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娱,番位即尊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12:32 2

摘要:“番位”是舶来词,最初出现在日本影视圈,意为演员出现在宣传物料和影视剧中的排位次序,“一番”也就是排在第一位的演员。日剧日影的“一番”只有一位,按演员影响力来排。

只称呼男主/女主的时代过了,现在的内娱的官方名次为:

“一番全平台官宣无异议大男/女主(领先其他演员独自官宣一行)”

番位是什么?

“番位”是舶来词,最初出现在日本影视圈,意为演员出现在宣传物料和影视剧中的排位次序,“一番”也就是排在第一位的演员。日剧日影的“一番”只有一位,按演员影响力来排。

在国内“番位”并没有严格的明文规定,往往是根据在宣传物料中的名字排名或是片头演员表中的位置来判定。艺人就像是一个待价而沽的商品,而番位就像是商品的品牌价值,只有价值越高,才能卖出更高的价钱;同理,一个艺人的番位越高,即意味着商业价值越高。

“一番”,就是在所有演员中的第一位。决定“番位”的不是戏份、演技和口碑,而是社会影响力即咖位。很多戏份不重、演技饱受争议的演员依然可以作为一番出现。

98年版的《还珠格格1》,张铁林一番,“小燕子”二番,林心如三番。一年后的《还珠格格2》,火遍大江南后的番位变为张铁林一番,林心如二番,“小燕子”三番。被认为是当年的台湾片方力捧自己艺人的表现。后来《画皮1》番位排序再次证明了剧方的偏袒:一番是男配甄子丹,然后才是女一号周迅,男主角陈坤。

这明显在给港台艺人抬咖,某些港台导演会在采访中说「最当红的内地演员,也只能给港台新生代做配角;内地新人更是不配演主角」。甚至对于愿意配合、给台湾新人抬轿的内地明星,可以适当“奖励”一个台湾金马奖提名,如此赤裸裸不加掩饰。

诸如此类的番位排列,在早期的剧中不是少数。这种被欺负到头上的“番位之争”,让越来越多内地演员开始重视了番位。

番位究竟有什么用?

番位是写在合同里的江湖地位。

某顶流经纪人透露:“签合同时,争取一番就是高人一等的通行证,片酬、房车规格、每日工时、甚至带同公司新人进组的名额都标记的白纸黑字,得到的优待均远高于其他演员。”“剧组就是一个社会,如果你是一番团队,连一个休息凳子的拥有权都会优先别人。

更现实的是一番的实绩认证权——票房、收视率、播放量,这些数据日后都会成为艺人之后接商业代言、谈片酬的底气。某S+古偶剧男主因签下绝对一番,直接带编剧进组狂改剧本,对手戏演员的戏份被删减三成。作为对手演员只能拿着被魔改的剧本忍气吞声的演下去。

顶流艺人宣传分析:“番位可能没有直接的影响,而是一个长期的影响。一次退让次次退让,比如我今天被A压,明天被比A更差的B压,久而久之我就没价值了,所谓咖位其实就是压出来的。”

某当红男演员的经纪人表示:“为自家的艺人争更多的利益是我们的职责,若是剧方平台想塞人或关系户和我们搭,妥协的条件是我们必须要改成一番大男主;如果是势均力敌的两主演我们得研究对策争取让自家艺人的名字在前;如果对手戏演员是绝对大咖的情况下更要想如何蹭一把大的。”

酒局觥筹交错、拉拢资方、人情往来、甚至也有艺人自己“努力”,争番的开始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这或许就是如今为何有越来越多没有代表作、演技一般的艺人却一直有戏可拍的原因。在娱乐圈这个野心家的生存赛中,往往只有向上爬的身影才可能被看见。

国外的番位之争

在日本,一番演员承受剧的功毁,所以,那些戏份并不重的知名演员可以在宣传中排在第一位。一番位置,既是第一主演,也是“座长”。

座长的责任重大,拍摄过程中,他要注意调整团队整体气氛。边拍边播,播的那集收视率如果不合格,他得继续给团队打气。打气最常见的方式:往剧组送吃的。

日娱圈里最累的一番,当属木村拓哉。不光是收视率的保证,还深受广告商的信任,不过也是招黑的大IP。每逢新戏一上,免不了媒体的一通轰炸。

石原里美2015年担任一番的《朝5晚9:帅气和尚爱上我》播火了,对她的事业加成极大,后续接了很多部一番剧。但比如2018年的《高岭之花》播扑了,她在庆功宴上落泪道歉。

