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往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刻指出:“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
·
增强消费能力 改善消费条件 创新消费场景
——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关于消费经济的重要论述
王德蓉
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往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刻指出:“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关于消费经济的重要论述,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经济循环畅通的基础,只有消费增加,市场需求扩大,才能带动生产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进一步扩大,从而形成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良性循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
在我国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3年,消费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82.5%。202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超过680万辆,超3600万名消费者购买8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过5600万台,家装厨卫“焕新”补贴产品约6000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超过138万辆,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在消费品以旧换新及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带动下,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为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效支撑。2024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5年1-2月份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比上年全年增速加快0.5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了相应品类商品零售额较快增长。可以看出,我国消费市场的稳定增长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是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重点任务。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悉国内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和战略选择,凸显了坚持扩大内需在国家中长期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一项关乎发展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中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供给质量、服务难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必须更加重视对接消费需求,通过不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把被抑制的市场需求释放出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消费是最终需求,既关系着经济发展,也关系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包括商品和服务在内的消费需求,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升级是大势所趋。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蕴含着巨大投资和消费潜力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我国消费需求新的阶段性特征,指出:“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你有我有全都有,消费是一浪接一浪地增长。现在,‘羊群效应’没有了,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消费拉开档次,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他强调:“我们必须把经济增长动力更多放在创新驱动和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上。”
从趋势看,我国消费水平和品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生产方式相结合,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我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人的中等收入群体,随着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不断扩张。我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既有消费能力,也有消费升级需求。我国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消费差距仍较大,总体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此外,我国消费市场有较强的创新力,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培育壮大,新的市场空间还在不断拓展。总体来看,我国已连续十余年稳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和最大网络零售市场,居民消费需求和结构不断升级,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持续提高,新的市场空间还在不断地拓展。
从全面促进消费的重点任务看,要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增加公共消费、开拓城乡消费市场。提升传统消费,关键是要以质量品牌为核心,朝着绿色、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众所周知,汽车、住房等传统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占比较大。新能源汽车、中高档汽车需求持续增加,汽车更新换代速度也在加快,为汽车产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我国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新市民和年轻人的住房问题,每年还有一定的新增住房消费需求。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将释放更多的改善性更新需求。这些新增需求都是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需求,对提升传统消费有很大促进作用。新型消费是提升消费的新增长点。2024年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推动了消费模式创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培育壮大。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兴消费业态不断涌现,数字文旅、在线健身等新模式层出不穷,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场景持续拓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和便捷的消费方式,将不断激发新的消费潜力。服务消费是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受体制机制和相关政策影响,我国健康、养老、育幼、文旅、体育等服务业准入门槛较高、开放程度不够,服务供给规模和质量还不高,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不足,一些服务消费需求潜力尚未被充分激发出来。这要求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公共消费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财政承受能力支持和可持续前提下,适度增加公共消费,发挥其杠杆作用。这有利于居民激发消费意愿、增强消费能力。目前,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差距就是潜力。要在开拓城乡消费市场的基础上,更好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优势地区带动作用,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市场,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提高城乡配送效率,丰富适合农村消费者的商品供给,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阐释全面促进消费的意义、作用和重点任务的同时,还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提振消费的方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根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我们形成了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的政策思路。
一是促进居民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居民收入越高,就越有能力和信心进行消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要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大力提振消费,应从供需两端综合发力,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减负。要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支持劳动者提升技能水平。要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让最低工资标准按时调、稳步调。要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努力让老百姓的消费底气更足、预期更稳、信心更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视乡村消费需求,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的要求,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快推进落实偿还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
二是增加优质供给,持续释放消费潜力。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在优质产品、服务及新型消费业态方面,供给体系仍存在短板,制约了居民消费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供给体系进行一些调整是必然的。”“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适应不同收入群体实际需要,以高质量供给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多样化、差异化的优质消费供给,进一步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创造有效需求。要以技术牵引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以业态融合推动消费供给创新,以品牌引领推动消费品质提升。总之,通过高质量供给激发消费潜能,实现供给升级与消费升级间的良性互动。
三是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良好的消费环境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支撑,对提升消费意愿有重大意义。要完善商贸物流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落实好带薪年休假制度,释放节假日消费需求。要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组织开展国货潮品进乡村、进社区等公益行动。要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着力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新时代以来,我国消费环境持续改善。面向未来,坚持法治先行、诚信引领,坚持部门协同、社会共治,建设诚信、公平、便捷、安全的消费环境,将以更优的消费环境激发更大的发展动能。
2025年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指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蕴含着巨大投资和消费潜力。”消费是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内容,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政府部门都息息相关。新征程上,我们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加快释放消费潜力,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选自《新湘评论》2025年第9期
编辑:胡雅南
↓ 新湘评论官方视频号 ↓
掌上阅读党刊
《新湘评论》
2025年第9期
进入电子刊
来源:新湘评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