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8日,亚太区总监 NACS美国便利店协会George Zheng在FBIF2025食品饮料创新论坛及FBIF食品创新展渠道创新环节,以《解读全球便利零售新脉动:五大趋势引领全球便利零售重塑》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5月8日,亚太区总监 NACS美国便利店协会George Zheng在FBIF2025食品饮料创新论坛及FBIF食品创新展渠道创新环节,以《解读全球便利零售新脉动:五大趋势引领全球便利零售重塑》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George Zheng指出,目前便利店应聚焦五大方向,包括更加餐饮化、更加设计化、更多新产品开发、更多新技术的引用,以及实现更多体验提升。
以下为George Zheng演讲全文(有删节):
讲到便利店,大家更多想到的是外面二三十平方一些小的店型。在美国,7-Eleven有加油站的业务,在美国,85%的燃油通过便利店在销售。美国是生存在车轮上的一个国家,怎么样能够吸引顾客上门?加油站就是一个手段,整个加油站还有汽车服务、洗车等等业务。
早上7点,晚上11点,是7-Eleven名字的由来。7-Eleven以卖冰业务起家,率先在卖冰业务基础上增加了卖鸡蛋,当冰业务萎缩时,又率先将加油业务和便利业务结合在一起。截至2024年12月31日,美国类似的便利店共有15多万家。
美国56%的啤酒、28%的碳酸饮料、89%的香烟、95%的电子烟是在便利店渠道销售。美国便利店协会主要提供三方面工作,知识共享、全球连接、行业倡导。
知识共享方面,协会每年会直接从3万多家协会成员中收集真实营运数据,并出版有关的白皮书,详细介绍便利店里每个品类的所有经营数据。尼尔森有4个员工长期在协会中协助工作,专门研究和分析这些数据。此外,协会每年会在全球举办100多场相应论坛和活动,80-90%都在美国,最主要的论坛就是美国便利店展,在美国三个城市每年轮流举办。
美国历届总统都会来到我们的展会,进行一些政策方面的分享,包括小布什、克林顿、希拉里等,都来过便利店展的大会论坛。
我们协会也是美国非营利组织,在美国国会有长期的游说团体,主要为便利商争取一些优秀政策。其中与中国不一样的地方是,在美国刷卡消费费用额超过5%,这需要零售商承担。而中国比如微信、支付宝,收费标准可能只有百分之零点几。所以我们在金融委员会的游说团体会专门介绍便利店的重要性以及负担,希望国家能够出台一定法律给零售企业降低费用。
在技术发展方面,有人会问你们在全球有这么多便利店会员,能不能告诉我哪一家便利店最好?最好的便利店就是最适合这个国家、这个地区的便利店,并没有哪一家公司特别好。但是在某一些国家,在某一些区域,在某一些方面他们可能会领先。比如自助收银方面,可能中国比较领先;比如人员管理等技术方面,可能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加拿大、美国等地更加领先。
我们也对一些市场竞争情况进行分析。曾经我们在举办的国际论坛上问会员单位会如何分析竞争对手,绝大部分都回答就近观察。基于对全球的了解,我们汇聚出来对全球便利店发展的一些主要焦点问题:便利店发展更加餐饮化,便利店发展更加设计化,便利店发展更多新产品开发,便利店发展更多新技术的引用,便利店的发展要实现更多体验提升。
如果让ChatGPT做一张图片,告诉他在加油站买咖啡是什么样,它给出的图片第一个感受可能是全身穿着油腻腻的服务人员递给你一杯咖啡。
而便利店中的餐饮服务最主要的就是咖啡业务。在便利店当中怎么样才能做好咖啡?这是很有挑战的事情。现在很多外卖在跟便利店合作,在外卖平台中,咖啡品牌能够做到更多的杯量,而平台当中绝大部分流量是来自于美食,并不来自于超市和便利店。
野村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1992年到2022年的30年当中,日本便利店行业所有快速消费品中没有下降的只有2个大品类,一个是美妆品类,另外一个就是含咖啡因的饮料。在经济滞胀的情况下,大家要通过美妆愉悦自己,通过咖啡激励自己。
传统加油站企业比如壳牌公司也开始做咖啡,他们自己的咖啡品牌叫Shell cafe,壳牌还希望能开更多非油站咖啡店,尤其是在充电站中。今年在日本举办亚太峰会时,日本银座里面有一个X咖啡的视频,可以看到他们提供SOE的咖啡。如果你的店也能提供这样专业的服务,就不会永远在9块9的价格里面去进行恶性内卷。
除了咖啡之外,在餐饮服务当中一定要做出差异化,比如7-11三明治的业务在全球非常著名,可能很多人在超市里面买吐司,但实际上便利店里的吐司最新鲜,也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除了7-11以外,全家也能够做出差异化,比如日本的全家主要是做炸鸡。怎么才能做到餐饮服务的知名度呢?前段时间我们去到广州一个很著名的餐厅,我问能否配一餐人均600块、没有海参、鲍鱼的套餐,结果他们说对不起,我们只能做到200块的标准。比如鱼,他们提供的鱼新鲜度不太高,就没有办法卖得更贵。
所以,要做出差异化,你就要做出最新鲜的东西,而不是靠科技与狠活。你应该是更往前一步,比如解决供应链的问题。为什么7-11的东西会新鲜?它能解决供应链。
另外一方面,未来便利店的渠道应该有更多设计感。我们也问过会员单位,每年有多少机会与建筑设计师联系?绝大部分可能每年最多只有一次。但我们希望他们能花费更多时间跟这些顾问、设计院交流。
我们在日本见到过一个全家的大型门店,200-300平方米,除了便利食品之外,甚至已经开始在旁边售卖自有品牌的衣物。日本品川区大崎一个商场中的罗森便利店,不仅卖生鲜,也卖一些接近于小超的商品,这种便利店的大型化也是一个趋势。
上海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有人会说我的空间很小。其实大家可以把思路放宽一点,比如苏州河边中石化上海公司的一号站,在樱花谷旁边,下面加油,二楼就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咖啡厅。
另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便利店应该尽量多引进新的商品、新的服务以及新的竞争,特别是将食品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比如在瑞士的便利店中,烘焙业务通常会放在中岛位置。还有一个便利店的经营者跟我说,在便利店中售卖宠物食品一定不是大包装的,因为所有的大包装都去了线上,最好做的就是宠物零食。我们也看到候毅也创立了Pet&Fresh,宠物市场可能未来在中国还有一个巨大发展。
我们可以想像下怎样将充电业务和未来便利店发展融合在一起。如果我们充一台车只是收充电的服务费,大约5-6元,但可能要占用充电桩半个小时左右,这种投资回报是比较低的。如果期间能够提供给司机更好的服务,他会更愿意待在店里而不是车里,这样一来,你就不仅只收充电服务的费用,同时也能享受人流量带来的红利。
对科技的应用,我们也会询问会员单位,大家都表示非常谨慎。我们当时专门去测试过这样一个技术,无人店里如果两个人一起进去,有一个人拿了一瓶水,然后把这瓶水放到桌上,另外一个人从这个桌上把这瓶水拿出门,你觉得无人便利会收谁的钱?它的算法一定是算谁从这个货架上拿了,捕捉到的就是谁拿了这个水,而不是说最后出门的人。
无人便利是很好的东西,但并不是什么场景都能够适用。通过我们对会员单位的调查,无人便利在高峰期的时候应用比较好,另外在一些生意不太好的便利店,也会应用比较好。我们应该让便利店更加吸引年轻人,这个才是未来要做的。
作者:苏打
来源:明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