好莱坞最爱撕番的三位名人:马龙·白兰度、小罗伯特·唐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他们之所以能撕下番位,也是因为他们有业内外认可的实力和地位。马龙·白兰度两获奥斯卡影帝;小罗伯特·唐尼出演电影全球票房突破143亿;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了全球影史票房前三的《泰坦尼克号》,并凭《荒野猎人》拿下奥斯卡影帝。

当马龙·白兰度因《教父》第二次加冕奥斯卡影帝任性地找了一个人代自己领奖后,便有不和谐的声音传来——影片虽然以“教父”为名,但白兰度出场的时间比演他儿子的艾尔·帕西诺要短,他凭什么还是一番?帕西诺本人也曾伤心地表示,为什么自己只获得男配角提名,而白兰度就可以拿影帝小金人?

马龙·白兰度撕番最过分的一次是在1978年的超英电影《超人》里,马龙·白兰度只出演开头10分钟不到的戏份,但却撕下绝对主角超人演员克里斯托弗·里夫的排位,成为一番。白兰度一如既往不背台词,在剧组只工作了14天,就赚了1400万美元(这可是1978年哦)。

粉丝替正主撕番

当然,在国内撕番有更特殊的现象。流量经济和饭圈文化流行后,所谓“饭圈”更基于虚荣心,对番位的重视,倒逼了很多年轻明星及其团队不得不去撕。

在粉丝眼中,一番是对偶像努力的认可,做数据、打投,都是希望偶像能在娱乐圈站稳脚跟,拿到更好的待遇,也是一种面子荣誉。番位,就是他们努力成果的一种体现,在粉丝眼中,“哥哥姐姐”只有我们了,只能靠粉丝力量来对抗资本对抗资源咖。

如果正主不撕番,粉丝会非常失望:努力了这么多天,却迎来和资历比你浅的人平番的消息,真的很委屈。一时间对番位的不满、此前努力支持的落差、对艺人团队怒其不争以及面对对手演员的针锋相对都在一瞬间爆发,脱粉回踩分分钟冲上热搜。

在粉丝眼中的一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即便剧评论和收视率不理想,粉丝会大肆宣传我们已经很努力了,是合作演员、导演、编剧、造型师等等的问题。他们只愿意享受一番的名分,不愿意承担一番的责任。

哪怕自己的偶像已经是绝对一番,粉丝也会在官方物料比重、有没有单独一行官宣艺人、官宣时间和顺序等细节上做文章。被戏称为“番位癌”,这样下去路人缘怎么会好呢?不禁想问:粉丝和观众,到底是谁才是影视作品的真实受众?

也有团队暗戳戳借机引导舆论,尝试用粉丝逼剧方,让一些老戏骨也沦为抬咖工具,老演员们明明演技精湛,却只能在剧中为流量艺人作陪衬,预告中老戏骨们的片段吸引了大批路人观众,打开正片后却被所谓的一番二番尬的抓地。

如今娱乐圈对番位的过度关注,让整个行业变得乌烟瘴气。大家不再把重心放在作品的创作上,而是绞尽脑汁地争夺番位。剧本、角色塑造等核心要素被边缘化,本末倒置。

中国的粉丝可能是世界上最努力的人,刷榜学韩国,买榜学台湾省,撕番位学日本,高片酬学好莱坞。唯独忘了,自己的偶像并没有与之匹配的演技和实力。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当下内娱的数据、口碑、奖项本身没有公信力和影响力。

足够有底气的作品是不需要担心谁被压走风头的,《甄嬛传》的每个角色甚至是镶边的群演至今都有观众逐帧观察,每一个人物都有他的高光。当然足够耀眼的时候自然会有属于你的“一番”。

不要让番位成为枷锁,海报上的站位的确会被看到,但真正的演技更会被观众们记住。

撰文 脸盆

编辑 回收不锈钢脸盆

排版 紫苏叶

来源:时尚先生杂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