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月前,68岁的李阿姨出现右侧牙痛,并迅速进展为右侧面颊部红肿疼痛。李阿姨在当地进行了两天的抗炎治疗,可牙痛非但没有缓解,面颊的红肿反而进一步加重,并逐渐出现颈部肿胀和吞咽困难。
小牙痛酿大危机,多部位感染命悬一线
一个月前,68岁的李阿姨出现右侧牙痛,并迅速进展为右侧面颊部红肿疼痛。李阿姨在当地进行了两天的抗炎治疗,可牙痛非但没有缓解,面颊的红肿反而进一步加重,并逐渐出现颈部肿胀和吞咽困难。
李阿姨和家人辗转来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寻求救治。急诊科接诊后,第一时间完善颈部及肺部CT检查,结果提示李阿姨存在颈部脓肿、纵隔脓肿、右侧胸腔积液,建议及时手术处理。但老两口并未充分意识到病情进展的危害,对手术极为抗拒,反复纠结后坚持选择保守治疗。
但经过一周的保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颈部脓肿、纵隔脓肿持续进展,胸腔积液量持续增加,并出现心包积液,病情急剧恶化!患者随之出现呼吸衰竭,胸外科立即为其进行了胸腔闭式引流,当日即引流2500ml脓性积液。面对如此严重的颈深部脓肿、纵隔脓肿,胸外科巩书磊副教授及耳鼻喉咽喉科李笑天副教授再次与家属交代手术的必要性,经充分沟通和术前准备,迅速为患者进行了颈部脓肿切开引流,右胸开胸探查、纵隔脓肿切开、胸腔冲洗引流术。因患者存在脓毒症合并严重的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术后被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接续治疗。
步步惊心!精准诊疗连续化解险境
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时存在严重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四肢末梢发绀、少尿,生命岌岌可危。重症医学科团队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了血流动力学评估,及时予抗休克、抗感染等综合治疗。随着液体复苏的进行,患者心率、血压逐渐稳定,病情似乎稳中向好。然而,病情瞬息突变,心电监护开始频发报警,心电图频繁出现心律失常、房早二联律、房速,并伴有血压进行性下降。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病情变化,科室主任马晓春和副主任李旭带领治疗组迅速进行针对性评估和处理,心脏超声提示患者心包积液量迅速增大,剑突下右室侧壁侧方心包积液由14mm增多至20mm,并伴有右房塌陷等征象——患者出现了心包填塞,生命又一次遭到巨大威胁!患者存在颈深部脓肿、纵隔脓肿、脓胸等,考虑心包积液为渗出性,且心包积液量逐渐增加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情危重,抢救刻不容缓!在心血管内科总住院医师常野的协助下,治疗团队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了超声引导下剑突下心包穿刺置管术,引流出淡血性心包积液260ml,患者心率、血压才得以逐渐稳定。
然而第二日清晨,患者又出现了发热、心率加快、血压持续下降、短阵室速、甚至发生了室颤!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并针对严重的应激状态和离子内环境紊乱,迅速制定了血液净化治疗、低温脑保护等治疗方案,同时密切监测心肌酶学和生命体征变化。经过连续两天的血液净化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器官功能逐渐稳定,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得以控制,心包积液量明显减少,予拔除心包置管。
骤雨初歇,医患共织重生羽翼
随着李阿姨的生命体征及器官功能逐渐稳定,撤机流程被提上日程。但李阿姨感染重、病程长、营养状态差,一时间难以撤离呼吸机。治疗组耐心为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制定了加强营养支持计划、移位器体位变化、呼吸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计划,从侧身躺到移位器辅助大坐,在医护人员的耐心指导和陪伴下,李阿姨的状态越来越好,信心也越来越足。终于在4月13日,李阿姨成功脱离呼吸机,在4月15日转回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
总结
小病不治,大病之由。从一颗牙齿的隐痛到多部位致命感染,从心包填塞的惊心动魄到康复撤机的重生之路,生命遭遇了一次又一次巨大的挑战,但又最终转危为安,以病人为中心的实际行动不仅驱散了疾病笼罩的阴霾,更播撒了生命至暗时刻的温情——从早期多学科协作全力救治到转入重症医学科后全体医护不畏艰辛的坚守,才挽救了李阿姨的生命,更温暖了李阿姨和家人的心。
来源:健康体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