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元就能秒杀40枚鸡蛋?近段时间,北京多个社区冒出各种“优选商店”“线上超市”“××优品”,这些店以低价团购蔬果鸡蛋为名,只招募老人入群,不是老人不卖货。这里面藏着什么门道?
1元就能秒杀40枚鸡蛋?近段时间,北京多个社区冒出各种“优选商店”“线上超市”“××优品”,这些店以低价团购蔬果鸡蛋为名,只招募老人入群,不是老人不卖货。这里面藏着什么门道?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超市”明面上是卖果蔬,背后却在推销保健品,不但资质存疑,产品也有隐患。
在某社区团购“超市”,张贴着1元秒杀鸡蛋、酱油、挂面等产品的宣传单。
东城区东花市某社区团购“超市”,只有一面货架,上面的宣传语明显针对老人。
布下诱饵
限时秒杀1元领40枚鸡蛋
“楼下新开了个超市,1元能领40枚鸡蛋!咱俩一块儿去?”前几天,家住东城区东花市附近的王阿姨在逛早市时收到一份“抢福利好礼”的传单,她兴奋地拉住李阿姨,邀请她和自己一起去领鸡蛋。传单上写着“1元秒杀40枚无抗生态鸡蛋”,每人限领一次,需要前往传单上的门店地址线下领取。
无独有偶。最近,家住门头沟三家店桥附近的郑阿姨也收到了一份“11元秒杀60枚虫草富硒鸡蛋”的传单,也是要求“限时秒杀,先到先得”,留了门店联系地址和电话。
“老太太今天往家拿面条,明天往家提面粉,可亢奋了。”陈女士说,她母亲最近在社区新开的超市买回不少东西,“按老太太说,都是1元秒杀,鸡蛋、苹果、西红柿、酱油啥的,领两周都不带重样的。”
这些街头福利到底是真是假呢?4月27日,记者在东城区崇文门附近探访,正好碰到一名地推人员在给老人发传单。“我们是专门售卖天然绿色食品的超市,门店就在附近,现在搞活动,1元领原价30元的酱油。”该地推人员称:“您线上团购,线下再来取货,非常方便。”然而,当记者表示也想领一份传单时,却被对方以“不合适”为由拒绝。
“我们最近接了不少发鸡蛋传单的活儿。”负责招募传单派发人员的中介表示,每人每天要发500张传单,邀请老人到店,“派发对象有明确要求,只能是55岁以上的老人,每小时得往群里上传10张派发给老人的照片作为证明。”
限制年龄
入群买货不是老人不接待
领取秒杀鸡蛋的门店在哪儿?4月28日上午8点30分,记者来到了东花市大街上的“×家超市”,推门一看,约30平方米的店铺内只有一面货架,上面放着大米、羊奶粉、益生菌等商品,总共十来样,货物品类远远少于常见超市。
“只有进群,才给鸡蛋。”店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有老人才能进群,“你们年轻人上班忙,群里老发各种消息,怕打扰你们,还是让家里老人来吧。我们家红薯、土豆、油菜都很好,经常有团购。”当记者提出,不需要团购,可以按原价买点蔬菜时,工作人员突然紧张起来:“我们9点才正式营业,还没开门。”
话音刚落,四五名老人突然从店铺里间推门出来。记者从门外望去,里面放着多排座椅,还有上课的声音传来。工作人员这才承认,里面有老人正在听课,每天上午有两堂课,不方便人进出,“你如果要买菜,可以先告诉我要啥,等方便时,再让你家老人来取。我们这儿划算的蔬果,只作为福利发给老人。”
打着福利旗号的团购“超市”可不少。记者走访发现,离这家超市500米的范围内,还有3家同类店铺,它们的布置极为相似:门店被分隔成前店和里间两部分。前店只有一面货架,放着十来种商品,每样只有两三袋;里间是会议室,摆满座椅和散落一地的保健品纸箱。
调查中,记者发现,这些“超市”前店摆放的商品并不直接售卖,而是要求入群购买。奇怪的是,只允许老人加入团购群,不接待年轻人。
“我们确实有活动,1元可以领鸡蛋、酱油还有挂面,但只能是55岁以上的人参加,本人来店入群后才能领。”“××优品汇”的店员说,入群后可团购各种山药粉、黑麦片、粉条等,但只能由老人自己来线下领取,不能代领。
在“安××选”门店,记者看到货柜上摆着一袋五常大米。“这米可以入群团购,便宜很多,但仅限老人入群。”门店店员说。当记者提出想直接买走大米时,店员拒绝了,并称必须在群里下单。店员解释说:“这些大米都过期了,放这儿只是展品。”
“我们线下不卖东西,这些都是摆设,只做线上团购。”名为“××在线”的“线上团购超市”的店员表示,团购群不收年轻人,“我们的东西只卖给老人。”
记者调查
群内不停推销药品保健品
