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1年前,在乐安县湖溪乡芙蓉山王家崖,五位平均年龄不足22岁的女红军战士——黄秀英、黄清香、邓洪祥、张素英、聂菊英,面对步步紧逼的敌军,毅然砸毁枪支,相携跃下百丈悬崖。她们纵身一跃的瞬间,在花岗岩崖壁上刻下永恒的精神印记,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
91年前,在乐安县湖溪乡芙蓉山王家崖,五位平均年龄不足22岁的女红军战士——黄秀英、黄清香、邓洪祥、张素英、聂菊英,面对步步紧逼的敌军,毅然砸毁枪支,相携跃下百丈悬崖。她们纵身一跃的瞬间,在花岗岩崖壁上刻下永恒的精神印记,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
▲五女跳崖油画
气节,是一种坚贞崇高的精神品格。如今,当我们驻足王家崖遗址,仍能触摸到战壕石壁上密集的弹孔。这些历经风雨的痕迹,如同永不闭合的眼睛,凝视着历史的天空。1933年冬,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阶段,五位女战士随部队转战芙蓉山区。在严寒中,她们以野果充饥、雪水解渴,坚持游击斗争四个月之久。1934年3月,在突围过程中遭遇敌军围困,五位巾帼英雄在耗尽弹药后,高呼“共产党万岁”,集体跳崖,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
“五女跳崖”的英勇事迹,是人民军队忠于信仰、坚守气节、不畏牺牲的生动写照,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革命气节,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为让红色基因更好地绽放时代光芒,我市以“五女跳崖”革命事迹为核心,通过文艺创作、基地建设、理论宣讲等多元路径,构建起红色资源活化体系,让革命记忆转化为可观可感的时代精神符号。
在文艺创作领域,我市以“五女跳崖”为蓝本,精心打造系列文艺精品。情景剧《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芙蓉山五女跳崖》以沉浸式舞台表演,重现五位女英雄舍生取义的壮烈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生死抉择的震撼;长篇小说《巾帼血染芙蓉山》则以细腻笔触,刻画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与家国情怀。这些作品不仅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让“五女跳崖”的故事走进大众视野,引发情感共鸣。与此同时,建成芙蓉山五女跳崖旧址红色教育基地。庄严肃穆的“五女跳崖”雕像巍然矗立,通过场景复原、实物陈列与数字化展示,让参观者真切触摸到革命先辈的精神丰碑。为推动红色精神深入人心,我市还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论宣讲体系。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主阵地,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理论骨干牵头、基层宣讲团(队)与4000余名宣讲员为主体,数百名理论宣讲志愿者协同参与的大宣讲格局,创新采用戏曲演绎、红色故事会、专题培训会等多样化形式,将“五女跳崖”等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鲜活的理论教材。无论是戏台上传唱的红色戏曲,还是故事会中讲述的英雄事迹,或是观影活动中重温的革命岁月,都让红色教育真正“活”起来、“实”起来,达到触及灵魂、坚定信念、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
▲乐安芙蓉山
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是精神的延续,更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劲动力。我市以“扬正气、树新风、促发展”作风建设活动为引领,出台专项方案整治作风顽疾,引导党员干部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大局安定、政治生态向好。
在湖溪乡东堆村,废弃的小学校园经过改造,变身为精品民宿“五朵金花居”。该村党支部书记蔡卫平介绍:“我们以闲置资产入股,既盘活了资源,又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农家乐。”这种“红色资源+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让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连年增长,2024年突破20万元。
在抚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在调试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当年红军用小米加步枪,我们现在要用创新加实干。”项目负责人指着智能化车间说。
在乡村振兴一线,多支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田间地头,她们中有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有带领村民发展电商的“新农人”,有用直播带货推广土特产的“乡村网红”。南城县“00后”志愿者张婉婷说:“每次遇到困难,想想五位女红军在绝境中的坚持,就觉得没有过不去的坎。”
…………
从绝壁上的精神丰碑,到新时代的发展热土,抚州用行动诠释着:传承红色基因,既是回望来时路的精神溯源,更是奔赴新征程的力量源泉。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抚州儿女把信仰的力量转化为发展的动能,用实干续写“风景这边独好”的时代新篇。当晨曦再次洒向芙蓉山崖,五位女英雄的雕像在朝阳中熠熠生辉,仿佛在见证这片红土地上的沧桑巨变,见证着精神火种代代相传的永恒光芒。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