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女生一顿饭搞了不下20次”,让谣言止于法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12:04 1

摘要:近年来,从苏州大学学生盗图造谣,到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再到13岁女生因谣言休学并起诉胜诉,类似事件频发。造谣者常通过盗图、P图、合成视频等方式捏造不实信息,利用网络匿名性和传播速度扩大伤害范围。

近年来,从苏州大学学生盗图造谣,到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再到13岁女生因谣言休学并起诉胜诉,类似事件频发。造谣者常通过盗图、P图、合成视频等方式捏造不实信息,利用网络匿名性和传播速度扩大伤害范围。

今天我在瓜群里又发现一起造黄谣事件,结局令人舒适。

黄谣往往围绕女性的身体、性取向或亲密关系展开,通过夸大、扭曲甚至凭空捏造细节,将女性贬低为 “不检点”“放荡” 的符号。

这种污名化会导致受害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如羞耻感、抑郁、焦虑)、社交孤立,甚至影响学业、职场发展和家庭关系。

许多案例中,受害者因谣言长期遭受网络暴力和现实骚扰,陷入 “自证清白” 的困境,而谣言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往往让澄清变得极为困难。

造黄谣的背后,是 “女性名誉与性贞洁绑定” 的传统性别规训。

造谣者利用社会对女性 “洁身自好” 的严苛期待,将性作为攻击女性的武器,本质上是通过维护性别霸权来压制女性的主体性。

这种行为默许了 “女性身体可被随意消费和评判” 的潜意识,加剧了性别不平等,让所有女性都可能成为潜在受害者。

造黄谣不仅是对某个人的攻击,更是对整个女性群体的威胁。当我们对女性的身体和声誉随意调侃、消费甚至造谣时,本质上是在维护一套 “女性需要为性名誉负责” 的压迫性体系。

真正的性别平等,需要每个人意识到:女性的价值不取决于他人对其性道德的评判,而在于她们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与权利。

只有当法律严惩造谣者、社会接纳受害者、文化解构偏见,才能让 “造黄谣” 失去滋生的土壤。这不仅是为了保护女性,更是为了构建一个尊重多元、拒绝暴力的社会。

来源:吃瓜不吐葡萄皮Pro

最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触更优秀的人也可以让你成为同样的人,欢迎关注官方公号:灰产圈

灰产圈:培养你的发散性思维 解密互联网骗局、实战揭秘互联网灰产案例、网赚偏门项目解析、分享网络营销引流方案。深挖内幕、曝光各类套路

来源:灰产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