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拐点新发展,透过乳企一季度成绩单,看周期下的破局之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17:00 1

摘要:近两年来,乳品行业可谓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谷期,奶源过剩、奶价下行、需求不振、消费疲软等多方面矛盾给企业带来业绩压力,虽然行业何时回暖无法做出具体推断,但根据政策、企业等动向也能看出一些乳业市场新动态。

近两年来,乳品行业可谓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谷期,奶源过剩、奶价下行、需求不振、消费疲软等多方面矛盾给企业带来业绩压力,虽然行业何时回暖无法做出具体推断,但根据政策、企业等动向也能看出一些乳业市场新动态。

近期,部分上市乳企交出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成绩单,能够看到乳品行业的亏损情况还在延续,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面持续扩大的情况,不过也有部分乳企展示出较强抗压能力实现业绩增长,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个别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各大乳企都在结合自身情况寻找新增长出路。

从市场整体情况来看,一季度乳制品产量有所下降,消费疲软情况仍待缓解,不过生鲜乳收购价格触底趋缓,有望逐步实现回涨,政策层面也为乳业发展指明新方向,行业或将开启新周期。

部分乳企亏损延续

2024年乳品行业发展的艰难程度有目共睹,原奶价格持续下行、消费需求持续低迷,行业整体处于收缩区间,从具体业绩表现来看,部分乳企已经连续多年亏损,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仍有企业延续亏损趋势,且存在个别乳企亏损面持续扩大。

熊猫乳品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70亿元,同比下降8.27%;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1361.34万元,同比下降48.76%;一季度毛利率25.05%,同比下降 3.81 个百分点。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该品牌表示营收下降主要为贸易业务下降,整体贸易策略较为谨慎,业务规模收缩,如不含贸易的营收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净利润下降主要在椰子类原材料成本提高、可宝公司运营费用体现、理财的收益和公允价值减少。

庄园牧场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实现营业收入约 2.1亿元,同比下降6.61%;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亏损2595.08万元。就当前亏损情况来看,整体发展形势依然严峻,该品牌早在2023年归母净利润就亏损了8147.51万元,据2024年年度报告数据,该品牌实现营收8.90亿元,同比减少6.87%;实现净利润亏损1.66亿元,同比下降104.00%。

不过该品牌业绩也并非全无亮点,通过数据能够看出品牌盈利能力有所提升,虽然归母净利润仍处亏损,但相较于去年同期上升41.85%;毛利率达到19.93%,同比增幅高达127.08%。

西部牧业在2024半年报中就出现了盈转亏情况,据品牌披露的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实现营收约为1.87亿元,同比下降20.87%;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亏损981.34万元,同比下降129.95%,亏损持续扩大;2024年度,该品牌净利润亏损约1.89亿元,同比下降84.92% 。

另有数据显示,该品牌上市15年来,净利润已经累计亏损约4亿元;从财报数据也能看出公司存在经营风险,盈利营业利润率平均为-0.36%,公司盈利能力较弱,还需继续寻找新增长途径。

部分乳企优化举措效果明显

在行业低迷环境中,能够看到各大乳企都在积极寻找新出路,部分品牌披露的一季度报告也能佐证这一点,与此前2024年年报披露期中“13家上市乳企中有10家乳企业绩下滑”的情况相比,严峻形势稍有缓解,部分企业实现利润增长或扭亏为盈。

其中麦趣尔披露的2025年一季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49亿元,同比下降3.12%;实现归母净利润约70.25万元,同比增长102.20%,扭亏为盈;此前该品牌的业绩表现也持续低迷,2024年实现营收6.35亿元,同比下滑10.4%;净亏损2.3亿元,同比下滑137.37%;且已经连续三年亏损。

不过该品牌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12.01万元,较上年转正,直至2025年一季度的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旗下烘焙业务发展,近三年其烘焙业务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24年公司烘焙食品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08%,且毛利率保持22.60%。

阳光乳业也实现了净利润增长,据该品牌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约为1.05亿元,同比下降3.62%;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2205.96万元,同比增长2.58%;该品牌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2024年同期增加458.28%,主要是公司加强了采购货款的管理,减少了预付货款;该品牌还强调公司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24奶牛产品销售毛利率达38%,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妙可蓝多在乳品行业低谷期中的业绩表现始终不俗,据品牌2025年一季度财务报告,公司实现营收12.33亿元,同比增长6.26%;归母净利润8239.67万元,同比增长114.88%;该品牌表示净利润增加主要是公司优化产品结构,且奶酪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致整体毛利率上升,另公司积极施行降本增效措施,广告促销费较上年同期减少;同时收到的政府补助和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

2024年该品牌净利润就大幅增长89.16%,达到约1.14亿元,其原因也提到了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积极推进各项降本增效措施、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等,可见品牌对此的重视程度。

新乳业在业绩上表现也较为亮眼,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6.25亿,同比增长0.42%;归母净利润1.33亿,同比提升48.46%;经营性净现金流实现1.6亿,较同期大幅改善;据了解,截至2024年,该品牌业绩已连续5年实现双位数增长;从布局策略来看,该品牌持续深化“鲜立方战略”,围绕低温鲜奶和低温酸奶构建品牌护城河,以提升自身盈利能力。

