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晨雾渐散,早上八点整,图书馆管理员打开大门,自习的学生们陆续入馆,伴随着闸门开关的“滴滴”声,“贵州大学图书馆”又迎来了它全新的一天。
春日贵大的校园里
玉兰吐蕊、樱花烂漫、鸟语悦耳
而比自然景致更打动人心的
是图书馆窗前低着头专注的侧影
是读书沙龙上的好书分享
是阅湖旁捧着书本漫步的身影
在这个属于“阅读”的四月
校园内萦绕的悠悠书香
愈加浓厚、沁人心脾
智阅空间,智汇溪山
晨雾渐散,早上八点整,图书馆管理员打开大门,自习的学生们陆续入馆,伴随着闸门开关的“滴滴”声,“贵州大学图书馆”又迎来了它全新的一天。
贵州大学西校区图书馆
贵州大学东校区图书馆
贵州大学南校区图书馆
贵州大学图书馆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图书馆,截至2025年3月,贵州大学图书馆在三个校区共有四个分馆,馆舍面积达到82628.46平方米,拥有阅览座位7733个。
2024年累计接待入馆读者350万人次,借阅人次280余万,图书借还量近210万册。
图书馆书籍
“各校区图书馆在馆藏资源规划上各具特色,西校区图书馆为中心馆,以自然科学类基藏图书、可外借图书馆为馆藏重点,东校区图书馆以社会科学类藏书为馆藏重点,南校区图书馆为二线书库,形成了支持教学与科研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菡介绍道。
除了为学生们提供自习室、各类书籍、电子书刊资源等,图书馆还会定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以此激励全校师生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学生在图书馆读书
学生在图书馆自习
今年读书月,贵州大学以“读书明理·学以成人·成以成物”为主题,图书馆积极响应,筹划了学术讲座、百家讲坛、读书论道等相关活动,邀请名家同师生们分享读书经验,传授读书方法。
“书香浸润 典耀溪山”活动现场
4月9日,“书香浸润,典耀溪山”读书月活动在西校区图书馆举行,现场座无虚席。读书分享环节,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顾久与现场师生探讨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到场嘉宾还为借阅书籍排行前十的师生颁授了“阅读之星”奖。
“陈祖武先生在他的贺信中说到‘读好经典,以文化人’,到场的各位老师也向我们介绍了阅读经验,我从中学习到了不少实用的方法。以后经典我要好好读,其他的书也不能落下,争取向获得‘阅读之星’的老师和同学们靠拢。当然,我也很期待接下来的读书活动。”参加活动的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学生秦姚姚说。
阅读风尚,青春共读
“《基督山伯爵》这本书给我带来了等待的耐心、希望的勇气和知识的力量。”
“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愿意花时间去挑战自己,一定会有所收获。”
“《局外人》中主角默尔索离经叛道的行为和惊世骇俗的言论,恰恰是对社会规训的尖锐讽刺,其实他的躺平也算是一种觉醒。”
……
参与读书沙龙学生
在南校区溪山书房,由贵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办,阅尚书社承办的“以智慧心•心阅光影”主题读书沙龙活动热烈进行中,来自哲学、新闻、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同学们分享着自己推荐的书籍。小说、哲学书籍、心理书籍、杂志……各种类型的书籍应有尽有,学生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阅尚’,阅湖之上,阅风为尚,让阅读成为校园的新风尚是我们书社的追求。”阅尚书社社长吴国豪说,“我们的理念是‘崇尚阅读,热爱生活’,希望将热爱阅读的同学们聚集在一起,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并且将这种快乐分享给广大师生。”
阅尚书社活动照片
为提高我校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阅尚书社于2018年应运而生。书社日常活动包括读书分享会、读书沙龙、观影活动、征文活动、趣味阅读活动等。
比起阅读,书社更关心如何让学生们体会文学本身带来的魅力。吴国豪说:“从作品一侧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尊重作品本身,传达作品本身的魅力。从参与活动的同学一侧讲,无论是想通过阅读寻求什么,还是对阅读本身有兴趣,我们希望能让同学们产生兴趣,而不单单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以智慧心•心阅光影”读书沙龙活动合照
在组织同学们开展阅读活动的同时,书社成员也有自己的收获。“我在‘阅·见自己,悦·享生活’读书分享会活动中,负责线上审稿工作。我当时对《长安的荔枝》这篇观后感印象最深刻,作者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这篇文章我了解了另一个视角的大唐盛世,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探索欲。”书社成员张艳妮说。
参加“以智慧心•心阅光影”读书沙龙活动的哲学专业学生陈香颖说:“这次活动我听到了十多位同学分享他们喜欢的书籍,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了我以前看过的一些书。大家彼此之间交流想法,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给我思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师心领航,一书一世界
“可能有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很难完整顺畅地读完一本书,这是这个读书时间碎片化的时代给大家带来的通病,如果想克服阅读困难,我推荐大家去看看《如何读好一本书》,作者在书里向我们传授了不少阅读技巧,干货满满。” 新闻与传播学经典原著选读课程老师聂萌说。
聂萌正在授课
这门课程不仅为学生解析专业相关名著,更是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评、课后温习等环节培养学生们的阅读习惯,矫正碎片化阅读带来的注意力分散、逻辑思维能力弱化、信息记忆留存率低等问题。
“其实思想灵魂的进食跟身体的进食是一个道理。举个例子,有烹饪经验的人要做一顿营养丰盛且美味的大餐,从备菜、到炒菜的火候,每个环节都需要下功夫,往往那些美味的菜都需要用小火慢慢地熬制出来。而快餐就如它的名字一样快速,可能短时间你会觉得好吃,但是细细回味却如同嚼蜡,并且对身体有害。”聂萌通过举例,告诉学生们阅读经典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但它能给我们带来持续性的益处,如果我们仅仅是追求短平快,急功近利地去获取知识,那一定会带来精神的衰弱。
学生正在共同讨论问题
“一直思考,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会带来痛苦,没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会更加自由快乐。”
“因为思考而感到痛苦是因为还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源,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更能摆脱思维的桎梏。”
……
课上,同学们就“没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会更轻松自由”这个话题展开了激烈讨论,聂萌在一旁适时给予引导,将探讨的自由完全交由学生。
阅读经典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聂萌通常会将文章中的中心问题提炼出来,再结合现实生活,提出一个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再由学生们自主去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聂萌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片
聂萌感叹:“所谓经典晦涩难懂,但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的价值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它与我们当下的时代并不是分裂的,而是能够与每一个人产生共鸣的。所以当我们去读别的时代的经典时,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种更宽广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在时代的生活,照亮我们的盲点。”聂萌希望通过课程学习与训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阅读经典,感受经典中的世界。
“上聂萌老师的课,给我的感觉就是在她温柔外表下蕴藏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她的课堂氛围非常轻松、包容,鼓励我们自由表达观点,即使是有争议的或者不成熟的看法,她也会耐心倾听并引导我们深入思考。这让我在阅读那些略显晦涩的经典著作时,不至于感到畏惧,反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学生何玲说。
暮色漫过图书馆窗口
微风掀起手中的书页
书香在整齐排列的书架上流转
浸润书香畅享书韵
我们共同解锁
贵大师生阅读的“N种姿势”
来源:贵州大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