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晒出检测报告,指控其直播间销售的“和田玉手镯”实为染色处理的劣质玉石,成本不足百元却标价数万元。
文|钱宝
编辑|黄毅来了
这段时间,一场由网红主播“柴怼怼”引发的玉石造假风波持续发酵。
多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晒出检测报告,指控其直播间销售的“和田玉手镯”实为染色处理的劣质玉石,成本不足百元却标价数万元。
更令人咋舌的是,这位自称“行业良心”的主播,此前竟通过恶意抹黑知名企业胖东来玉石业务来蹭流量,如今随着质检部门介入和司法程序启动,这场“贼喊捉贼”的戏码彻底翻车。
“顶级和田玉籽料”、“高端品质”。
在这些字眼的迷惑下,李女士在“柴怼怼”的直播间购买了一只19800元的手镯。
当李女士满心欢喜地收到这只“象征自己身份”的高级手镯时,身边懂玉的朋友却接二连三地向她发出疑问。
“这不是和田玉吧?”
为了求证这只手镯的真实品质,李女士不仅又找了几位懂行的朋友鉴定,还把这只手镯让不少鉴宝博主挨个看了看。
最后得出的结论令李女士十分震惊:染色、假的。
看着眼前的“假玉镯子”,她想起了购买时“无理由退换”的售后承诺。
但是,当李女士拿着镯子来到快递站时,镯子却被自己意外摔碎。
“没想到我跟客服说了镯子碎了之后,客服又给我重新发了一个。”
李女士被客服如此周到的服务感动,但是怎么说这也是因为自己的失误造成的损失,为表感谢,李女士还给对方寄去了表示心意的礼物。
几天后,再次拿到新手镯的李女士却失望透顶。
这只手镯和上次的几乎没有差别,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假手镯”。
从期待到感激再到失望,李女士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于是,她把这几天的遭遇和心情录成了视频发在了网上,没想到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视频的评论下面,不少“柴怼怼”直播间的消费者分享了自己的“被坑”经历,甚至扬言“柴怼怼”卖的玉石品质极低,根本不值这个价钱。
事情愈演愈烈,一天晚上,李女士接到“柴怼怼”本人的电话。
刚一接通,就是“孩子遭报应”、“脑子有病”等不堪入耳的辱骂,其中甚至还有威胁和恐吓的内容。
后来,李女士决定带着手镯前往专业的鉴定机构,鉴定的结果果不其然,就是做过染色处理。
李女士拿着白纸黑字的鉴定结果,再次找到官方客服,要求假一赔三,并且要求“柴怼怼”本人道歉。
但是这件事最终还是草草了事:她只收到了赔偿的钱,却迟迟没能等来“柴怼怼”的道歉。
和李女士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不少人。
林女士在发现自己在“柴怼怼”直播间买的玉石大量掺假后,要求商品退货退款,客服却称需要补“服务费”、“商品税”。
而这些需要消费者自己承担的“损失”就占了退款总金额的近30%。
赖女士买的和田玉手镯,戴了没几天颜色越来越浅,拿去鉴定机构做检测,专业的检测员一眼就看出来是假货,直言:根本没有做检测的必要。
如今赖女士手中还有十多个“假手镯”无法退换。
动辄上万的手镯,竟然能让这么多消费者选择在直播间购买。
相比起实体店,直播间买玉是既看不见摸不着,又随时可能“又跑和尚又跑庙”。
那么到底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消费者乐意在网上购买呢?
玉石这种东西,还真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柴怼怼”正是踩中了玉石行业“信息不透明”的致命点,一边在直播间侃侃而谈自己的玉有多好,一边引导观众认为线下的玉石销售往往存在暴利。
“限时捡漏”、“亏本福利”、“孤品精品”、“专柜货捡便宜”……
当这些字眼一遍一遍地在你耳边重复,你是不是觉得:这次不买,下次就碰不到这么划算的了。
事实上,真正在珠宝直播间买东西的人,又有几个是真正懂珠宝的呢?
