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养老骗局!民政部辟谣“一脉养老”App,这些套路专坑老年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3 09:17 1

摘要:"下载'一脉养老'App,实名注册就能领分红"——这样诱人的宣传近期在不少老年人微信群和社区流传。然而,民政部4月22日紧急发布公告,明确表示"民政部从未设立或批准设立'一脉养老''惠民工程'项目,未推出任何类似产品或软件"。这又是一起针对老年人的新型诈骗案件

"下载'一脉养老'App,实名注册就能领分红"——这样诱人的宣传近期在不少老年人微信群和社区流传。然而,民政部4月22日紧急发布公告,明确表示"民政部从未设立或批准设立'一脉养老''惠民工程'项目,未推出任何类似产品或软件"。这又是一起针对老年人的新型诈骗案件,不法分子假冒国家惠民政策名义,通过精心设计的骗局诱骗老年人上当。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骗局的运作模式、识别方法以及如何保护家中老人免受其害。

"一脉养老"骗局的核心套路

这个名为"一脉养老"的骗局之所以能够迷惑众多老年人,关键在于它精心设计的三重伪装:

第一重伪装:假冒官方名义。诈骗分子在宣传材料中公然声称该项目是"民政部联合22个部门发布"的"惠民工程",甚至伪造"财政部拨款万亿资金"等虚假信息。更过分的是,他们还将某地民政局的会议图片PS上"一脉养老融合建设"字样,制作假新闻截图,让整个骗局看起来像是由政府主导的正式项目。

第二重伪装:高额回报诱惑。该App宣称用户只需完成简单操作如每日签到、参与线上会议等,就能获得现金奖励。但随着"奖励"累积到一定金额,平台会要求用户预存1万元才能提现,这正是诈骗的关键一步。

第三重伪装:社交裂变传播。骗子们利用老年人微信群、熟人推荐等方式,制造"大家都在参与"的假象。他们还会编造"用户好评"和"亲身经历",通过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进一步增加可信度。

为何老年人容易上当?

这种针对老年人的骗局之所以屡屡得手,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和心理原因:

老龄化焦虑的精准利用。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成为许多老年人的心头大患。骗子们正是抓住这一社会焦虑,将骗局包装成"政府惠民工程",使用"政策支持""国家兜底"等让老年人安心的词汇。

数字鸿沟造成的信息不对称。许多老年人缺乏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看到制作精良的App界面和"官方味道"浓厚的宣传材料就容易轻信。而子女往往忙于工作,难以及时发现父母正在接触可疑信息。

从众心理的操控。诈骗团伙刻意营造"很多人都在参与"的氛围,利用老年人的从众心理。当看到微信群里老邻居、老同事都在转发相关内容时,不少老人会降低警惕性。

对健康与财富的双重承诺。除了金钱回报,这类骗局通常还会捆绑"养生保健"内容,承诺使用其产品可以治疗老年人常见疾病,形成对健康和财富的双重诱惑。

民政部多次警示涉老诈骗

值得注意的是,"一脉养老"并非民政部首次辟谣的养老骗局。近年来,类似案件层出不穷:

2024年4月,有不法分子假冒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名义开展所谓"颐养家园建设"活动;

2024年8月,骗子假冒"民政部老龄工作司工作人员"身份诱骗公众进行项目投资;

2024年9月,一款名为"中国养老保险"的诈骗App以类似手法行骗。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多次发布声明,强调该部门"从未组织开展'颐养家园建设''个人普惠养老金方案'等活动"。然而,骗子的花样不断翻新,从"投资理财"到"养生保健",从"代办社保"到"低价旅游",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日益多样化。

如何识别和防范养老骗局?

面对层出不穷的养老诈骗,老年人及其家人需要掌握以下识别和防范技巧:

核实信息来源。任何声称由政府主导的项目,都可以通过官方渠道验证。民政部门户网站(www.mca.gov.cn)和"中国民政"微信公众号是查询养老政策真实性的权威渠道。

警惕高回报承诺。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原则,对"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的宣传保持高度警惕。正规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都会明确提示风险等级,而非一味强调收益。

查验企业资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相关企业是否登记注册,经营范围内是否包含所宣传的业务。诈骗团伙往往没有相应的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在不明App上输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正规机构不会要求提供与业务无关的个人资料。

咨询专业人士。在做出大额资金决定前,务必与子女商量或咨询银行、社区工作人员等专业人士。

全社会共同守护"养老钱"

防范养老诈骗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

平台方应建立更高效的内容审核机制,对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的账号及时封禁。特别是针对微信群、短视频平台等老年人活跃的社交场域,平台方应开发更适应老年人特点的防骗提示系统。

政府部门可以考虑设立统一的养老信息查询热线,方便老年人随时核实项目真实性。同时,加强与社区的合作,通过线下活动提高老年人防骗意识。

社区组织可以定期举办防诈骗讲座,用真实案例教育老年人识别骗局。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也应关注独居老人的异常动态,及时干预可疑情况。

家庭成员要主动关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财务状况,耐心解释新型诈骗手法。为老人手机安装官方反诈App,并设置支付限额等安全措施。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今天,保障老年人财产安全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一脉养老"骗局的曝光再次提醒我们:面对精心设计的养老诈骗,仅靠老年人自身提高

来源:你一定很有趣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