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高管“烂车”评价引发舆论风暴:一场暴露行业内卷的争议事件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12:40 2

摘要:在2025年5月9日这个普通却又注定不平凡的日子里,汽车市场迎来了一颗重磅炸弹 —— 吉利银河品牌首款中高级电混轿车星耀8正式上市 。它宛如一位闪耀登场的明星,瞬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其限时售价区间为11.58万-15.58万元,这个价格一出,就像是在平静的湖

一、事件起因与经过:从直言批评到紧急 "止损"

(一)吉利新车上市与竞品交锋背景

在2025年5月9日这个普通却又注定不平凡的日子里,汽车市场迎来了一颗重磅炸弹 —— 吉利银河品牌首款中高级电混轿车星耀8正式上市 。它宛如一位闪耀登场的明星,瞬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其限时售价区间为11.58万-15.58万元,这个价格一出,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毕竟,在这个价位区间,能拥有超5米车长的轿车本就不多见,更别提它还标配8155芯片以及千里眼安全系统,如此高的性价比,直接瞄准了10万-15万元新能源轿车市场这块大蛋糕。

而此时,作为直接竞品的奇瑞风云A9也在幕后蓄势待发,计划在5-6月上市。奇瑞风云A9主打10万级宽体C级长续航概念,就像是一位隐藏在暗处的挑战者,随时准备与吉利银河星耀8一决高下。两车的定位和目标受众高度重合,一场激烈的市场交锋在所难免,火药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二)奇瑞高管的争议性评价

5月10日,就在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后的第二天,奇瑞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姚飞(网名 "姚远方")在抖音 "A9 创始人版车主群" 中,对银河星耀 8 发表了一系列令人咋舌的评价。他直言不讳地称银河星耀 8 为 "烂车",还指出 "二排挤得很",甚至连音响也被他吐槽为 "烂",最后更是以一句 "烂车,鉴定完毕" 霸气收尾。这些言论就像一把火,瞬间点燃了整个社交媒体。截图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吉利车主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站出来为自己心爱的车型鸣不平。行业观察者们也对此事高度关注,批评姚飞的言论缺乏高管应有的专业度,完全是以主观情绪替代了客观的产品评测,这种做法实在是有失偏颇。

(三)争议后的紧急应对措施

面对舆论的汹涌发酵,姚飞似乎有些慌了神。12日凌晨,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 解散涉事车主群,就好像是想要将这个引发争议的源头彻底抹去。紧接着,他又将个人抖音账号设置为私密状态,试图以此来躲避外界的目光。然而,他的这些行为不仅没有平息舆论,反而被网友解读为 "试图删除痕迹",这无疑是火上浇油,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其言论妥当性的质疑。大家纷纷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姚飞的做法表示失望和不满。截至发稿时,奇瑞与吉利官方均未对此事作出正式回应,这也让整个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大家都在期待着双方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二、争议焦点:高管言论边界与市场竞争伦理

(一)企业高管的公众形象责任

姚飞作为奇瑞营销公司副总经理,这一身份赋予了他特殊的责任和影响力。在公众眼中,他的一举一动都不仅仅代表个人,更被视为奇瑞汽车态度的延伸 。在如今这个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企业展示自身形象和价值观的重要窗口。行业分析师们纷纷指出,姚飞在抖音上使用 “烂车” 这样绝对化、定性化的词汇来评价吉利银河星耀 8,却没有提供任何具体的技术参数、测试数据或者专业分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种行为实在是缺乏依据。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姚飞的言论很可能已经违背了这一关于商业诋毁的禁止性规定,构成了对竞品的不正当竞争。一旦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奇瑞汽车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这不仅会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还会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我们不妨对比一下比亚迪、蔚来等车企高管的传播策略。比亚迪高管在宣传自家产品时,会详细介绍刀片电池的技术原理、安全性能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蔚来高管则会强调其换电技术的便捷性、智能座舱的创新性以及独特的用户服务体验。他们都是聚焦于自身产品的技术优势、创新亮点和用户价值,通过客观、专业的阐述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而不是通过攻击竞争对手来获取关注。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就能更加清楚地看到,姚飞此次事件凸显出部分车企仍然存在 “攻击式营销” 的路径依赖,这种依赖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也会破坏整个行业的健康竞争环境。

(二)新能源汽车的红海竞争困局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猛,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加入,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数据显示,2025 年 1 - 4 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增速放缓至 35%,较去年同期下降 12 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逐渐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在技术同质化加剧的背景下,各车企之间的产品在续航里程、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等核心参数上的差距越来越小。此时,吉利银河星耀 8 以 “性价比屠夫” 的姿态切入市场,其超 5 米的车长、标配 8155 芯片以及千里眼安全系统,再加上 11.58 万 - 15.58 万元的限时售价,无疑给同期待上市的奇瑞风云 A9 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姚飞的言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被视为传统车企在新势力冲击下焦虑感的一种缩影。当各车企在续航、智能驾驶等核心参数上难分伯仲时,部分企业开始试图通过舆论战来争夺关注。他们希望通过贬低竞争对手,来凸显自己的产品优势,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然而,这种做法往往是短视的,不仅无法真正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损害企业的形象。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他们更愿意相信客观的数据和真实的用户体验,而不是企业之间的互相攻击。

