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机给力,种地省力。农机是农业生产的得力帮手,无论是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还是节约资源、减少损耗,农机都大有可为。5月10日至5月12日,第二届山东省现代农业装备博览会在济南举办,共展示各类农业装备产品1100余种,展现出农机大省的“硬核”实力。记者探访
农机给力,种地省力。农机是农业生产的得力帮手,无论是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还是节约资源、减少损耗,农机都大有可为。5月10日至5月12日,第二届山东省现代农业装备博览会在济南举办,共展示各类农业装备产品1100余种,展现出农机大省的“硬核”实力。记者探访发现,“山东造”农机正向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加速奔跑,同时着力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在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展位区,正在演示的苹果采摘机器人被众人“围观”。它能通过“双眼”识别苹果的成熟度,并且对苹果进行精准定位,而后用机械手进行采摘。之所以能实现这些功能,正是研发团队不断尝试和优化升级的结果。“就拿机械手采摘这个过程来说,既要能摘下来,还得确保不能把苹果损伤了。以前,我们设计的机械手是三指的,但这样在摘取的时候容易脱落,现在升级成四指,模仿人在摘取时的动作,先握住再旋转,并且指头上装有力度传感器,还有橡胶材质的指套,这样就能以合适的力度摘取的同时还能保护苹果。”该研究院副院长杨化伟说。
背着喷雾器喷药,是农民在进行田间管理时非常劳累的一环,且如果防护不好,长时间接触农药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印祥带领团队研发了无人驾驶喷药机器人。“它具备手动遥控和自动导航两种操控模式,手动遥控模式下,人工操作遥控器距离可达6公里;自动导航模式下,能直线自动行走、地头自动转弯,作业过程可实现无人化操作,这样农民就能远离喷药现场。”印祥介绍。
无人驾驶高地隙喷药机器人
在发展农机装备的过程中,不仅山东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在创新之路上不断探索,农机制造企业也积极实践,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紧跟现实需求进行研发制造。目前,山东农机制造企业已发展到2000余家,农机装备产业年营业收入800多亿元,占全国四分之一。
这两年,我省正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将原来按照60厘米等行距种植模式改为40厘米“窄行”、80厘米“宽行”间隔种植,每亩可增加玉米1000株左右,再通过科学管理,可实现增产。而新的种植模式,就需要适宜的农机进行配套。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和山东庆云颐元农机制造有限公司联合研制了中耕除草追肥一体机。“这款农机的轮距设置,和现在种植的行距相匹配,能在玉米生育期中进行株行间松土耕作,且同时进行除草、施根部肥料。”企业负责人杨金常介绍。
放眼农业生产的整个链条,从种植、管理,到收获、仓储,各个环节的农机都在不断升级当中。“我们的储粮仓是干燥和储存一体化设备,小麦收获后,籽粒直接入仓,设备使用鼓风机将自然干燥的空气穿透粮层、带走粮食水分,无需晾晒和机械烘干即可降低粮食含水量,相比于传统粮食烘干机,减少了能源消耗,并且保证粮食颜色、品质不变。”山东长江粮油仓储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祥水说,通过智能化数字显示屏可随时监测仓内粮温粮湿及虫害等粮情变化,实现为农户减损增收并安全储粮的目的。
在众多“大块头”机械中,山东五征集团展位区的一款“小型”拖拉机很显特别。“这是我们的‘大棚王’,是公司专门针对大棚、果园、丘陵等作业环境开发的一款低矮机型,它的轴距很短,转弯半径很小,能够满足在小地块旋耕、还田、播种、运输需求。”该企业山东区销售经理李云文介绍。
丘陵山区由于地形复杂、道路崎岖,适用农机相对短缺。爱农(山东)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展出了公司研发生产的多款履带式拖拉机。据介绍,通过履带行走方式替代传统的轮式行走,能更适应山坡、丘陵地,而且履带接地压力小,不易深陷泥土中,在沙地、软土等环境下也能稳定作业。
不仅适用于不同作业环境、场景的农机在持续完善,在一些作物品类上“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短板也在加快补齐。大蒜播种机、大蒜收获机、大蒜分选机、大蒜加工生产线……来自大蒜之乡金乡县的山东省玛丽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从无到有研发了大蒜全产业链产品装备,目前共有12个系列、156款产品。“我们首创了精确正芽大蒜播种机,确保至少93%的蒜瓣种子直立播种。大蒜收获机能一次性完成挖蒜、清理、蒜杆切割、装袋等作业,效率提高不少,以前两个人一天也就能收一亩地,现在一台收获机一个小时就能收两亩地。”企业销售部部长李国庆说。
农机化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22亿千瓦、稳居全国第一,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