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求求你们,再找找我儿子!”福建莆田石谷解山脚下,邹某樽的母亲攥着搜救队员的手,指甲几乎掐进对方肉里。5月4日,这个8岁男孩在海拔1803米的“闽中第一高峰”与家人走散,截至5月10日,失联已超140小时。30支救援队、200多人次轮番搜山,却连一片衣角都没找
“求求你们,再找找我儿子!”福建莆田石谷解山脚下,邹某樽的母亲攥着搜救队员的手,指甲几乎掐进对方肉里。5月4日,这个8岁男孩在海拔1803米的“闽中第一高峰”与家人走散,截至5月10日,失联已超140小时。30支救援队、200多人次轮番搜山,却连一片衣角都没找到。
最揪心的是那两只“带伤上阵”的搜救犬。它们跟着队员钻荆棘、爬陡坡,爪子磨出血泡,腿上被石块划得皮开肉绽,却仍倔强地用鼻子贴地嗅探。训导员红着眼说:“狗不会说话,但它们疼得直哆嗦还往山里冲。”你知道训练一只搜救犬要花多少钱吗?答案是:至少20万!
从3个月大开始,这些“毛孩子”要经历18个月魔鬼训练:闻遍300种气味、在废墟里爬行千公里、学会抗干扰追踪……好不容易“毕业”,却可能在某次任务中“报废”。就像这次受伤的两只犬,一只脖子被荆棘划出10厘米口子,另一只脚掌感染化脓,很可能再也闻不了气味了。
“它们不是机器,是拿命在拼。”训导员摸着搜救犬的脑袋叹气。可即便如此,当新一批队员进山时,这两只伤犬仍挣扎着要跟去,直到被强行关进笼子。
石谷解山到底多可怕?这是座未开发的“野山”,没有台阶、没有护栏,只有陡峭的碎石坡和齐腰高的灌木丛。当地人管它叫“蟒蛇窝”——2016年至今,附近乡镇多次发现百斤巨蟒。更要命的是,山上昼夜温差超15℃,失联男孩只穿了件薄外套。
搜救队员每天凌晨5点进山,背着20斤装备在悬崖边攀爬。有队员踩滑滚落,被树杈扎穿小腿;有队员中暑晕倒,醒来第一句话是“孩子找到了吗”。可最有效的“武器”,还是那3只搜救犬——它们能在10小时内嗅完5平方公里,效率是人类的10倍。
这起悲剧,给所有家长敲响警钟!石谷解山近年成“网红打卡地”,社交平台上全是“免费爬山攻略”。可没人告诉你:这里没信号、没路标,连当地村民都轻易不敢进山。邹某樽父母就是被“网红照”骗来的,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次家庭出游会变成生死相隔。
更可怕的是,类似悲剧在重演。去年云南8岁女孩在景区失踪,搜救队找了7天7夜;今年海螺沟8岁男孩离奇消失,至今下落不明……这些孩子有个共同点:家长都说了句“就玩一会儿”。
截至5月11日,搜救队已扩大搜索范围至周边县市,无人机、热成像仪全上了。民间救援队甚至联系了云南“塔克”——一只创下72小时找到失踪者纪录的明星搜救犬。虽然费用没谈拢,但大家都在等一个奇迹。
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或许有限,但至少可以:
1. 转发寻人启事:多一次传播,多一分希望;
2. 拒绝野山:带娃只去正规景区,提前查天气、路线;
3. 教会孩子:记住家长电话,走丢原地等待,不吃陌生人食物。
此刻,石谷解山上飘着细雨,搜救队员的呼喊声在山谷回荡:“邹某樽!你在哪里?”两只伤犬在帐篷里呜咽,它们或许不明白,为什么这次任务这么难。
但我们相信,奇迹总在坚持中发生。就像那位训导员说的:“狗都没放弃,人更不能放弃。”愿小男孩早日回家,愿搜救犬早日康复,更愿所有家长记住:别让你的疏忽,变成孩子一生的劫难。
来源:巫师火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