳加上焦虑,很容易就把民航机的应答器信号错看成“鬼鬼祟祟的可疑目标”。
这种“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紧张心态,在印度军队里头,似乎并不少见。想想都替他们捏把汗。
从2019年那次,自家米-17救援直升机被自家导弹干掉,官方轻描淡写地把锅甩给几个军官“操作失误”,再到这次,基层士兵对着雷达屏幕上一个闪烁的“可疑光点”,就条件反射似的按下了发射钮。
米-17救援直升机
自家导弹打自家的飞机,搭进去六条活生生的人命,外加国际上一片哄笑声,这学费交得可真是够沉重的。
再加上之前空战吃的大亏,实实在在地给所有铆足了劲儿想搞军事现代化的国家提了个醒:战斗力这玩意儿,真不是把武器清单上那些闪闪发光的先进装备简单做个加减乘除就能算出来的。
现代化是个复杂的系统活儿,从最顶层的战略设计,到装备怎么买、数据链怎么整合、指挥控制怎么玩得转,再到日常的维护保养、人员怎么训,甚至士兵在战场上的心理素质,哪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就像一根链条,断了一环,整个链条就废了,任何一个环节出了纰漏,都可能导致整个作战系统的瘫痪,甚至在关键时刻反噬自身。
这种技术迭代和后勤支援速度上的巨大鸿沟,恰恰就是体系对抗能力强弱最直观的体现。光有好装备,没人给你及时升级维护,那也白搭。
信息化时代的战争,玩的就是信息流的畅通无阻,玩的就是整个体系的对抗,光有一堆先进的“铁疙瘩”,如果不能把它们有效地捏合成一个高效运转、心意相通的整体,那到了紧要关头,这些“铁疙瘩”不仅保护不了自己人,反而可能成为自己人头上的催命符。
文章信源:
原文刊登于环球微视角---2025.05.10:《又误击自家飞机?印军草木皆兵,6人坠机身亡,歼10C震慑效果显著》
来源:影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