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云胸前的“阿里云15周年”纪念T恤在闪光灯下白得刺眼,与他手中那张能刷开所有权限的“风清扬”工牌形成荒诞对比——这位宣称“AI要解放人类”的科技教父,此刻正站在算力堆积的圣殿里贩卖温情。
马云胸前的“阿里云15周年”纪念T恤在闪光灯下白得刺眼,与他手中那张能刷开所有权限的“风清扬”工牌形成荒诞对比——这位宣称“AI要解放人类”的科技教父,此刻正站在算力堆积的圣殿里贩卖温情。
这幕魔幻现实主义的场景撕开了数字时代的伪装:当科技巨头们开始高唱“呵护人间烟火”,往往意味着他们的算法镰刀已经割到了普罗大众的最后一寸生存空间。
这场精心设计的公关秀处处透着黑色幽默。在斥资138亿建造的云谷园区里,马云对着3000名工程师说出“让机器理解人类”时,杭州某服装厂老板娘正在直播间哀求“AI换脸技术别把我变成赵薇”;
当他挥动新版工牌强调“科技要让普通人有尊严”时,阿里云服务器正以每秒千万次的计算量优化着“猜你喜欢”的消费陷阱。更讽刺的是,就在他现身东京大学校园被偶遇的同周,某跨境电商平台刚刚用AI算法精准淘汰了35岁以上客服专员——这些被系统标注为“情绪价值产出下降”的中年人,连申请失业保险都要通过智能语音层层盘问。
“善良的高科技时代”宣言裹着糖衣的砒霜。马云宣称“AI不是取代人类”,但阿里云连续六个季度三位数增长的AI收入,分明在财报里写着“机器替代人力”的资本逻辑。
当他说“要让普通人受益”时,云计算平台上奔跑的智能调度系统,正在把外卖骑手的送餐时间压缩到生理极限。这种价值观与商业模式的撕裂,在阿里园区形成诡异共振:年轻工程师们为“理解人类”的愿景热血沸腾,而隔壁闲鱼团队正训练AI更精准识别“二手商品描述中的情绪波动”。
舆论场的撕裂比代码世界的0与1更泾渭分明。科技论坛里有人盛赞“终于有巨头讲人性”,却被跟帖“当年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生意的人,现在让天下没有难被替代的岗位”瞬间淹没;
经济学界热议“AI伦理觉醒”,社会学学者却指出“当马云们开始谈善良,说明技术作恶已触达临界点”。最尖锐的质疑来自普通网民:“如果真想让机器服务人类,为什么每次系统升级都让找回密码流程多三道验证?”
在这场科技与伦理的博弈中,马云的工牌成了最具隐喻的符号。那个能刷开所有权限的电子身份,既代表着技术至高点的掌控力,也暗示着制定规则者的道德豁免权。
当他强调“工作场所务必佩戴工牌”时,数百万被算法评分支配的劳动者,正用血肉之躯验证“科技向善”的含金量——快递员指纹磨损到打不开APP算不算“没有尊严”?客服通话中被AI质检扣光绩效能不能叫“善良时代”?
东京大学的樱花落在马云肩头时,中国某县城菜场的二维码正悄然升级。摊主们发现,新支付系统不仅能分析顾客消费习惯,还会在识别到老年人时自动推送保健品广告——这或许就是“机器理解人类”的终极形态:用最温情的技术逻辑,完成最冰冷的价值榨取。
当科技巨头们将“善良”写进战略PPT,普通人更该警惕那些藏在云计算背后的嗜血齿轮,是否只是换了副“呵护人间烟火”的仿真皮肤。
来源:夏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