“柴怼怼”更是抓中了消费者的这一心理:猎奇。
从上述几个消费的案例可以看出,“柴怼怼”的直播间专挑“不懂行”的消费者“开刀”。
当你刷到一位拿着和田玉侃侃而谈的博主,也许你只听他讲了两分钟:“认准这三点,保证你买的和田玉都是好货!”
你就自诩“懂玉专家”,再看到这个直播间的产品正好符合他所讲的特点,你就忍不住冲动下单。
但是,当所谓的“和田玉”拿到自己手里,却发现实物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精美。
就连义乌小商品的老板看见都要说:这种品质的手镯,10块钱3串都算贵的。
那是因为在商品描述中,柴怼怼刻意混淆“广义和田玉”概念。
根据2020年新国标,透闪石含量≥90%即可称为和田玉,青海料、俄料等均被纳入范畴,但价值远低于新疆和田玉。
他在直播间宣称“只卖新疆和田玉”,实际却大量销售青海料染色制品,并通过各种手段掩盖真相。
而在售后服务上,“柴怼怼”更是承诺终身无理由退换,但实际消费者退换时却遭遇重重阻碍。
有的消费者被客服要求支付所谓的“检测费”,还被要求自行承担退换运费,如果消费者不执意要求“假一赔三”,客服也只退还货款的金额。
“柴怼怼”的翻车经历,是许多不合规的玉石直播间的真实现状。
他们通过营造线下门店“高利润”、“不透明”的假象,为自己的直播间“贴金”。
“柴怼怼”本想用朝胖东来“泼大粪”的方式为自己挣一波流量,却万万没想到,他射出的子弹最后正中自己的眉心。
柴怼怼的“翻车”源于一场精心策划的碰瓷。
2025年4月,他发布多条视频指控胖东来玉石“成本几百卖几万”,声称“3万元的货品质不如别家3千元”,甚至暗示胖东来偷税漏税。
尽管缺乏任何检测报告或财务数据支撑,这些言论仍通过短视频平台算法触达数百万用户,引发对胖东来的信任危机。
面对恶意诋毁,胖东来以“数据 + 法律”组合拳强势回应。
4月8日,其公布2025年Q1和田玉销售数据:销售额2190万元,毛利率20%,仅占集团总营收的0.34%,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开放第三方检测,承诺“假一赔十”,并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索赔不低于500万元。
5月5日,许昌市市场监管局公布调查结果:胖东来在售和田玉商品均具备合法资质,进货台账完备,毛利率不超过20%。
这一结果彻彻底底地坐实了柴怼怼的造谣行为。
抖音平台随即下架“柴怼怼”的29条侵权视频,封禁账号一个月。
在道德层面,柴怼怼的“双标”行径也引发公愤。
他一面痛斥胖东来“暴利”,一面以百倍溢价销售假货;一面声称“打假维权”,一面组织水军攻击消费者。
这种“贼喊捉贼”的表演,不仅伤害了信任他的粉丝,更抹黑了整个直播行业的公信力。
柴怼怼的“翻车”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靠坑蒙拐骗和流量投机或许能得逞一时,但终将被市场和法律反噬。
在直播行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唯有坚守品质底线、尊重消费者权益,才能赢得长久口碑。
对消费者而言,购买玉石等高价商品时需保持理性:一要核实鉴定证书真伪(通过 CMA 认证机构官网查询),二要警惕“捡漏”话术,三要选择有完善售后的正规渠道。
对监管部门而言,需进一步完善直播行业规范,加大对虚假宣传、制假售假的打击力度,让违法者付出高昂代价。
在流量狂欢的时代,诚信二字永远是最珍贵的“流量密码”。
当胖东来的玉石柜台前依然排着长队,而柴怼怼的直播间已人去楼空,这或许就是对商业本质最生动的诠释。
部分参考资料来源:
紫金新评:柴怼怼碰瓷胖东来背后,藏着流量经济亟待解决的 ...
大象新闻:染色和田玉当顶级籽料卖?网友爆网红柴怼怼售假。
新浪财经:网红“柴怼怼”账号被清空!于东来连发10文,邀请柴…
来源:黄毅来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