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儿如何安度换季时期?医生建议:规范雾化治疗,做好长期控制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2 14:30 1

摘要:进入五月后,全国各地气温显著升高、空气湿度增加,促使花粉、尘螨、霉菌等过敏原加速滋生传播,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呼吸道病原体也进入活跃期,儿童哮喘发作风险随之升高。近期,《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5)》正式发布,针对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临床治疗、用药方

进入五月后,全国各地气温显著升高、空气湿度增加,促使花粉、尘螨、霉菌等过敏原加速滋生传播,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呼吸道病原体也进入活跃期,儿童哮喘发作风险随之升高。近期,《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5)》正式发布,针对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临床治疗、用药方案和管理策略等进行了更新,并在此基础上发布了首部“患者与公众版”,旨在助力患者及其家庭实现良好的疾病管理。

为了帮助患儿及家属更深入地理解哮喘的发病机制、症状特点、诱发因素,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中华儿科杂志副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洪建国教授,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肺血管疾病协作组副组长,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海邻教授介绍了儿童哮喘、雾化疗法等健康科普知识,为患儿家庭提供了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的指导。

换季儿童哮喘高发 雾化疗法助力科学防治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我国儿童青少年群体哮喘总患病人数为869万,主要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累积患病率已达3.02%。儿童哮喘的常见症状包括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呼气相哮鸣音是最常见的异常体征,此外还有一些患者没有明显哮喘症状,如咳嗽变异性哮喘等,容易被漏诊、误诊。

气候变化、呼吸道病毒感染等是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常见诱因。中华儿科杂志副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洪建国教授:“当下正值春夏交替之际,临床有许多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病例。患儿家长可以根据以往的疾病管理经验,提前远离发病诱因,比如避免让患儿接触烟雾、空气污染物以及各种刺激性气体,在人员密集的场合戴好口罩,避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等。如果带孩子外出游玩,也要记得随身携带缓解药物。如果孩子发作的症状十分严重,或症状缓解维持时间短于4小时,则需立刻前往医院就诊。”

哮喘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尚无完全根治的方法,但是通过科学的疾病管理,仍能实现良好的症状控制,降低急性发作风险。洪建国教授建议:“哮喘患儿应尽早接受科学治疗,急性发作期使用缓解药物快速解除支气管痉挛、缓解症状,非急性发作期可遵循医嘱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实现长期控制,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减少急性发作几率。”

临床治疗哮喘的常用给药方式为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以及雾化吸入疗法。前三种为全身用药,雾化吸入疗法则是指将药液雾化成气溶胶微粒后,通过吸入的方式进入气道并沉积于肺部,从而发挥作用的治疗方法。洪建国教授介绍:“雾化吸入治疗可以使呼吸道局部获得较高的药物浓度,且给药剂量小,全身不良作用轻。儿童哮喘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如气管、支气管和肺,全身不良反应较小 。在哮喘治疗中,无论是缓解药物还是控制药物,雾化吸入疗法都是有效的给药途径。目前,雾化吸入疗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家庭场景,可以让患儿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治疗,避免频繁往返医院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但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操作。“

家庭、医院、社会合力 守护儿童呼吸健康

目前儿童哮喘诊疗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有20%以上的儿童哮喘未达到良好控制,其中对疾病认知不足、用药依从性差是控制水平不理想的重要因素,亟待提高。长期管理未达标会导致哮喘发作频繁,加剧呼吸道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甚至发展为危重哮喘,对孩子生长发育和心肺功能产生危害。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肺血管疾病协作组副组长,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海邻教授表示:“儿童哮喘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除了临床治疗以外,良好的居家自我管理也是疾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定期复诊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改善生活方式、远离诱发因素、规范进行雾化治疗等。”

近期,《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5)》更新发布,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专业的参考标准,也为患儿家长提供了适合阅读参考的“患者和公众版指南”。张海邻教授介绍:“相比过往而言,《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5)》不仅全面细化了儿童哮喘的诊断、分期、分级标准,新增不典型哮喘诊断等内容,还强调基于症状控制的哮喘管理模式和药物的规范应用。而‘患者与公众版’则围绕患儿及家长最关注的问题,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专业诊疗规范转化为患者和公众可阅读和理解的指导,覆盖从婴儿期预防到青春期过渡管理的全周期管理,确保患者在不同阶段都能获得连续、有效的医疗支持。”

对于年幼的儿童而言,实现居家自我管理需要家长们积极配合,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CCAAP)提供了标准化的管理工具。张海邻教授介绍:“哮喘行动计划通过一张纸的形式告诉患儿家庭用药管理、危险因素、症状识别等关键信息,并采用交通信号灯的绿、黄、红3种颜色来表现疾病状况以及应对措施。哮喘行动计划通过医生、家长、患儿之间的协作,将复杂的医疗方案转化为可执行的日常操作,据统计,有90%的哮喘患儿看护者认为该工具对管理哮喘急性发作非常有价值。我们呼吁患儿家长与医生密切沟通,共同提高儿童哮喘管理水平,让每一位哮喘患儿都能够享受健康呼吸和舒适生活。”

来源:环球网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