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每日早8点整,辖区居民的手机会准时收到这份由派出所精心编发的“安全早餐”。打开微信聊天界面,网格群、商户群、校园家长群等80多个线上群组同步跳出图文并茂的日报,封面或为民警卡通形象的反诈标语,或为近期高发骗局的情景漫画,内页则以“案例拆解+防骗口诀+
朋友们
周末的这份日报您看到了吗?
"这份日报比闹钟还准时!"
今儿的日报看了没?
…
这么火的反诈日报
小编带领大家看看
乌兰察布东路派出所
今日“反诈日报”的内容
今年以来,每日早8点整,辖区居民的手机会准时收到这份由派出所精心编发的“安全早餐”。打开微信聊天界面,网格群、商户群、校园家长群等80多个线上群组同步跳出图文并茂的日报,封面或为民警卡通形象的反诈标语,或为近期高发骗局的情景漫画,内页则以“案例拆解+防骗口诀+报警指引”的形式,将晦涩的反诈知识转化为“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指南。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编织智能反诈防护网
在派出所一楼的“反诈宣传唤醒工作室”,教导员敖登托娅打开后台数据展示屏:累计发送日报116期,接收群众阅读反馈五百余条,生成“老年人防骗特辑”“企业财务防诈”等定制化内容7期。“我们每天分析前24小时全国警情数据,结合辖区发案特点,像新闻编辑一样‘策划选题’。”负责内容制作的史家维指着办公桌上堆叠的“诈骗剧本集”介绍,这些都是真实受骗经历,被转化为“冒充快递理赔”“虚假投资平台”等专题日报。
针对老年人容易遭遇的“黄昏恋诈骗”“保健品陷阱”,派出所联合社区网格员制作方言版音频随日报推送,78岁的李大爷每天清晨都会让孙女念给他听:“现在骗子会‘打时间差’,日报里说的‘早中晚三段式诈骗话术’,比电视剧还精彩!”而针对企业财务人员,日报推出“公章管理十严禁”“对公账户转账五必核”等图文攻略,某公司财务总监刘女士告诉记者:“上周收到伪造的‘老板加急转账’邮件时,正是想起日报里的‘反向验证三步骤’,才避免了损失。”
从“被动处警”到“主动防御”,构建警民共治新生态
“李警官,我最近手机里面老有陌生人给我打电话,说我的银行卡被冻结了,我感觉像是电信诈骗。”辖区居民王大爷在群里说。
“现在我们每天能收到七八条线索,群众从‘反诈受众’变成了‘防诈哨兵’。”副所长李俊宇翻开线索登记本,上面记录着27条群众提供的信息,实现“以线索促宣传,以宣传扩线索”的良性循环。
在警企协作方面,派出所联合辖区两大商体摩尔城和长乐宫,每日在开店前组织商户员工进行集中宣传并播放日报中的“反诈内容”,摩尔城经理王女士笑称:“现在员工看到陌生链接就会互相提醒‘这是不是日报里说的钓鱼网站’。”
从“数据下降”到“意识扎根”,看见“看不见”的改变
在派出所值班室的警情统计屏上,一组数据格外亮眼:反诈日报自今年运行以来,诈骗类警情同比下降75%,紧急止付平均耗时从20分钟缩短至2分钟,成功拦截案件5起,为群众挽回损失十八万元。但民警们更珍视那些“软成效”——社区网格员发现,广场舞队伍里的阿姨们会对着日报讨论“保健品诈骗的新套路”;另外派出所联合辖区内各类行业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酒吧、KTV分别以自编说唱表演和大屏幕开机播放等形式将反诈知识蔓延到了霓虹灯下;菜市场、超市和饭店的摊主们把日报打印出来贴在收银台,同时店家的收款二维码在扫码后也会弹出一段派出所制作的反诈宣传语。辖区内先锋小学多次组织学生进行反诈知识竞赛,甚至有小学生拿着日报里的“防骗漫画”给家长当“小老师”。
“最感动的是收到居民手写的‘反诈日记’。”敖登托娅展示着一本封皮写着“防骗备忘录”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退休教师王老先生每天摘抄的日报要点:“冒充客服退款要验证码是骗局;春节红包链接别乱点……”老人在扉页写道:“每天看日报,就像和民警唠家常,心里踏实。”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正是“主防警务”的核心价值——当防范诈骗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看日报、学防诈”成为居民的自觉习惯,诈骗犯罪的生存空间就会被持续压缩。
如今,在乌兰察布东路街道,“今儿的日报看了没?”取代了传统的寒暄语,成为新的社区“社交密码”。这份承载着平安愿景的“小日报”,正以每天8点的准时相约,在五万居民心中筑起无形却坚实的反诈防线。
“我们多做一分‘事前预防’,群众就少一分‘事后损失’。从‘反诈日报’到‘全民反诈’,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每一步都算数。”所长张亚飞说。
来源:喵妖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