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短视频时代,山东临沂以其独特的城市气质频频“出圈”。从沂蒙老区的红色记忆到现代物流之都的蓬勃生机,从“临沂炒鸡”的烟火气到“夜游沂河”的浪漫景观,这座城市的“网红”标签背后,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鲜活叙事。而更值得关注的是,临沂的走红不仅源于视觉符号的传播,更扎
在短视频时代,山东临沂以其独特的城市气质频频“出圈”。从沂蒙老区的红色记忆到现代物流之都的蓬勃生机,从“临沂炒鸡”的烟火气到“夜游沂河”的浪漫景观,这座城市的“网红”标签背后,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鲜活叙事。而更值得关注的是,临沂的走红不仅源于视觉符号的传播,更扎根于“山东好人”这一群体所诠释的精神内核:质朴、热忱、向上向善的城市品格,构成了临沂真正的“流量密码”。
临沂的“网红”特质并非偶然。作为革命老区,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红色基因,赋予了城市深厚的人文底蕴;而作为全国第二大商品批发市场,其“买全球、卖全球”的商贸活力又为城市注入现代动能。这种反差感成为传播亮点。文化符号通过年轻化表达焕发生机,王羲之故居、银雀山汉墓竹简等历史IP通过文创、汉服打卡等形式重新走进大众视野;市井经济充满“治愈力”,凌晨三点的“炒鸡摊”、通达路夜市等场景,以接地气的市井温情引发情感共鸣;政府与民间协同共创,如“沂蒙七十二崮”文旅推广中,本地网红与官方联动,用短视频还原乡土情怀。
临沂“山东好人”的事迹更是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温暖而厚重的底色。2024年,临沂突遇特大暴雨,部分城区内涝严重。附近商户王建军带领员工用门板自制浮筏,连续转运12名居民;同时,外卖骑手张丽自发组织车队,为被困者运送物资。这场民间自发的救援行动被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网友称其为“暴雨中的沂蒙温度”。临沂罗庄区村民李芳的“无人售菜摊”走红网络。她在村口设立自助摊位,蔬菜明码标价,顾客扫码付款全凭自觉。李芳说:“信任是相互的,咱临沂人不能辜负这份实在。”两年间,摊位的实际收款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该案例成为“乡村振兴 + 诚信文化”的鲜活样本。
为了让城市从“网红”走向“长红”,临沂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在内容深耕上,实现从“打卡式传播”到“价值共鸣”的转变。文旅融合深度开发,“”跟着团长打鬼子“”推出的“红色剧本杀”项目,将沂蒙精神融入沉浸式体验,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在产业赋能方面,让流量转化为民生红利。“网红经济”反哺实体,临沂商城试点“直播选品中心”,现代销售模式带动传统批发商户,物流发货时效缩短至12小时。在治理创新上,构建可持续的文明生态。针对网红景点拥堵问题,临沂推出“错峰预约 + 志愿者疏导”模式,2025年五一期间,沂州古城游客满意度达90%。
流量终会褪色,文明永不过时。临沂的探索表明,城市的“长红”不在于追逐算法热点,而在于将“人的故事”转化为发展动能。当“山东好人”从个体现象升级为城市IP,当每一份善意都能被看见、被回报,“网红临沂”便有了穿越周期的生命力。未来,临沂可以继续深化这种发展模式,不断挖掘和弘扬城市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让更多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使“红色沂蒙 时尚临沂”的品牌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一座既有颜值又有温度、既有活力又有底蕴的现代化城市典范。
来源:沂水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