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每次染完头发后那股刺鼻的气味,可能不只是“味道大”这么简单?
一项最新公开的数据揭示,一些你熟悉的染发剂品牌,实打实地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这下子,原本为了“显年轻”“遮白发”的染发行为,反倒成了潜藏健康风险的隐形炸弹。
这些年,染发早就不是年轻人的专属
在门诊上,我经常遇到五六十岁的阿姨们,拎着染发剂来问我:“医生,这个染发剂安全吗?”
她们的理由很多:有的想遮住白发,不显老;有的是子女婚礼怕上镜不好看;还有人一年染十几次,仿佛不染不安心。染发已经悄悄成为中老年人群中的“刚需”。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2024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抽检数据显示,有4种市面常见染发剂产品中检测出芳香胺类致癌物,其中包括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等。
这些化学物质,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入2A级致癌物清单,也就是说,它们对人类可能致癌,证据已越来越明确。
化学染发剂到底藏着哪些“毒素”?
染发剂大致分为三类:植物染发剂、半永久染发剂和永久性染发剂。最常见的永久性染发剂,为了让颜色更持久、更深入毛发皮质层,往往含有较强的氧化剂和染料前体,其中就包括前面提到的对苯二胺(PPD)。它是染发剂中最常见的致敏、致癌成分。
世界卫生组织曾报告指出,长期接触PPD的人群,膀胱癌风险升高。尤其是理发店工作人员、频繁染发者,更容易成为高危人群。
一个真实的病案浮现在我脑海中:我有位55岁的女性患者,从40岁开始定期染发,每月一次,图个显年轻。她来就诊时,抱怨头皮常年瘙痒、红肿,起初以为是洗发水的问题。
但几次复查后,我们发现她的淋巴结肿大,最终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染发就是直接原因,但她的长期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高危因素。
“我又不是天天染,怎么会有事?”
很多人会觉得,染几次头发怎么可能致癌?但医学研究告诉我们,不是染一次、两次的问题,而是长期、反复、累积性的暴露。
一项发表于《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上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年染发超过6次的女性,其患乳腺癌的风险比不染发者高出23.1%。而且染发频率越高,染发年限越长,风险也越高。
最可怕的是,我们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这些化学物质的潜在危害。
染发剂的包装上,有些甚至不会明确写出含有致癌物,一些“植物配方”“无害染色”“天然萃取”的宣传词,早已让人放下戒心,甚至误以为“绿色染发”就绝对安全。
但真相往往比你想的更扎心。市面上所谓的植物染发剂,其实大多还掺杂着一定比例的化学染料,真正纯天然的植物染发剂不仅染色效果差,而且保存难、成本高,根本无法大规模生产。
染发剂不仅伤头皮,还可能影响免疫系统
染发剂对人体的影响,远不止皮肤过敏那么简单。它可能通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影响肝脏解毒系统、免疫系统,甚至干扰激素水平。
有研究指出,染发剂中的芳香胺类化合物可通过皮肤进入体内,与DNA发生反应,诱导突变。这也是它可能致癌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我曾接诊过一个30来岁的年轻女性,长时间使用深色染发剂。她起初只是头皮轻微刺痛,后来发展为严重的过敏性皮炎,整个头皮红肿、渗液,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的急性过敏反应。
经过详细询问才知道,她使用了一种深色染发剂,含有较高浓度的对苯二胺。
白头发越多,染发越频繁,风险越大?
很多人认为,白发多了染得多是“理所当然”的事。可问题在于,白发不是病,别用“药”去治它。白发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压力、营养不良、慢性病等。
染发只能“遮”,不能“治”,而频繁染发反倒可能让头皮发炎、毛囊损伤,加速掉发。
更严重的是,染发剂的化学成分会破坏头皮的天然屏障,让头皮变得更加敏感、干燥,甚至诱发头皮慢性炎症。
一位理发师朋友告诉我,有顾客染发后头皮发麻、大面积脱皮,吓得再也不敢染,结果检查出来是接触性皮炎加过敏性反应。
说到底,染发并非“不染就不体面”
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至上”的时代,头发乌黑亮丽,似乎成为“年轻”的标配。但健康,不该被美的外壳掩盖。
尤其是中老年人群,身体的解毒能力减弱,对化学物质的代谢效率降低,一旦产生不良反应,恢复起来比年轻人更慢,风险更大。
很多人说:“我妈想染头发,我总不能拦着她吧?”其实,与其沉默纵容,不如主动引导。告诉她染发剂可能的风险,推荐她减少频率,比如半年一次,选择染发前做皮肤测试,染发后加强头皮护理。
那该怎么办?我头发已经白了,不染不行啊!
如果真的非染不可,有几点建议还是要说:
第一,减少染发频率;第二,尽量选择浅色染发剂;第三,染发前做皮肤敏感测试;第四,染发后避免暴晒,减少光敏反应;第五,注意头皮护理,避免二次伤害。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改变“白发一定丑”的观念。近年来,不少名人开始“放飞自我”,以自然白发示人。白发未必是老态,也可以是一种风格、一种态度。健康,才是最好的底妆。
说到底,不是染发错了,而是我们忽略了它的代价
染发并不是洪水猛兽,但如果我们对它缺乏基本的认知和警觉,那它确实可能悄悄地伤害我们。
医生不是劝大家一刀切地戒掉染发,而是希望大家在“美”的背后,看清风险,做出知情、理性的选择。尤其是当这些产品已经被明确检测出含有致癌物时,我们更没有理由视而不见。
别总觉得“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健康这事儿,从来都是“你多留个神,它就绕你一程”。
参考文献:
[1]国际癌症研究机构.[M]. WHO Press, 2023.
[2]李晓燕, 赵立新. 染发剂中芳香胺类物质的健康风险评估[J]. 中国公共卫生, 2024, 40(3): 321-325.
[3]刘红, 王志刚. 染发剂使用与乳腺癌风险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 56(9): 1237-1241.
来源:健康小助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