想获得低价福利,卡年龄只是第一步。根据几位老人所说,即使是他们想要入群,也不是到店直接扫码那么简单,部分“超市”还要求先在线下听半个小时课,通过“考查”后才能加入,并严禁群友私自拉人进群。
几经周折,记者潜伏进了部分只接受听过课老人的团购群。
“多少斤的灵芝孢子粉才能出一公斤的灵芝孢子油?”每天早上、下午和晚上的固定时间,群主都会准时在群里扔出一个直播互动题目和直播链接。这些直播间只能用微信打开且仅面向特定用户开放。每次听课前,都要输入群内给的临时密码才能进入,每次密码都不相同,且上完课后,直播链接当即失效,无法回看。
和当初招揽老人时所说的“入群能经常团购便宜菜”不同,记者发现,群内一周顶多有一两次日用品团购,直播间里大量活跃着的是以“爱心企业家”“权威教授”“名医圣手”等面目出现的“专家”,不停推销保健品甚至药品。
早上5点50分左右,“安××选”团购群就开始活跃起来,一名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授”身份出现的“王主任”在直播间内登场,725名老人陆续进入直播间开始听讲。“其实医院能治好的病,不会超过10种!大多数去过医院的患者,都是人财两空……”“王主任”在直播间内滔滔不绝。但记者发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在去年6月,就因存在违规行为被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撤销登记并被收缴单位印章。记者也向该单位核实了撤销登记一事。
晚上8点,另一名自称“从医三十余年”“对张仲景、孙思邈等历代名医之道最为精通”的“邵老师”,开始在直播间推荐飞龙掌血、血满草、火把花根等“稀有傣药”及其处方治疗膝关节疼痛,“邵老师”称其为“雨林三灵药”。蹊跷的是,记者核查发现,这位“邵老师”半年前还曾以“满医学古方传承人”的身份,在其他直播间大讲“清宫用药”。
尽管“专家”们的身份疑点重重,老人们听课却非常认真,50分钟左右的课程不但从头听到尾,还认真做笔记和答题。“我妈现在天天在各个团购群里听直播课,甚至给自己排上了课表,从早上5点30分一睁眼,一直听到晚上10点。”刘女士向记者展示了老人在本子上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和答题,“这段时间买保健品的钱,不知能买回多少盒鸡蛋了。”
起底幕后
这类公司各地游走收割老人
“这种线上团购、直播听课、线下提货的模式,已形成一种套路。”一名业内人士透露,这种模式会先用低价鸡蛋吸引老人到店,再让老人听直播课。最初让老人买点廉价日用品或地方特产尝到甜头,再大肆推销保健品乃至药品。这类公司基本都是注册不久,开店时间也不长,各地“游走”,专门收割老人。
在一个由上百人组成的“互助群”里,多名老人的子女向记者反映,自家老人因线下“1元领鸡蛋”被带进团购群内后,购买了大量中成药,如固本明目颗粒、鹿精培元胶囊、还少丹等。“我查了查,药都是真的,只是功效被吹得神乎其神,就怕老人没病吃出病来。”冯女士说。
群内兜售的部分保健品也不靠谱。多名老人的子女反映,家里老人有糖尿病,花了两三万元买回来一堆压片糖果,结果血糖越吃越高;有的老人囤了60多盒羊奶粉,身体一不舒服就喝羊奶粉,也不去医院;还有的老人花一万多元买药酒,喝得血压飙升,直接被送进急诊室。
“家里因为老人买这类东西天天吵架,真希望能好好管管这类门店。”市民莫女士抱怨。
监管案例
已有团购门店虚假宣传被罚
“无论销售渠道是线上还是线下,只要经营成品药,都必须取得有效的《药品经营许可证》。”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但记者发现,调查中所遇到的大部分社区团购“超市”,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并没有包括药品,也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对外公示,经营资质存疑。
就在4月初,石景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北京梧桐之家科技有限公司开出行政处罚单,该公司的关联公司在北京开设多家社区团购门店。处罚单显示,其主要违法事实包括在微赞开设账号,在直播期间推介新五汁饮膏、草元牧戈有机全脂羊奶粉等产品时,进行误导消费者的虚假宣传。本报记者 崔溪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