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亚龙,机电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2025年3月硕博连读),师从魏庆华副研究员。高中就读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本科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后进入西工大深造。硕士阶段主要聚焦生物制造领域,系统开展了生物增材制造工艺及理论相关研究,在3D生物打
硕士阶段发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4篇
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
授权/公开国家发明专利2项
曾获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代表、吴亚军奖学金等各项荣誉十项
毕业设计获评机电学院最佳作品奖
安亚龙,机电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2025年3月硕博连读),师从魏庆华副研究员。高中就读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本科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后进入西工大深造。硕士阶段主要聚焦生物制造领域,系统开展了生物增材制造工艺及理论相关研究,在3D生物打印成型工艺优化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合作发表中科院二区及以上论文7篇,其中以一作/二作发表高水平SCI论文5篇,含中科院一区TOP期刊4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授权/公开国家发明专利2项,深度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毕业设计“面向组织工程皮肤基体材料的改性设计及其成型工艺研究”获评机电学院最佳作品奖(每年36项)。
硕士阶段获得的部分荣誉与奖励证书
本科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安亚龙和父母参观了西工大校园,在近距离接触学校展示的科研成果中,
安亚龙对一组3D打印仿生软骨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以前只了解过3D打印可以制造机械零件,从未设想还可以与生物、医学相结合”
凭借着纯粹的好奇,安亚龙加倍努力
一方面认真学习、夯实知识基础
另一方面开始自学、旁听生物制造与3D打印的课程,并着手准备考研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22年,他从河北工业大学进入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增材制造创新实验室深造
师从魏庆华副研究员
与导师魏庆华老师合影
硕士学习期间,安亚龙深度参与了导师所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主要针对生物制造领域中异质生物墨水控形制造及打印过程中如何保持细胞活性的双重难题开展研究
“科研和学习完全不一样,学习更多是注重知识的输入,而科研更要求你对自己所输入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有意义、有逻辑的输出,所以一开始进展的并不顺利”
导师魏庆华很快就发现了他的困境
“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从大学生到研究生总会经历一段阵痛,但只要盯准一个选题,进行大量文献阅读、深度思考、反复交流修正,一般都能有所收获,”魏庆华说
魏庆华以“欲立科研先立根基”的理念,指引他系统梳理百余篇前沿文献,通过撰写综述来重构认知体系
初稿完成后,魏庆华又针对论文框架和内容多次提出修改意见
一次次深度交流与反复修正,不仅展现着严谨的治学态度,更传递着科研传承的温度
发表论文的部分期刊及主要内容
终于经过一年的积累,安亚龙通过数值模拟-实验验证的研究范式,构建了“工艺参数-结构精度-细胞活性”的定量调控模型,阐明了异质生物墨水精准沉积固化机理与细胞损伤机制,实现了异质生物墨水的精准沉积及打印过程中细胞活性的有效控制,形成了打印过程中组织工程支架的精准成型工艺
改善后的工艺不仅完成了皮肤组织支架的高精度制备,同时将组织支架中细胞的存活率控制在95%以上
相关成果发表在Virtual and Physical Prototyping(IF:10.2)等期刊发表
其中题为“Modification, 3d molding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of sodium alginate hydrogel in soft tissue engineering:A review”的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论文内容截图
科研学习之余,安亚龙始终将志愿服务视为“知行合一”的重要路径
作为校信息化处志愿者,他理解技术赋能教育的力量,从参与智慧校园平台搭建到协助师生解决信息化难题,累计解决师生诉求100余件
他还作为“智慧助老”系列专项志愿活动主讲人之一,积极参与了适老化智能设备培训课程PPT的制作与讲述,相关培训课程惠及近百位退休教师
“知识唯有与社会需求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不应局限于实验室的方寸之地,更要走向广阔天地,以学识服务民生。”
力,推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智慧助老”志愿活动为退休教师解决手机使用疑问和在迎新现场引导新生报道
征程漫漫心如铁,“关山万里作雄行”
硕士毕业后,安亚龙选择留校继续跟随导师魏庆华攻读博士学位
“我希望能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可以惠及民众的落地产品,实现针对患者病理情况进行个性化生物支架制备,改善组织缺损修复效果的目标,让原本需多次手术的组织缺损患者实现精准修复,为我国的生物制造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青衿之志深耕专业疆域,以萤火之光映照科技自强的星辰大海”
安亚龙坚定地说。
来源:搞笑柱哥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