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5月11日讯 ( 记者 张彪 通讯员 潘政兴 ) 云斐扬大道文化研究院院长、儒学文化研究院院长、知名文化学者张云斐于2025年5月9日深入四川平武县,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报恩寺、九寨沟、扎如寺展开专题文化考察,与会大众有唐成龙、刘俐、尹
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5月11日讯 ( 记者 张彪 通讯员 潘政兴 ) 云斐扬大道文化研究院院长、儒学文化研究院院长、知名文化学者张云斐于2025年5月9日深入四川平武县,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报恩寺、九寨沟、扎如寺展开专题文化考察,与会大众有唐成龙、刘俐、尹艳军、赵子华等。
此次考察聚焦这座深山古刹的建筑规制、宗教文化与历史价值,挖掘其作为明代皇家风格建筑遗存的独特魅力。
作为在文化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学者,张云斐此前已遍历黄山云海奇峰、九寨沟碧水彩林、三亚碧海银滩等祖国知名景点,在山岳文化、宗教建筑等领域积累深厚研究成果。此番以双文化研究院院长的专业视角,对报恩寺展开系统考察。
平武报恩寺始建于明代,由龙州(今平武)土司王玺父子历时二十年仿皇宫形制建造。这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建造史中,曾因僭越规制引发明英宗朱祁镇不满,后经王妻调整布局,在大雄宝殿供奉金丝楠木雕刻的“当今皇帝万万岁”九龙圣牌,获赐“勅修报恩寺”匾额,成为全国报恩寺中唯一获皇帝敕封的特例。
作为明代官式建筑与地方特色融合的典范,报恩寺拥有多项全国罕见的文物奇观。寺内四大天王造像造型奇伟,风格独树一帜;大悲殿千手观音像以金丝楠木精雕贴金,1004只手形态各异,两侧壁画完整呈现观音修行济世的佛教故事;大雄宝殿以观音为主尊,文殊、普贤为胁侍的供奉格局,突破传统规制;华严殿藏经阁全由金丝楠木构筑,殿内四爪金龙盘柱,彰显皇家威严。
“这些建筑细节与文物遗存,是研究明代政治制度、宗教文化与建筑艺术的重要样本。”张云斐在考察中指出,“报恩寺将皇家建筑规制与地方土司文化完美融合,其文化价值足以与布达拉宫供奉的清代帝王牌位相媲美。”
据了解,报恩寺195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虽遭受波及,但经专业修缮后完整保留历史风貌。此次考察中,张云斐还特别提及九寨沟扎如寺等川西北宗教建筑,对比分析苯教与汉传佛教寺院的文化异同。
作为云斐扬大道文化研究院与儒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张云斐表示将通过学术研究与公众传播,让平武报恩寺这一“深山里的皇家瑰宝”为更多人所知,助力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来源:中国企业家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