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警周旭成:从“技术宅”到“定心丸”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2 15:30 1

摘要:在兰州新区公安局合成作战指挥中心,有这样一位"技术专家"——四级辅警周旭成。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他言谈温和儒雅,工作专注细致,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周老师"。作为警队里的"科技尖兵",周旭成以扎实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开发出

在兰州新区公安局合成作战指挥中心,有这样一位"技术专家"——四级辅警周旭成。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他言谈温和儒雅,工作专注细致,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周老师"。作为警队里的"科技尖兵",周旭成以扎实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开发出多个应用于实战的数据模型,用一行行代码为城市安全构筑起智能防线。从警7年来,他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2次,在警务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技术宅”到“数据尖兵”的蜕变

2018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周旭成带着满腔热忱加入警队。初到岗位时,一次紧急协查任务给他上了深刻一课。“当时要排查一名嫌疑人,我手忙脚乱查了三小时,老民警十分钟就锁定了位置。”回忆起“出糗”经历,周旭成笑着摸了摸后脑勺。

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这种“技术宅”仅靠着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根本满足不了现在科技警务应用的需要,只有不断精进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打磨出锋利的“实战刃”。此后半年,这个倔强的年轻人开启“疯狂学习”模式。白天跟着老民警学办案流程,晚上研究警务系统架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各类警情特征。就这样,他在大数据应用方面积极探索,为侦查破案、信息预警、社会治理、服务民生等领域为一线实战提供了全方位支撑。

用算法阻止悲剧的“代码辅警”

2022年3月的一通报警电话,让周旭成研发的预警模型迎来真正考验。辖区某小区发生家庭纠纷,系统突然弹出红色预警——男方张某在预警模型中显示曾有过三次暴力警情记录。“接到预警提醒后,我们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处置。”处警民警回忆道,“我们赶到现场时,张某情绪非常激动,他将妻子反锁卧室,刚从厨房取上刀正准备返回屋内,晚来一步,后果都不堪设想。”正是周旭成搭建的这个预警模型提前分析预警,做出准确研判,为民警现场处置争取到宝贵时间,及时避免了一起重大案事件的发生。

这样的惊险时刻,在周旭成的职业生涯中并非个例。他办公桌抽屉里珍藏着一沓明信片,最上面那张写着:“周警官,谢谢你用科技救了我妈妈。”落款是“被预警模型挽救的家庭”。提及此事,这个平日理性的技术员声音有些哽咽:“这就是我熬夜写代码的意义”。

警营里的“科技播种人”

“数据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守护群众的密码。”周旭成善于从海量信息中抽丝剥茧,用模型破解难题。他研发的“行政案件执法监督预警模型”对案件办理过程实行全程监督,对存疑警情及时预警,发现执法隐患第一时间推送办案单位和民警,并督促民警及时整改。该模型为法制部门14期通报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守住了执法办案的“第一道闸门”,真正将执法风险从“事后纠错”转向“事前预警”,助力兰州市公安局斩获全省比武桂冠。

他搭建的“一人多警”分析模型共产出线索852条,成功预警多起因纠纷引发的重大案事件,该模型同时也获得了全市公安机关“大数据+百万警进千万家”建模比武竞赛二等奖。

“我喜欢挖掘数据背后的关系。”周旭成说到。7年来,他累计搭建数据模型30余个,常常复盘案件背后数据之间的关系,总结案件规律特点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战法,支撑破获各类案件70余起。

“周老师,这个数据接口怎么调取?”采访间隙,有同事跑来请教。在同事眼中,他是“行走的教科书”,毫无保留地将技术经验传授给团队,带动全中心掀起“学科技、用数据”的热潮。他说:“一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的强”。

永不掉线的“科技哨兵”

深夜的指挥中心,周旭成的工位依然亮着灯。“犯罪手段在升级,我们的技术必须跑在前面。”说这话时,他眼镜片上反射着不断跳动的数据流。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作为一名青年民警,周旭成致力奉献在智慧警务第一线,在实战攻坚中磨炼业务本领、提升实战能力,以满腔热血和不懈奋斗,绘就着忠诚与担当的壮丽画卷。

如今,兰州新区公安局已完成1.8万路社会视频资源接入、沉淀1200万条基础数据、高效核录10万级人口信息......这些重要成果的背后,都凝聚着周旭成默默耕耘的心血。他通过技术创新,为公安基础工作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数据支撑和服务保障。

采访中,小编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周旭成的键盘F键和J键磨损特别严重——这是程序员最常用的两个定位键。就像他本人,在科技强警的坐标系中,始终坚守着属于自己的位置,用无声的代码书写着新时代辅警的担当。

来源:兰州公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