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艺之友日”主题活动于2023年北京人艺建院71周年之际首次开设,旨在与观众分享剧场空间,共享戏剧记忆,尝试以更多的新业态,联动多剧场空间新场景,为观众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文艺生活新体验。自首次开设以来,每年都有数千名戏剧爱好者借此机会走进人艺,了解人艺。“人艺
5月10日至11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联合东城区委区政府主办的2025“人艺之友日”主题活动正式开启,邀请广大人艺观众在周末走入剧院空间,共度戏剧时光。
观众在“时光列车”车厢回忆北京人艺历史剧目
“人艺之友日”主题活动于2023年北京人艺建院71周年之际首次开设,旨在与观众分享剧场空间,共享戏剧记忆,尝试以更多的新业态,联动多剧场空间新场景,为观众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文艺生活新体验。自首次开设以来,每年都有数千名戏剧爱好者借此机会走进人艺,了解人艺。“人艺之友日”也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与好评,已经成为颇受观众欢迎的品牌活动。
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介绍说,本次“人艺之友日”以“再造时光”为主题,围绕“可触摸的历史”“可参与的当下”“可想象的未来”三个主题,组织了多场专题戏剧活动及演出,以“演出”“活动”“打卡”“展览”四大单元,为每一位活动参与者提供了一段无可复刻的戏剧独家记忆。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
“回顾历史,北京人艺在1986年就组建了‘人艺之友’团体,那时还出版过《人艺之友报》,我们的老艺术家和观众都可以写文章在上面发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今的‘人艺之友日’更能让广大观众和人艺亲密接触,近距离感受剧院在话剧演出之外的文化肌理。”冯远征说。
聚焦未来,机器人戏剧北京首演
5月9日至11日,2025“人艺之友日”特邀演出——德国里米尼纪录剧团作品《恐怖谷》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连演七场。该剧对准当下社会的进行时态并将其延伸至可预见的未来,仿真机器人作为舞台上的表演者,通过多媒体互动等形式,与观众探讨人机关系的边界。
《恐怖谷》演出海报
创立于2000年的德国里米尼纪录剧团是全球实验戏剧领域的标杆性团体,擅长将技术工具转化为艺术语言。本次上演的《恐怖谷》是北京引进的首部纯机器人演出的戏剧作品,当冰冷的机械取代血肉之躯的演员,舞台上的虚实边界将如何被重新定义?而在这场与机器人对话的实验中,观众也会直面最本质的哲学叩问:在技术狂飙突进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守护人性的温度?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同作家兼剧作家托马斯·梅勒(Thomas Melle)相似的电子替身拥有人类的身形,人类的肌理,人类的毛发,穿着人类的衣服,端坐在人类的沙发上。被精确编写出的每一个细节,都令其表现得尽可能像一个人类,直到他展示出零部件裸露在外的“后脑勺”,观众才在一片惊叹声中回过味儿来。
该剧主创在演出结束后同观众互动交流
恰如该剧主创所言,《恐怖谷》探讨的不仅是“机器人究竟可以和人有多相似”,而是试图在真实性被混淆的时刻里建立一条泾渭分明的警示线——“关于身份、表现以及当一个人本身被替代并且所有违规行为都被排除时,会发生什么。”
戏剧活动,主创观众畅谈人艺时光
5月10日、11日,4场“剧场艺术课·大家面对面”艺术交流活动在首都剧场、曹禺剧场分别举行,邀请艺术家与观众分享有关人艺历史和戏剧创作的点滴。四场活动均以免费预约的形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现场观演名额均于一小时内告罄。
杨立新
5月10日,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杨立新以“我——不知道怎么说”为题,在首都剧场向观众讲述自己在北京人艺数十年的点滴记忆,分享自己在艺术创作上的心得感悟;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来自北京人艺舞美团队的郑晨、胡萌、孙然别开生面地寓教于乐,从舞美的视角完成了“再造戏剧时光,又见人艺之友”的剧场观摩体验。
北京人艺舞美团队
5月11日,本次“人艺之友日”另外两场艺术课则结合北京人艺正在上演的《风雪夜归人》与《晚安,妈妈》两部作品展开。在首都剧场的《风雪夜归人》创作分享会上,冯远征、闫锐、常疆、彭丁煌、文子、刘恒、陆璐、李洪涛、梁国栋、刘宸、梁丹妮、李劲峰、李金涛等十余位剧组成员共同亮相,本场讲座也在人艺官方平台进行了全程直播;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龚丽君、张培、孙翌琳、万路这几位《晚安,妈妈》剧组成员,也从不同的视角,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名为“舞台上的母亲、女性和亲情时光”的分享活动。
杨佳音
在两天的“人艺之友日”里,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戏剧沙龙也于每日15时30分,同步举办2场“时光记忆分享会”艺术体验活动。北京人艺演员杨佳音担任的“时光记忆主理人”与预约参加活动的观众进行沉浸式交互,共同聆听来自人艺之友的剧场记忆。
现场打卡,市集、画展营造浓厚氛围
据介绍,除了需要在线预约的活动外,2025“人艺之友日”在剧场内外设置了大量打卡装置与活动,邀请更多参观者现场体验。
首都剧场前的“时光滤镜”系列打卡相框
首都剧场前广场的“时光滤镜”系列打卡相框,以三幅不同年代滤镜装置串联起剧场过往-现代-未来的定格场景,实现时空维度的瞬间切换;戏剧大道则化身70米“时光列车”车厢,以别出心裁的方式将“旅途”的概念与人艺历史结合,展现人艺各个发展阶段的代表剧目及舞台道具;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前厅变身为“时光照相馆”自拍体验区,观众可以在机器上拍摄“人艺之友日”活动专属大头贴,或者当场生成以自己为头条新闻的“人艺之友报”,以更加年轻化、潮流化的方式进行打卡传播。
观众在自拍体验区
四合院咖啡厅设置为“时光影院”,循环播放多部人艺经典剧目影像,在四合院的偏房中,也设置了多台复古造型电视对历史经典剧目进行不间断放送。与此同时,院内还布置了多款主视觉海报、主题导览装置、灯杆道旗等氛围营造装置,渲染活动主题气氛。
观众在四合院咖啡厅观赏人艺历史剧目录像
一年一度的“人艺之友日”市集今次也继续开展,包括科技酷玩、非遗展示、网红美食、艺术文创、潮流生活等五个分区40余家品牌商户入驻。活动期间,还设置有“时光有礼”巨型福袋墙,为观众增添“抽盲盒”的消费体验,同时,多款北京人艺自主开发及与北京东城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活动专属衍生产品也在市集上进行首发销售,以满足现场参观者不同的消费需求。
观众在“时光有礼”巨型福袋墙前选购
在为期两天的“人艺之友日”活动中,首都剧场南北侧厅的北京人艺书画展持续面向公众开放,无需预约,在5月10日、11日每天11:00-18:00免费开放参观。
观众在书画展作品前流连忘返
该展览由《诗文随世运 无日不趋新——人艺艺术家书画展》《人若长青树 艺如不谢花——人艺之友书画展》两部分组成,臻选了曹禺、欧阳山尊、赵起扬、于是之、苏民、蓝天野等二十余位人艺艺术家和郭沫若、胡絜青、叶浅予、尹瘦石、黄永玉、钟灵等二十余位人艺之友的书画作品,共四十余件,让每一位驻足的参观者感受人艺人别具韵味的“戏外功夫”。
摄影/李春光
来源:米西说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