供需不平衡现象犹在

供需不平衡是乳品市场的主要矛盾,国内奶牛养殖和乳品生产的品质和产量都在提升,但乳品产能快速升级的同时,消费需求却并未同步增长,甚至出现下滑趋势,导致供需矛盾持续升级。

从市场规模和消费数据来看,近些年乳品行业发展增速逐渐放缓,乳品消费出现下跌,数据显示,2020年市场规模约为6390亿元,较上年增加了262亿元,同比增长4.3%,2021年市场规模增长率放缓至1%;另有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乳制品全渠道收入增速同比分别为7.9%、-6.5%、-2.4%、-2.7%,消费市场持续低迷。

具体到各个品类中,常温纯牛奶、常温酸奶、奶酪等品类消费均有下滑,根据马上赢2024Q4乳制品市场回顾数据,常温纯牛奶市场份额增速同比降低4.84%、常温酸奶市场份额同比降低11.39%、奶酪市场份额同比降低2.12%;另有数据显示,奶酪在乳制品类目中市场份额占比自2022年至2024年,下滑幅度已经超过40%。

为了缓解供需矛盾,不少牧场和乳企都在调整产能结构,例如牧场优化牛群结构、淘汰低产奶牛,但这也带来了更多损失,主要因为国内市场不仅原奶价格下跌,肉牛价格也在下跌,导致乳业“养牛亏、杀牛也亏”。

从乳企具体财报数据来看,某乳企在2024年上半年奶牛淘汰处置亏损大幅增长534.36%;另一乳企也因库存牛奶存在减值风险,导致2024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高达-9295.68万元,其中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损失-8058.02万元,资产处置收益也损失-1516.93万元。

经调整,牛奶产量出现小幅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中国牛奶原料奶总产量4079万吨,同比减少2.8%;乳制品产量也有所下降,2025年1-2月全国乳制品产量454.5万吨,与去年同期487.6万吨的产量相比,同比减少6.8%,这已经是1-2月份乳制品产量连续两年超过6%以上幅度的减少,由此可见乳品产能调整的力度。

政策层面也在大力促进乳品消费,例如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的通知等都有相关内容,但目前来讲,乳品消费疲软情况仍未得到有效缓解,无论是产能结构调整还是促进消费政策的实施,都需要一定时间来实现,在企业和政策多层面推动下,未来乳制品消费有望恢复增长。

生鲜乳收购价格有望回升?

关于乳品行业的低迷期不得不提到原奶价格的下行趋势,原奶收购价格经历了超过30个月的长期下行,2024年12月第4周国内各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11元/公斤,同比下跌15.0%,相较于2023年年末均价下降了15.03%,这也是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生鲜乳价格连续三年下降。

进入2025年,生鲜乳收购价格似乎有望回涨,近期,内蒙古、河北、山东等省(区)相继确定了生鲜乳交易参考价,其中内蒙古、河北商定的生鲜乳交易参考价格为3.25元/公斤,并鼓励优质优价;山东生鲜乳交易参考价设定为3.00-3.50元/公斤的区间价格;相较于2024年的低谷价格略有回升。

从行业发展的周期性来看,一般每隔几年乳品行业都要经历一轮价格波动,这与奶牛养殖的周期有关,当市场需求、政策环境变化,奶牛养殖规模也随之发生变化,但奶牛从出生到产奶至少需要23个月的时间,进而导致“缺奶-涨价-养牛-过剩-杀牛-缺奶”重复循环。

查看以往的原奶价格波动,2009年7月-2014年2月,原奶价格从2.30元/公斤上涨至4.27元/公斤,此阶段国内乳制品消费信心逐渐修复且升级;2014年3月-2018年7月,原奶价格累计下跌超过20%,在3.4-3.5元/公斤的低位区间波动;2018年8月-2021年8月,奶价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2021年9月-至今,产能严重过剩,奶牛单产提升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原奶价格再次跌入下行阶段。

本轮原奶价格的下行已经持续将近4年,突破了前几轮周期,按照以往规律推断,应即将重回上涨阶段,何况当下牧场、乳企、政策等多个层面都在推动产能调整和需求增长,原奶收购价格也出现回涨苗头,去产能和促进消费进程都有望加速,推动乳品行业回暖。

政策提振,行业释放复苏信号

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乳品行业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乳品消费,还为行业发展指明新方向。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GB 25190-2010)第1号修改单中,“超高温灭菌乳”和“保持灭菌乳”定义都删去了“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复原乳的标识规定以及“原料要求”中对乳粉的规定都被删除,不再允许使用复原乳。

新国标对于乳原料的规定不仅能够促进生鲜乳原料消耗,有利于缓解原奶过剩局面,还将提升乳品品质,推动市场回归品质竞争,相关品牌可以通过提升原料品质、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完善产品质量检测等手段,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以满足市场需求。

