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MLR联合模型预测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再代偿潜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15:04 1

摘要:2025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年会于5月7日至10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盛大召开,来自全球肝病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我国西部战区总医院汤善宏教授团队的研究(壁报编号:SAT-238)入选大会壁报交流,聚焦慢性乙型肝炎(HBV)相关失代偿

2025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年会于5月7日至10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盛大召开,来自全球肝病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我国西部战区总医院汤善宏教授团队的研究(壁报编号:SAT-238)入选大会壁报交流,聚焦慢性乙型肝炎(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再代偿预测,为改善这类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To construct a prediction model of recompensation in HBV-related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patients combined with the inflammation index MLR(大会摘要号:SAT-238)

作者:徐华谦 陈洁 陈备金 李春燕 柏承志 汤善宏

单位: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是我国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在HBV的慢性损伤下,肝脏会逐渐由慢性肝炎演变为肝纤维化,甚至发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硬化从代偿期发展至失代偿期是受全身系统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肝脏再生、生物转化、免疫等功能受损,全身性炎症等因素在终末期肝病的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课题组前期发现排除肝癌后甲胎蛋白(AFP)可作为肝再生相关的血清学指标预测重症肝病患者的预后;同时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可以反映患者机体炎症水平,是HBV-ACLF患者90天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MLR、MHR水平越高代表机体炎症反应强度越大,患者预后越差。

虽然目前已广为认可系统性炎症是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但失代偿期肝硬化中存在一部分有效抗病毒基础上病程不断改善即再代偿的患者未引起足够的关注,且全身性炎症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再代偿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炎症反应与肝脏再代偿的关系,并评估炎症相关指标及模型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再代偿发生的预测价值。

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根据2年内是否发生再代偿,将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非再代偿组和再代偿组。研究共纳入707例患者,根据纳排标准排除270例患者后,最终有437例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再代偿组180人,占41.19%(180/437),非再代偿组257人,占58.81%(257/437)。

通过比较两组基线特征,发现未再代偿组的TBiL、AST、PT、INR、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中性粒细胞/白细胞(NWR)、M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白蛋白-胆红素评分(ALBI评分)、AST/PLT比率指数(APRI评分)、CTP评分、ME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显著高于再代偿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小板/白细胞(PW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显著低于再代偿组(P<0.05)。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生肝衰竭、M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Child-Pugh评分是训练集中再代偿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将437例患者按2:1随机化分组为训练集(n=292)和验证集(n=145),训练集多因素回归分析也同样发现MLR、CTP评分、发生肝衰竭是患者发生再代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三种因素对再代偿发生的影响大小制作列线图预测模型。

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模型校准曲线与临床决策曲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95%CI:0.767-0.863)和0.823(95%CI:0.767-0.863),优于MLR、Child-Pugh评分、MELD、MELD-Na、iMELD和ALBI评分(P<0.05)。该研究中未再代偿组的MLR水平显著高于再代偿组,并且与患者再代偿的发生独立相关,且联合MLR、CTP评分、是否发生肝衰竭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相较于CTP评分及MELD系列评分能更好预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再代偿的发生。

结果表明,系统炎症反应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再代偿发生有一定的影响,炎症指标MLR是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再代偿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水平越高的患者再代偿发生率越低,预后越差。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失代偿肝硬化的患者,临床医生不仅需要重视病因治疗,也要评估患者肝脏储备、再生功能及机体炎症水平,及时控制系统炎症反应进展可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发生再代偿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徐华谦, 李雪, 汤善宏. 炎症反应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及治疗策略[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 38(8): 1927-1930.

[2]刘林,王玲,汤善宏.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3,39(8):1841-1847.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3.08.012.

[3]李嘉妮,孙梦滢,李浩,汤善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6):644-648.

[4]Xu, H, Li, X, Zhuo, Y,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inflammation-related model in hepatitis B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DV CLIN EXP MED. 2024; doi: 10.17219/acem/192624

[5]秦森, 汤善宏, 王显红, 等. 血清甲胎蛋白在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 28(1): 69-72.

[6]Wang XP, Sun MY, Yang XJ, et al. Value of liver regeneration in predicting short-term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J]. Biomed Res Int, 2020, 2020: 5062873.

[7]吴红,刘林,汤善宏.重视肝再生能力在肝衰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24,47(1):25-28.

[8]Li X, Li H, Zhu Y, Xu H, Tang S. PLT Counts as a Predictive Marker after Plasma Exchange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J Clin Med. 2023 Jan 20;12(3):851. doi: 10.3390/jcm12030851.

专家简介

汤善宏 教授

西部战区总医院

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

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全军肝病诊治中心主任

西南医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硕士生导师

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基地主任

首批联勤保障部队重点学科带头人

四川省医学会消化病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肝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卫健委消化内科质控中心副主任

四川省医创会消化与消化内镜分会副会长

四川省医学会消化病专委会疑难消化系疾病协作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高原消化系疾病协作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科普与医学人文协作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病相关消化系疾病协作组委员

来源:星星说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