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网友邀请,让我聊聊伍氏的起源。如果要聊伍姓,不得不提春秋时期楚国贵族姓氏芈姓(芈月一族)以及由其衍生出来伍氏、屈氏、熊氏等其他姓氏,这些由芈姓衍生出来的姓氏被合称为“荆楚十八姓”。
应网友邀请,让我聊聊伍氏的起源。如果要聊伍姓,不得不提春秋时期楚国贵族姓氏芈姓(芈月一族)以及由其衍生出来伍氏、屈氏、熊氏等其他姓氏,这些由芈姓衍生出来的姓氏被合称为“荆楚十八姓”。
一、芈姓起源
司马迁通过一系列的考据,认为芈姓起源于颛顼高阳氏(五帝之一、黄帝之孙)。帝颛顼的后代黎(《史记》称其为重黎,古学者已多方考证,更多学者认为重黎为两个人,居火正者为黎,居木正者为重)为帝喾时期的火正,因有功被帝喾命为祝融(火官的封号)。黎因奉帝喾之命征伐共工(或为古水官名),因诛共工部族而未尽,反受帝喾诛杀,帝喾命黎之弟吴回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第六子季连,以“芈”为姓,成为楚国公族的起源。
颛顼帝画像
二、为什么会有很多姓氏起源于芈姓
要回答这个问题,又不得不简单聊一下我国古代的宗法继承制度。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周代,大宗承嗣(嫡长子),小宗立新(亦称“别子为祖”)。说的再直白些——只有嫡长子拥有继承包括父亲姓氏在内等有形、无形遗产的资格;而其他儿子只能另起炉灶,从而成为一个新姓氏的祖先。这也导致包括“荆楚十八姓”在内的现存的六千多个姓氏中,有超过80%裂变于周代。
在周代,上图中间一脉即为大宗,左右支系为小宗
三、荆楚十八姓
荆楚十八姓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泛称,指的不仅仅是某18个姓,而是泛指起源于楚国贵族姓氏芈姓的一系列姓氏,他们起源于荆楚地区(以湖北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带),迁徙至各地,为楚文化的传播,华夏文化的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发展脉络。
(一)熊氏
商朝末年,芈鬻熊投奔周文王,并成为周文王的火师(祭祀时持火之人和商周时期官职),其后世小宗(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儿子)或以其名为氏,称熊氏。周成王时,感念鬻熊的功劳,封其曾孙熊绎为子爵,为楚的初代国君。按照当时的宗法,熊绎的大宗(嫡长子长孙一系),也就是历代楚王姓熊。这便是熊氏最早的来源。江陵(今湖北荆州)作为楚国故都,长期为熊姓郡望。南北朝时,熊姓随中原士族南迁至江西、湖南,形成“豫章熊氏”等支系。宋代史学家、校雠学家郑樵在《通志》中记载“熊氏,楚鬻熊之后,以名为氏,今望出南昌、江陵。”
(二)伍氏、员(贠)氏、椒氏
伍奢(伍举之孙)在楚平王时任太子太傅,为楚国贵族,熊氏小宗,后因谗言被杀,其子伍子胥,名员,逃至吴国,为父报仇,助吴国伐楚。伍子胥后代有以其名员(贠)为氏者,因其祖先伍参(楚庄王时期大夫)的食邑为椒(今安徽省全椒县),又以椒为氏者。
(三)其他“荆楚十八姓”
屈氏:临淮郡,楚武王子瑕封于屈,屈原即此支后裔。
项氏:辽西郡,楚公子燕封项城,项羽为其著名人物。
蓝氏:汝南郡,楚公子亹封蓝邑,称蓝尹。
麻氏:上谷郡,楚公族熊婴奔齐后改姓。
钟氏:颍川郡,楚公族钟建封钟吾,后简化为钟氏。
左氏:济阳郡,楚威王左史倚相后代。
靳氏:西河郡,楚大夫靳尚之后。
景氏:晋阳郡,楚公族斗、蒍等分支后裔。
鄂氏:武昌郡,楚子熊红僭称鄂主后得姓。
卓氏:西河郡,楚威王子公子卓后代。
能氏:太原郡,熊绎子挚封夔国后分支。
庄氏:天水郡,楚庄王谥号衍生的姓氏。
慎(真)氏:天水郡,白公胜后裔封慎邑得姓。
敖氏:谯郡,楚国废君称号“敖”演化而来。
荆氏:广陵郡,直接源于芈姓分支。
红氏:平昌郡,楚君熊渠长子红后代。上官氏:天水郡,楚大夫上官子兰后裔。
四、荆楚十八姓的现状
2024年,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了湖北省内多个知名景点在清明节假期期间推出的门票优惠政策。其中,在有的景点姓芈、姓熊的游客可享免费入园参观;而荆楚十八姓游客则可享受半价优惠。
为了文化的传播,这也能引发争议
这个优惠政策出台后,有些非议,有人认为这是在封建文化的糟粕。我不这样看,我认为此举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如果不是这个旅游政策的出台,恐怕荆楚十八姓的概念,仅存于少数学者的脑海,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岂能获悉?
《史记·楚世家》并详细记录了自颛顼至战国之末楚国的兴衰,因楚国文化融合了楚地自有的巫文化和来自中原的礼乐文化,其文化的不同,往往被称作“蛮Yi之国”,司马迁虽然也流露出此观点,并对其日益壮大、威胁中原文化感到不安,但也对楚国不能统一华夏而感到遗憾,这也展现楚人自古以来“不服周”的顽强个性,基于对楚文化对华夏文明贡献的高度认可,“新史学”宗师范文澜先生说“七国中,秦、楚应是对历史贡献最大的两个国家”。
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有许许多多少数民族参与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他们或因对汉族文化的崇拜,或因朝代更迭,纷纷改为汉姓,因此和李姓、刘姓相同,包括伍姓在内的荆楚十八姓也存在少数民族改姓的情况,仍以伍姓为例,清代部分满族姓氏(如乌雅氏、伍佳氏)汉化为“伍”;蒙古兀良哈部、乌古伦氏等音译改姓“伍”;壮族、苗族、瑶族等南方少数民族中,部分人因文化融合改姓“伍”。
卡片之间的字句是宋代郑樵在《通志》中所载的伍氏相关内容
关于少数民族改姓,我历来坚持一个观点——若以江河为喻,汉族姓氏的起源如同黄河正源的探索,她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的冰雪初融,在姓氏起源典籍文献的考据中逐渐显露出清晰脉络;而少数民族改姓则恰似泾水、渭水等万千支流,它们或携塞外风尘,或裹草原霜色,从历史的不同维度奔涌而来。正是干流与支流的碰撞交融,方成就了黄河的浑厚苍莽,亦如汉姓与少数民族的彼此激荡,终汇成中华姓氏文明的浩瀚长河。
来源:s9天公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