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还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虽然“无”“不含”等词汇可以继续使用,但在使用该词汇时,其相应配料或成分含量应为“0”,且本不应该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质,不得使用这类词汇。

这一新规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乳品标签真实性和准确性,也将促使乳企更加重视产品品质和标签透明度,减少模糊、误导性的营销标签,提升消费信任进而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启动了“体重管理年”行动,呼吁全民科学管理体重,这对于乳品行业来说也将成为新增长机会,乳品经历多年发展已经与体重管理存在一定联系,未来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打造更多健康、优质的乳品来刺激消费,比如添加益生菌、超级植物元素及减糖控糖、配方简化等等。

202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相关观点,部分乳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启动生育补贴计划,包括伊利、飞鹤、君乐宝等。其中某品牌推出16亿元生育补贴计划,将为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600元的生育补贴,除了护航婴幼儿健康成长等营销以外,也有利于吸引更多消费者,促进需求增长进而提高产品销量。

热门消费趋势下的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刺激消费增长、拓展新市场空间的有效策略,从各大乳企的产品布局来看,纷纷通过跟随消费趋势来创新产品品类,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奶皮子酸奶无疑是当下的消费热门之一,凭借自身浓郁口感和网红效应迅速扩大市场,某连锁餐饮品牌奶皮子酸奶创下了日销12万杯的业绩,在小红书搜索“奶皮子酸奶”,话题浏览量超过4900万,在抖音平台中#奶皮子酸奶#话题达到2.2亿次播放。

品类爆火之后各种同类产品迅速跟进,包括和润、君乐宝、三元、天润、海河、新希望、兰格格、西域春、维聪乳业、迎春乐等众多品牌都有相关产品推出,并将口味口感作为核心竞争力,主打绵密、丝滑,奶酪质地等,以口感优势吸引市场关注。现在随着布局品牌增多,还出现了牛油果、沙棘等众多水果口味,在品牌不断加码和热度加持下,有望进一步拓展市场。

超级植物也是近两年的消费热门,曾在茶饮圈引起不小的关注,在短视频平台中,#超级植物茶#话题播放量达到6679.8万次播放,相关产品在社交媒体热度推动下快速风靡市场;2024年某品牌超级植物茶系列累计售出超3,700万杯,成为行业内现象级大单品。

羽衣甘蓝、牛油果、红甜菜等原料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乳品市场中,不少酸奶也借此打造纤体杯、代餐奶昔、果蔬沙拉等产品,不仅能够借助超级植物热度获得市场关注,还顺应了“体重管理年”热门趋势;部分超级食材自带高端特点,也有利于相关乳品布局中高端市场,从而获取更多利润;在口味创新、控体卖点、高端定位等多个标签加持下,超级植物乳品也有望得到新发展。

功能性也是乳品市场中重要发展趋势之一,现在乳品的功能卖点也不仅局限于益生菌添加和肠道管理方面,而是向睡眠管理、护眼、美颜、控体、运动健康、解酒等多赛道全面开花,只不过当前功能性乳品赛道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未来发展空间不可小觑。

新周期背后的挑战

乳品行业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下行阶段,牧场、乳企等环节也纷纷做出调整,从原奶收购价格变化以及各种政策对于乳品消费的推动来看,预计乳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但这对于乳企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政策推动消费和市场需求变化下,一些热门口味元素以及高端化、品质化乳品需求有望继续增长,因此在产品层面,乳企应加大研发投入,通过生产技术和产品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满足消费市场多样化需求,或是打造功能性产品。但在此过程中,还需要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做好战略规划,顺应发展规律进行产品创新,同时保持品质和高标准,以提升核心产品力。

当下乳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大型乳企凭借品牌、资金、渠道等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区域乳企则在区域范围内占据一定市场空间,但随着入局品牌增多和竞争加剧,市场份额不断受到挤压;品牌性是影响乳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想要提升知名度和市场份额还需要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多种营销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注重服务水平提升赢得市场口碑,还可以通过品牌延伸、跨界合作等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

想要提升企业生存能力还需要重视全产业链把控能力提升,这也是当下乳品市场的竞争点之一,通过奶牛养殖、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深度把控,优化供应链管理,也有利于实现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

产品销售是影响品牌业绩的重中之重,在互联网、电商以及量贩式新渠道火热发展之下,乳企也需要积极拓展新兴渠道,促进产品销售;例如线上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兴电商模式,提高产品曝光度和销量;线下在把握商超、便利店等传统渠道的同时,积极拓展新渠道,或是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提高经营效率,同时提供更加便捷和完善的购物体验。

认知&浅评:通过部分上市乳企2025年一季报,能够看到虽然乳业颓势仍在延续,但已经能够窥见胜利的曙光,部分企业通过精准的发展策略、产品结构优化、跨赛道布局等方式提升自身抗压能力、寻求新增长,部分营收下滑的品牌也在努力提升自身盈利能力。政策层面也在推动消费复苏并为乳业发展提供新方向,当下原奶收购价格已经逐渐趋于稳定,在多方面持续努力下,乳品行业发展即将迎来新发展阶段。

来源:乳业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