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男子脑梗瘫痪,妻子痛哭!请牢记:身体这些症状是脑梗的信号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16:24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11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他只是说头有点晕,没想到第二天就瘫在床上了。”

这是一起真实的脑梗发作案例。50岁的王先生(化名)原本身体不错,平时也没什么大毛病。可一天晚上,他突然觉得头有点晕、说话有点含糊。家人没太当回事,想着可能是累了。但第二天一早,他却怎么也起不来了,左半边身体完全没了知觉。

医生诊断:急性脑梗死

这不是个例。脑梗是在中国人群中发病率极高的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怕的是,它往往来得突然,却有迹可循。关键在于你是否识别出这些“前兆”

大多数脑梗患者在发病前,身体都曾发出过求救信号,只是很多人没当回事,或者根本不知道那是危险的征兆。

这些信号如果被忽视,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就可能造成瘫痪、失语,甚至危及生命。

1. 突然头晕、走路不稳

不是普通的晕,而是突然的、明显的那种。走路像踩在棉花上,感觉天旋地转。很多人误以为是低血糖或颈椎病,结果错过了救命时间。

2. 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比如突然拿不住筷子、手脚发软、半边身体像不是自己的一样。这是典型的脑血管受阻表现。

3. 说话不清楚,嘴角歪斜

嘴巴突然歪了,说话像含着东西一样模糊,甚至别人完全听不懂。别以为是“上火”,这可能是脑部控制语言和面部肌肉的区域出了问题。

4. 视力突然模糊、黑影遮挡

如果突然一只眼睛看不清楚,或者双眼模糊,可能是脑后部缺血影响到了视觉中枢。

5. 短暂意识模糊、神志不清

一过性的意识混乱、反应迟钝,甚至不记得刚刚发生了什么。这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梗的“先头部队”。

脑梗发作,其实很多时候都有个“热身期”,医学上叫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它是脑梗的“预演”,虽然症状会在24小时内缓解,但其中约有15%的人,会在90天内发生正式的脑梗死

如果你出现了上述任何一种症状,不要等它“自己好”,赶紧上医院。

50岁左右的男性,正是脑梗的高发人群。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长期抽烟、喝酒、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应酬多,这些生活习惯会大大增加血管硬化、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等风险。

到了中年,很多人的身体开始出现“隐形危机”,但自己却浑然不觉。等到出现症状,往往已经是“血管堵了”

简单说,脑梗的本质是大脑某个区域的血管被堵住了,导致该区域缺血坏死。堵住它的,通常是血栓

血栓怎么来的?最常见的几种情况:

高血压:长期高压会损伤血管壁,容易形成斑块。高血脂:血液里脂质多,容易在血管里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长期血糖高会加速血管老化。心脏病:比如房颤,容易形成血栓,随血液流入脑部。吸烟饮酒:直接损伤血管,加重血液粘稠度。

这些都是脑梗的“幕后推手”。

一旦脑梗发作,时间就是生命。医学上有句话叫做:“Time is brain(时间即大脑)”。

脑细胞缺氧超过几分钟就会开始死亡。如果能在4.5小时内及时用药(如静脉溶栓治疗),有机会恢复正常功能;超过这个时间,效果会大打折扣。

所以,不要等、不要犹豫、不要“观察一下”。第一时间拨打120,送去有卒中中心的医院。

国家脑防委推广了一个识别脑卒中的口诀,叫“BE FAST”:

B(Balance):是否突然失去平衡?E(Eyes):视力是否模糊或丧失?F(Face):笑一笑,嘴角是否歪了?A(Arms):举起双手,一侧是否无力?S(Speech):说句话,是否含糊不清?T(Time):一旦发现上述症状,立即就医!

简单有效,关键时刻能救命。

1. 管住血压、血糖、血脂

这三项是脑梗的“底线”。尤其是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控制好血压,能降低脑梗风险超过40%。

2. 戒烟戒酒,规律作息

烟酒是血管的“隐形杀手”。睡眠不足、熬夜、压力大也会让血压波动加剧。

3. 动起来,别久坐

长期久坐不动,血液循环变慢,血栓更容易形成。哪怕每天快走30分钟,也是一种保护。

4. 饮食清淡,少油少盐

油腻重口味,会加重血脂负担。多吃蔬菜水果,减少红肉,多摄入优质蛋白。

5. 定期体检,尽早发现隐患

尤其是有家族史、三高人群,每年查一次脑血管、心电图、颈动脉彩超。有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王先生的故事让人痛心,但也提醒我们:身体从不会突然“崩溃”,它早已通过种种方式提醒过我们。只是我们忽视了这些信号,才让悲剧发生。

脑梗不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也不是“猝不及防”。它早有征兆,能预防,也能挽救。

别再拿自己的健康去“拼运气”。看清这些信号,保护好你的大脑,就是保护你的人生下半场。

资料来源:
①.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R].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
②. 王陇德. 中国脑卒中现状与防控策略[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9): 681-683.
③. 卫健委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BE FAST识别脑卒中宣传资料[Z]. 2023年发布.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健康内科南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