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骏的收工仪式感始于他重返娱乐圈的低谷期。2016年,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毕业的他,带着“沉香”的光环却面临残酷现实:剧组连一把带他名字的椅子都未准备,甚至在《演员请就位》后台啃冷盒饭时,隔壁流量明星的房车飘来火锅香气。这种落差让他开始用叠戏服的方式“给今天的自
曹骏的收工仪式感始于他重返娱乐圈的低谷期。2016年,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毕业的他,带着“沉香”的光环却面临残酷现实:剧组连一把带他名字的椅子都未准备,甚至在《演员请就位》后台啃冷盒饭时,隔壁流量明星的房车飘来火锅香气。这种落差让他开始用叠戏服的方式“给今天的自己一个交代”。
这一习惯的具象化,可追溯至他在横店地下室的生活。彼时他用泡面盒养路边野花,对着发霉的墙壁练习台词,告诉自己“再等等”。2023年拍摄《无忧渡》期间,他每晚收工后坚持将戏服叠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块”,并在衣领别上褪色塑料向日葵,以此致敬那段艰难岁月。
曹骏的仪式感不仅是对角色的告别,更是对职业的敬畏。拍摄《无忧渡》时,他手持7.2斤玄铁枪完成高难度打戏,雨中浇12吨冰水仍坚持实拍,枪速每秒4.2圈超越焦恩俊纪录。导演林玉芬评价:“他让配角反向绑架剧本!”。
某次暴雨天,他因坚持整理戏服感冒,却对场务说:“戏服要叠出筋骨才像样”。这种执着甚至影响剧组——道具师透露,曹骏曾偷偷擦拭道具斧头,只因“怕下个演员用着不顺手”。
曹骏的坚持激活了横店的“匠人精神”。群演自发发起“收工向日葵”行动,武行师傅收工前多练两套拳法,灯光助理在道具箱写次日计划。
网友留言:“他叠的不是戏服,是演员的脊梁”。
《宝莲灯》导演翻出旧事:23年前拍坠崖戏时,少年曹骏收工后反复擦拭道具斧头,如今这份认真劲丝毫未变。
质疑声始终伴随曹骏。热帖指出:“群演时薪26元,与其模仿形式不如思考行业生态”。网友调侃:“搬砖完搞仪式,工头能把我砌墙里”。就连粉丝也劝他直播带货:“有热搜体质早该变现”。
对此,曹骏在采访中坦言:“我不是较劲,是怕丢了吃饭的本分”。心理学家分析,这种仪式感实则是“职业锚点”,帮助对抗工具人焦虑。
2025年,《无忧渡》中曹骏凭5分钟打戏血洗热搜,播放量飞涨。网友惊叹:“我们嘲笑的或许不是仪式感,而是不敢像他那样较真的自己”。
监视器蓝光熄灭时,曹骏将向日葵倒扣在叠好的戏服上,如同给故事按下暂停键。他的坚持为行业提供新思路:或许可以将个人仪式转化为集体成长,如直播表演心得或组织剧组沙龙。正如网友所言:“给曹骏们一个机会,他们能还你整个江湖”。
来源:亳州老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