(三)用户视角的市场反馈分化

面对姚飞的言论,吉利车主们纷纷站出来为自己的爱车辩护。他们通过实测数据来反驳姚飞的观点,让事实说话。有车主实测发现,星耀 8 二排腿部空间达 980mm,这个数据优于奇瑞风云 A9 宣传的 920mm,这就直接反驳了姚飞所说的 “二排挤得很”。此外,星耀 8 标配的 23 扬声器音响系统也经过专业测评机构认证,达到了 Hi - Fi 级水准,这与姚飞吐槽的 “音响烂” 完全相反。这些实测数据充分证明了星耀 8 在空间和音响方面的优秀表现,也让姚飞的言论显得更加苍白无力。

部分理性网友也指出,在如今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更关注的是续航实测、智能驾驶体验等客观数据。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对比不同车型的优缺点,然后做出理性的购买决策。而企业高管的主观诋毁,很难真正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消费者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和实际体验,而不是企业之间的口水战。因此,车企们应该更加注重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用实力说话,而不是试图通过诋毁竞争对手来获取市场份额。

三、行业影响:从个体事件到生态反思

(一)企业品牌形象的双向考验

姚飞的这一言论,对于奇瑞和吉利两家企业的品牌形象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从奇瑞的角度来看,姚飞作为公司的营销高管,他的言行直接代表了企业的形象。他对吉利银河星耀 8 的贬低性评价,与奇瑞董事长尹同跃一直倡导的 “停止内卷,公平竞争” 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种反差可能会让消费者对奇瑞的品牌价值观产生质疑,进而削弱品牌一直以来强调的技术立身的公众认知。毕竟,消费者更愿意相信那些秉持公平竞争原则、注重技术创新的企业。

对于吉利而言,虽然部分网友认为 “被对标即认可”,从侧面反映出吉利银河星耀 8 在市场上的关注度和竞争力,但吉利仍需警惕陷入这场品牌口水战。一旦卷入其中,不仅会分散企业的精力,影响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的步伐,还可能会让消费者对吉利的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印象,认为吉利也参与到了这种不恰当的竞争中。

资本市场也对此次事件做出了反应。在事件发酵的 48 小时内,奇瑞和吉利两家车企的股价均出现了 1.2% - 1.5% 的波动。这充分说明,投资者对于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环境非常关注,任何负面事件都可能影响他们对企业的信心,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值。

(二)竞争规则与监管机制的完善诉求

此次事件的爆发,也让整个行业开始重新审视高管的言行规范。中汽协的专家们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建议建立《车企高管公共发言指引》,明确技术评价的客观化标准。这样一来,车企高管在评价竞品时,就不能再仅凭主观臆断,而必须依据客观的数据和专业的分析,从而避免类似的争议事件再次发生。

法律界人士也指出,如果吉利认为姚飞的言论对其造成了损害,启动诉讼程序,那么姚飞的言论很可能触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 11 条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损害竞争对手” 的规定。一旦被认定违法,最高可面临 500 万元的罚款。这一法律规定为企业的竞争行为划定了红线,也提醒着车企高管们,在竞争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不择手段。

(三)用户教育与市场成熟度的进阶

在事件发酵期间,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第三方机构发布的《15 万元级电混轿车横评报告》阅读量激增 300%,这一数据充分显示出消费者正从情绪化的讨论逐渐转向理性的对比。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他们不再盲目相信企业高管的片面之词,而是更愿意通过专业的评测报告来了解产品的真实性能。报告中指出,像星耀 8 的 8155 芯片算力、风云 A9 的 CLTC 1600km 续航等核心参数,才是决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会更加关注这些客观的数据,通过对比不同车型的参数,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这也促使车企们更加注重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通过诋毁竞争对手来吸引消费者。

四、深层反思:中国车企如何穿越内卷周期

(一)从 "对标攻击" 到 "价值创造" 的战略转向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真正决定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是技术创新和价值创造能力。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问世,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续航短的固有认知 。通过独特的结构创新,刀片电池不仅提高了能量密度,还大大提升了安全性,使其在市场上迅速获得了广泛认可。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同样以其超高的系统集成度、卓越的散热性能和强大的快充能力,成为了行业的标杆,吸引了众多车企的合作。

对于奇瑞而言,若能将风云 A9 的长续航优势充分挖掘,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场景化解决方案,比如为经常跨城通勤的用户提供高效的充电规划和专属服务,为长途自驾的用户打造一站式的续航保障体系,而不是陷入与竞品的舆论博弈中,或许能更有效地在用户心中建立起独特的价值认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高管 IP 运营的专业化路径

在社交媒体时代,车企高管的个人形象和言论对企业品牌的影响愈发深远。特斯拉高管马斯克凭借其对技术参数的深入解读和对未来科技的大胆畅想,成功塑造了 “极客” 形象,让消费者对特斯拉的技术实力充满信心。蔚来高管则通过强调服务生态,积极参与用户社区活动,与用户建立了紧密的情感联系,成为了用户心目中的 “伙伴”。

反观此次奇瑞高管事件,充分警示我们,在社交媒体时代,高管个人账号的每一次发言,都应经过品牌战略层面的严格风险评估。车企高管需要构建更具建设性的传播框架,以专业、客观、积极的态度来传播企业的价值观和产品优势,避免因不当言论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三)行业协同与良性竞争的必要性

当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 35%,市场逐渐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行业协同和良性竞争变得愈发重要。建立第三方评测体系,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客观、公正的产品评价,避免企业之间的主观诋毁和误导。推动技术标准共建,如实现充电协议互通,将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正如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此前所言:“中国汽车要走向世界,首先要学会尊重对手。”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企唯有摒弃低级竞争手段,回归技术研发与用户体验的本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毕竟,消费者最终会用手中的钱包为那些真正脚踏实地、用心打造产品的车企投票,而不是为键盘上的唇枪舌剑买单。

来源:铜陵黑知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