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劳动力紧缺的背景下,日本应届毕业生招募规模持续扩张。2026年春季入职的大学毕业生计划录用人数,较上年实际录用量增长11.5%,总量攀升至14.03万人。
应届生平均起薪再创新高、陆运、建筑等行业招聘量同比激增... ...现在是不是赴日发展的黄金窗口?
在劳动力紧缺的背景下,日本应届毕业生招募规模持续扩张。2026年春季入职的大学毕业生计划录用人数,较上年实际录用量增长11.5%,总量攀升至14.03万人。
尽管大学毕业生招聘增幅较上年度15.6%有所收窄,但仍实现连续四年双位数增长。其中文科类岗位招聘量增加7.9%,理工科类激增16.0%,增速达到文科岗位的两倍。
△来源 / 日本经济新闻
从行业维度观察,面临驾驶员短缺的陆运行业招聘量猛增33.4%。福山通运集团计划招募150名新人,规模同比翻番。该企业拟通过引入AI面试系统提升招聘效率。
在招聘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日本新卒起薪水平逆势攀升。
《日本经济新闻》最新企业招聘调查显示,针对2026年春季应届生的起薪设定,将基准线定在30万日元以上的企业达131家,较2024年度(58家)增长超两倍;平均起薪同比上涨4.9%至25.42万日元,创历史新高。
该调查同步统计了2025年春季入职者的薪酬状况。在可比对的1267家企业中,约70%表示将提升起薪水平,其中14.4%的企业调薪幅度超10%。
△来源 / 日本经济新闻
关于调薪动因的多选统计显示,83.4%企业首要考虑"人才争夺",其次为"应对物价上涨"(57.2%)及"在职员工薪资普调联动"(50.8%)。
西武控股将起薪基准上调27.0%,从25.2万日元跃升至32万日元。社长西山隆一郎在人才争夺白热化背景下表态:"将以行业最优待遇构筑竞争力。"
银行业呈现差异化态势,地方银行因人才流失压力,7家机构跻身起薪涨幅前20。福井银行将起薪从20.5万日元调至26万日元其人力资源部长表示:"通过比肩都市圈的薪酬标准,引导人才回流本土。"
大和房屋工业将起薪基准提升10万日元至35万日元,调薪额度居各企业之首。其招聘负责人指出:"此举旨在吸引既往因薪酬差距未将本公司纳入择业范围的优质人才。"
△来源 / 日本经济新闻
行业层面,银行业(+9.4%)、轨道交通业(+8.5%)薪资涨幅显著。但应届生人气企业榜单显示,薪酬优势与就业热度并非绝对正相关。
文科生人气企业榜首连续三年由家居巨头NITORI蝉联,理科生首选则为四连冠的索尼集团。两家企业通过多样化实习项目深化求职者对企业认知,持续维持高人气。
MUJI母公司良品计划排名从第30位跃升至第6位,其将品牌调性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合的传播策略收效显著。JTB集团在文科榜单中上升两位至第7,日本航空与全日空伴随旅游业复苏重回人气前列。
理科榜单前五维持不变,电装(第64→10)与三得利(第25→9)名次飙升引人注目,后者凭借业绩增长与创意营销赢得青睐。
△来源 / 日本经济新闻
调查结果表明,企业信息披露策略正逐步转化为求职市场影响力。
未来核心关注点在于,日本企业"扩招"与"提薪"的双轨策略能否持续。当被问及未来三年薪酬规划时,超两成企业明确将继续上调起薪基准。
当日本企业用创纪录的起薪争夺应届生时,我们既要看见机遇的曙光,也需审视背后的风险变量。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加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部分企业或因业绩波动调整招聘计划,构建抗周期招聘体系将成为重要课题。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全球产业链重组带来的不确定性。在选择"高起薪"岗位时,更需评估行业抗风险能力,例如地方银行虽然薪酬涨幅亮眼,但其数字化转型滞后可能带来长期职业风险。
△来源 / pakutaso
对于国际人才而言,日本市场的吸引力伴随着特殊挑战。日本知名私立大学全球人才研究中心发现:78%的外籍人才三年内遭遇晋升瓶颈,主因是文化差异导致的评估偏差。这提示海外求职者:想持续拿高起薪,理解"日式职场哲学"才是立足关键。
总之对于全球人才来说,日本既非安全港也不是风险雷区,而是充满机遇的实验场。手握多语种能力、具备数字化转型经验的人才,终将在浪潮中站稳脚跟。
来源:职得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