腻了还是没钱了?第一批高喊提前退休的人,如今却挤回职场找工作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14:23 1

摘要: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新周刊】【钛媒体】【潇湘晨报】【齐鲁壹点】【是个人物】(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碧落千山

编辑|可口枫达

“卷生卷死还来不及呢,提前退休真是不怕自己穷死!”

一年后的今天,当初高喊着“躺平即正义”的第一批退休实践者,终于被“打脸”!

如今的他们,不仅没有拥抱当初想要的自由,反而以更狼狈的姿态重新挤进早高峰的地铁。

他们有的存款缩水到需要靠接广告维持大理民宿的房租,有的发现退休金根本不够给孩子交国际学校的学费……

更多人则是在无所事事的清晨突然意识到:原来“自由”的背面,写着“虚无”。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新周刊】【钛媒体】【潇湘晨报】【齐鲁壹点】【是个人物】(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当美国程序员萨姆·多根在2012年宣布靠300万美元存款实现34岁退休时,他或许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中国年轻人的精神图腾。

2024年的豆瓣FIRE小组里,40万成员热烈讨论着“存款622万退休的北京中产”“月入2万被动收入的清迈数字游民”,B站上“30岁退休环游世界”的Vlog播放量轻松破百万。

一位叫夏八佰的小红书博主甚至将退休计划做成Excel表,精确到“每天花销不超过80元,存款年化收益率5%即可覆盖支出”——直到她发现大理的菜价涨幅远超Excel函数的预测能力。

这股风潮的底层逻辑极具诱惑:逃离996,拒绝KPI,用极简主义对抗消费主义。

灵活就业者王磊的账本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每月社保自缴2300元,工资到手6000元,与其给养老金打工,不如早点退休领钱。

更有人算过一笔“精明账”:提前3年退休少缴3万社保,多领7.2万养老金,还能兼职赚外快,“相当于白捡10万块”。

然而残酷的现实,很快就在这群放弃工作的人面前露出獠牙。

提前退休的深圳互联网运营李娜,曾幻想在清迈泳池边敲代码实现“月入2万被动收入”,结果发现课程导师口中的“资产配置模型”不过是P2P理财话术。

她的100万存款在股市暴跌中缩水三成后,不得不接受前同事介绍的私单——帮微商写朋友圈文案,每条收费8元。

更戏剧化的是FIRE先驱萨姆·多根本人。

2024年,这位“退休神话”宣布重返职场,原因令人唏嘘:旧金山养娃成本暴涨,两个孩子的私立学校学费每年高达12万美元,而他的“被动收入”在通胀面前脆弱得像个笑话。

“我假装休息了12年,其实一直在接咨询、写书、做博客。”他在采访中苦笑,“退休只是把办公室搬进了卧室。”

经济压力之外,精神空虚成为另一把悬顶之剑。

前财务总监林悦在大理开民宿的头三个月,把时间精确分配给摄影、拉花、种菜,社交账号充斥着九宫格美照。

直到某个暴雨天,她盯着空无一人的院子突然崩溃:“以前焦虑KPI,现在焦虑营业额;以前怕老板PUA,现在怕自己PUA自己。”

这种“时间过剩焦虑”在豆瓣小组引发共鸣,有人自嘲:“退休后最规律的作息,是每天准时查看存款余额和养老金到账短信。”

网红青年养老院

当存款年收益跌破3%、社保缴费基数年年上涨时,越来越多“退休练习生”开始悄悄修改人生剧本。

在北京国贸某共享办公空间,45岁的徐春柳正在面试“退休返聘”岗位——他曾是大厂中层,靠追缴15年社保在政策关闭前夜抢到退休资格,如今却为给孩子攒留学基金重新出山。

“退休金5821元,听着体面,但孩子暑期游学一趟就花掉两个月收入。”他指着衬衫下30厘米的手术疤痕苦笑,“这年头,连退休都得‘弹性’。”

更微妙的转变发生在价值观层面。曾宣称“绝不为资本家卖命”的95后博主阿茶,一边在大理拍vlog展示“种菜退休生活”,一边偷偷接广告植入酸菜坛子。

当她被粉丝质问“为何背叛FIRE精神”时,坦然回应:“真正的自由不是逃避工作,而是拥有说‘不’的底气:比如对甲方说‘不加班’,对房东说‘不涨价’。”

这场集体实验暴露出一个残酷真相:当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时,提前退休更像一场中产阶层的特权游戏。

正如某市测算显示,每100万人提前5年退休,养老保险基金将缺口340亿元,而普通打工人的退休金涨幅永远追不上通胀速度。

一位灵活就业者的吐槽道破天机:“年轻时用命换钱,老了用钱换命——结果钱和命都没攒够。

徐春柳曾经的工资单

但故事未必全是悲情。曾患重疾的徐春柳在茶室里泡着枸杞说道:“现在接项目纯粹看兴趣,反而比当年为了KPI熬夜快乐。”

而博主一只鹤在景德镇捏了三年陶艺后,终于开起手作工作室:“FIRE教会我的不是不工作,而是把人生从‘生存模式’调成‘体验模式’。

或许正如《提前退休说明书》所言:“资产不该是退休的终点,而是重新定义生活的起点。

当第一批实践者撕掉“退休”标签,他们真正寻找的,或许是在“躺”与“卷”的夹缝中,那一点点对生活的掌控感。

比如周末拒绝加班时的底气,比如给孩子交学费时不求人的尊严,比如在洱海边晒太阳时,不必焦虑下个月房租的片刻安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新周刊】【钛媒体】【潇湘晨报】【齐鲁壹点】【是个人物】

来源:稻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